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0/t01954637158c1224e8.webp)
吴明娣,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文名称 吴明娣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江苏省
- 出生日期 1964年8月23日
基本情况介绍
斤屋1979年9月至1982胶析采啊里王名边标妈到年7月在江苏省宜兴来自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学习,毕业后360百科在宜兴红旗陶瓷厂工作3年。198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本科毕业当年考上本系硕士研究生,师从古陶瓷专家叶喆扬民先生,学习中国陶瓷史。1992年硕士毕乎湖业后任教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师从李福顺教授攻读中国美术身祖略迅拿火宗钢史方向博士学位。曾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科研副院长、艺术设计系副主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艺术市场专业负责人,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项目评审专家,公共文化司"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审专家,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历岁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硕士招生方向为中国美术史、艺术市场与管理,博士招生方向为中国美术史、汉藏佛适食绿封电当教美术史。
教学及科研概况
自1992年6月起供职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5微称落欢年来主要从事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策是非主讲的课程有外国美般山京型秋十术史、中外美术作品鉴才乱何担赏、中国艺术设计史、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陶瓷史、当代艺术市场研究、中国美术史专题、汉藏佛教美术专题等,除此之外,其还在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1996年至2016年间每学年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不车补树少于5门。吴明娣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工作重心,认真讲授每门课程。其不仅认真完成教学工作,还长期担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辅导本科生科研立项。曾先后5次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6次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01年起,吴明娣多次申报开设艺术市场本科专业,2004年该专业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艺术市场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的书药海建设,该专业已取得较大进步。2012年,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考研率位列全校第一;所培养的学生也先后就职于北京荣宝斋、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酒场每规设从久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佳士得拍卖(上海)有限公司、《艺术市场》杂志争具格止、《收藏》杂志等国内知名的先死企业、媒体。
吴明娣自2径介的电春费胡00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至2019年已顺端模左相有38名学生毕业,其中12名学生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入学率达31.58%。近五年所指导的硕士与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文章100余篇,申报校级科研项目14个,同时还参与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
此外,吴明娣还承担行政工作。其亲自主持制定研究生招生细则与培养方案,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改善了报告学生生源,报考与录取比例曾达到18:1,在国内同专业中名列前茅。2011年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2012年教育部美术学学科评估等工作也主要由其负责。其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学科在2012年教学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五。2016年3月后,吴明娣虽离开行政岗位,但仍在学院领导的要求下参与学科评估工作。
在科研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北京艺术市场生态研究》,2020年10月已结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美术产业发展状况研究》,项目时间2020年-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研究》,承担子课题《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与组织机构行为》,项目时间2020年-2022年;参与国家文物局《 新业态、新变化、新趋势:我国文物市场研究》,承担子课题二《我国文物市场格局及市场形态分析报告》,项目时间2020年11月。
2020年8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艺术学)评审;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委。
2020年7月15日-30日、8月10日-30日,鉴定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担任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
2020年9月14日-17日,参加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
2020年10月,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讲授四次中国陶瓷史专题。
2020年11月6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明德艺术论坛",《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管理学科建设》
2020年11月26日,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列推荐性行业标准论证会"。
一、近十年主要承担课题情况:
1. 2017-2019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生态研究》。
2. 2013-2016年承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当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生态研究》 (项目编:SZ201410028013)。
3. 2010-2013年承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课题(第一申请人,已结题。项目编号:SZ201010028012)。
二、 近十年文章及著述情况:
代表性论文:
1.《艺术市场学院教学》,载于《美术观察》,2009(01)。
2,《凝聚力量 提升品格:首届"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院院长论坛"综述》,(第一作者),载于《美术观察》,2009(08)。
3.《当代文化视野下的西藏主题绘画创作》,载于《西藏艺术研究》,2009(02)。
4.《"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载于《美术观察》,2009(01)。
5.《北京出土的辽金陶瓷器》,载于《收藏》,2010(08)。
6.《明清藏传佛教法器铃杵与汉藏艺术交流》,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11(06)。
7.《从艺术品拍卖看当下中国艺术价值观》,载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6)。
8.《当代藏族美术生态简述》,载于《美术观察》(第一作者),2011(04)。
9.《金刚杵纹考》(第一作者)载于《中国藏学》,2012(02)。
10.《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得与失:以20世纪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为例》,载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5)。
11.《20世纪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得与失》,载于《装饰》,2013(08)。
12.《冲突与调和--藏传佛教人骨法器在内地的流传及其影响》,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17(05)
13.《艺术市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载于《美术》,2016(11)。
14.《艺术市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载于《美术》,2016(11)。
15.《重构·再生--"大芬村型"自发聚集艺术区的维新之道》,《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报告(第三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16.《"艺术市场"的正本和维新》,载于《艺术市场》,2018(03)。
17.《北京艺术市场生态评估》,载于《荣宝斋》,2018(04)。
18.《递衍递嬗--元、明陶瓷鉴藏及交易考略》载于《中国美术》2019(01)。
19.《圣而凡 华而雅--清供图源流》》,载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9(01)。
20.《震古烁今--清代陶瓷鉴藏及交易考略》载于《中国美术》,2019(02)。
21.《寻瓷访古识汝窑 为艺治学续华章--纪念古陶瓷学家、书法家叶喆民先生》,载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9(03)。
22.《应时而兴--唐五代宋金陶瓷的鉴藏和交易》,载于《艺术市场》,2019(06)。
23.《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瓷器收藏及其对艺术市场的影响》,载于《文物天地》,2019(07)。
24.2020年11月,在《中国文艺评论》发表《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京味儿"》;
25.2020年12月,在《美术研究》发表《谁解其中味-- 论《红楼梦》与鉴藏》。
主要出版著作:
1.《中国工艺美术卷·北京卷·织绣篇》(执行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2.《百年京作--20世纪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上下册)》(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3.《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报告2011,07-2012,12》(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年5月)
4.《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专题研究》(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5.《艺术市场研究》(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北京美术史》(副主编,担任其中工艺美术史部分的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7.《中国艺术设计简史》(第一作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
8.《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专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9.《中国艺术史·工艺美术卷》(撰稿清代部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中国少年儿童艺术百科全书(造型艺术卷)》(撰稿工艺美术部分,希望出版社,2002年)
11.《中国绘画经典 下》(邹文,吴明娣主编;傅阳华,王虹等副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
12.《中国艺术市场史专题研究》(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13.《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报告(第二辑)》(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
14.《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报告(第三辑)》(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15.《新常态与艺术市场》,(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6.《中国陶瓷史专题研究》(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年)
主要获奖情况
1.2016年《百年京作--20世纪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入选"北京市来自2014年重点图书";荣获北京市"第十四族施越思言外婷迅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子氢眼室等奖 。
2.2015获"青年燕京学者"称号。
3. 2011年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被360百科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4. 2010年《北京美术史》(第二作者)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受车著苗广唱女鲁京市级);获2011年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酸北原创出版工程"奖;于2012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务还更屋谈通分销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学科)"艺术学二等奖(教育部)
5. 2009年 《汉藏工艺美目有术交流史》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三等奖(丰妒型委胶低展研告调圆国家级)
6. 2007土化非宗阳年 《中国艺术设计史》网络课件在教育部主烈数品诗职命核办的"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文科组三等奖(国家级)
7.2007年 《中国艺术设计史》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精品课延流不文全频圆程(校级)
8. 2006年 《现代设计史》网络课件在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局越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高校文河季座往哥获科组优秀奖(国家级)
9.2005年 作为松第二参与者《中国美术史》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