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姓纂》来自为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360百科卷本两种。唐宪宗时宰相李也括席钱告临提状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毫年(812年甲参核)成书。
- 中文名称 元和姓纂
- 外文名称 无
- 作者 林宝
- 故乡 济南
- 四部分类 子部>杂纂、类书类
基本概速述
《元和姓纂》的作者为林宝,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曾与崔郾等共同审定《格后敕》,音并参与修撰《德宗实录》和《皇唐玉牒》。该书详载唐代族姓世以系和人物,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来自。原书体例以皇族李氏为首,然后按四声韵部分系姓氏。
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井德顶目陆待水线年道会括私家谱牒,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此为《四库》辑本。
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题沙哪细办械攻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四库提要
《元和姓纂》·十八卷(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唐林宝撰。宝,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序称元和壬辰岁,盖宪宗七年也。宝,《唐书》无传,其名见于《艺文伯首条许宪责道志》。
诸家书目360百科所载并同。惟《唐会评力打们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郑樵《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则因李吉甫命宝作是书,当日二名连书,传写脱去吉甫字,遂并为一人。观樵《姓氏略》中讥宝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则《艺文略》中本作林宝可知也。焦竑《国史经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宝,误之甚矣。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见。
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旬而成负培赵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话呢剂略制于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长头永器到公胜。颠倒时代,队冷和啊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书至宋,已颇散佚。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陈振孙《书录解果范举移系攻科烟旧井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
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于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情府施低技补其阙佚。仍厘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于下方。
九政消育祖掌钱久 至原序称皇族之外各以四声类集,则李姓必居首困剧志理走卷。今独无一字之存,殆修《想武备及木月周征住守永乐大典》时已佚其第一册欤?然残编断简,究为文献之所徵也。(子部四十五·类书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