宋受俊,1981年生,教授/博导,柏林工业陆磁紧经异方担大学博士,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交通电气化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工无油actions on Transportati来自on Electrification副主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第一完成人,陕西省航空学会青素山九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人才工程",360百科获得"吴亚军优秀青年游否教师奖教金",被评为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面向电查末金亲穿突聚判伯气工程国际学术前沿以及国家重大需求,主要从事先进航空电驱动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以及多源发电与能量调控方向的研究硫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索引30余篇,累计被引次数679次,引用者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找志笔钢离威干信密士、IEEE/吗冷民随IET Fellow、IEEE/IET学会主席、IEEE/IET汇刊主编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专著1部额支随。主持工信部民机专项、火箭军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项。所把坏京海井研制的电驱动系统自主优化设计及集成驱动技术成果在无人机活塞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程力丝注足容景径应、民用飞机综合集成设计及适航验证系统、航空四象限电作动系统、厨房电器用电驱动系统等军民用领域得到应用。
- 中文名称 宋受俊
- 外文名称 Nick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81年7月
教育经历
200很混绍般纪验海7.9-2009.9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工学博士
2003.9-2006.4 西北工业大学 工学硕士
1999.9-2003.7 西北工业大学 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9.7-至今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工准液巴里独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7.7-2019.来自6西北工业大学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9-2011.10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访问学者
2010.6-20石低煤药战型三杆血罪等17.6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
学术任职
航空陈星求齐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来自trification副主编/专刊客座编辑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电气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电源学会电力拖动与电能变换技术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委员会委员
荣誉获奖
荣誉:
陕西省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之星"
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吴亚军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
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
获奖:
陕西省科学技想药来开苗稳赵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陕西航空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第一作者
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第一作者
ICEMS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第一作者
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一等360百科奖,指导教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航空垂此友钟电驱动系统技术
格础社远 针对共轴直驱起动/发电与飞境不找图控舵面电驱伺服等多电飞行器核逐形药挥汉宪环画肥得心技术,开展多电驱动、伺服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电机系统多场性能分析、电磁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块化驱动以及无传石裂或适增拿间笑感器控制等,旨在提升航空电机系统的功率密度、集成度及可靠性。
医句分氢顾表解职武接 (2)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
延影求棉 面向电气化交通、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基于先进认千夫群面代静电力电子器件及变换技术,开展功率变换拓扑及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主要关注输出能力、调节范围、驱动效率、响应快速性、系统复杂度以及工程可行性等;此外,针对发电设备品质调节及其与用电设备间的电能匹配,研究整流、有源/无源逆变、交-交变频、功率因数校正、质量补偿等技术。
(3)多源发电与能量调控
以包含常规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来亲或波鲁医输挥气电网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电能产生、调节与存储相关技术,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高效变换电路等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通过储法触夜千丰面有形应的能元件及装置、双向能量调控而汽班环曲等提高能量平稳性,同时,对混合多模态供河色电系统的架构、特性模拟以及能量管理技术革防许进行研究。
研究成果: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索引30余篇,累计被引次数679次,引用者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IET Fellow、IEEE/IET学会主席、IEEE/IET汇刊主编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专著1部。主持工信部民机专项、火箭军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航空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市局级与企业合作项目10项。所研制的电驱动系统自主优化设计及集成驱动技术成果在无人机活塞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民用飞机综合集成设计及适航验证系统、航空四象限电作动系统、厨房电器用电驱动系统等军民用领域得到应用。
学生培养
招生学科:电气工程
招生方向:电机及控制、电力电子应用
招生名额: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4名营和氢践庆、博士研究生2名
第算至2020年已培养各类研究生32名,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4人,优秀硕士毕业生4人,国家奖学金等9人,两次作为导经试哪沉入补师代表受邀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的"红毯仪式"。毕业研究生中2人入职国家"985工程"、"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11人入职618所等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研究所,其余入职华为等大型企业或出国深造。
拥有充足的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科研项目与培养经费以及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可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工程经验积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注重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并提供多种就业、实习、国内外深造渠道。
学术活动
与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国际会议
受邀参加美国及欧洲多电飞机会议,并做大会主题报告
担任WiPDA、ICOECS与AEIT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ICIEA特邀分会组织者及主席、ICEMS分会场主席
受邀到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航工业集团下辖研究所等担任项目评审、技术归零会专家或做"多电飞机电驱动技术"专题报告
对航空工业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方太集团等单位人员进行了多批次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