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缄默知识

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来自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 中文名称 缄默知识
  • 提出者 波兰尼
  • 同义 隐性知识
  • 反义 显性知识

简要介绍

  来自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的。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兵修妈益领周容带生充信中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引军刻转讲爱称脚肉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评火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360百科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哈耶克也认为,在人类的知识中,除了有Know that外,还有know how的知识,那种个人意识与显性知识(conscious and explicit knowledge)只是人类知识很小的一换式核投呢多九术检部分,更多的知识则表现为我们的习惯及技术,我们的态度和偏好,我们的工具及我们的制度,它们都是我们过去经验的积累,是我们行动得以成功起委区离片华家述研评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如我们有意识的知识,它们构成了我们行动基础的有限理性评灯频了著云急因素(non- rational factors)"

基本特征

  隐性知识的特征:

  1. 默会性: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隐蒸鱼教铁板接诗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再雨到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这是隐性知识最本质的特性。

  2. 个体性: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例如,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形式)进行传递,因为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但是隐性知识并不是不能传递的,只不掉胶陈谓商过它的传递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过"师传徒授"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里需要区鲁止妒曲夫别"个体性"与"主观性"。波兰尼认为,和主观心理状态之局限于一己的、私人的感受不同,个体知识是认识者以高度的责任心(responsibility),带着普遍的意图(universal intent),在接触外衣坚知亲花染管送部实在(external reality)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可见,个体的不同于主观的,关键在于前者包含了一个普遍的、外在的维度 。

  3. 非理性:显性知识是许朝乎能移通过人们的"逻辑推理"过鸡父班程获得的,因此它能够理性地进行吗述见肉呀沉高数调反思,而隐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身体的感官或者直觉、领悟获得的,因宁无气举乐上氧门亲此不是经过逻辑推理获得。由于隐性知识的非理性特征,所以人们不能对它进行理性地批判。

  4. 情境性:隐性知识总是尽非福体迅消和宜言图优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联系的,它总是依托特定情境中存在的,是对特定的任务和情境的整体把握。这也是隐性知识的很重要的特征。

  5. 文化性: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分析那个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分不开,或者说,处于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往往分享了不同的隐性知识"体系",包括隐性的自然知识"体系",也包括隐性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体系"。

  6. 偶然性与随意性:隐性知识比较偶然、比较随意,很难捕捉,所以获取的时候就比显性知识要困难。

  7. 相对性:这里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隐性知识,但是同时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已经是显性知识,反之亦然。

  8. 稳定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与观念、信仰等一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改变;它较少受年龄影响,不易消退遗忘;也就意味着个体一旦拥有某种隐性知识就难以对其进行改造。这意味着隐性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9. 整体性:尽管隐性知识往往显得缺乏逻辑结构,然而,它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是完整、和谐、统一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其本身也是整体统一,不可分割的。

  近年来我们对"缄默知识"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缄默知识"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人们在思考如何通过"缄默知识"的研究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