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0/t0159473f7ec5ec3d25.webp)
《金融百问百答》是中国政府官方网站--人民网特邀国际著名金融专家丁大卫教授在2008年10月隆重推出的金融知识、金融危机百问百答栏目。
- 中文名称 金融百问百答
- 简介 中国政府官方网站--人民网
- 编者的话 针对当前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
- 专家看法 中国能否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简要简介
来自2008年9月15日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无数人为之震惊、恐惧。中国政府官方网站人民网的很多读者给人民否义东孩比换若网提出了诸多问题:包括这场危机由何引起,为何蔓延如此迅速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读者对金融知识表现出了热切的关注。为此,人民网于十月360百科初特别约请国际著名金融专家丁大卫教授在人民网隆重推出:金融知识百问、金融危机百问栏目杨福搞块降读阳视罗。
编者的话
针对当扩笔排属说括律即载标前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读者给人民网提出了诸多问题:包括这场危机由何引起,为何蔓延如此迅笑只静呢得呀速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读者对金融知识表现出了热切的关注。为此,人民网特别约请国际金融专家丁大卫先生,对相关的金融名词做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并试图联系目乱脚味前的实际做一些解读能考。历次金融危机爆发督字适之前,丁教授都不厌其烦地向世人发出警告,除垂绝南星本防过去的几年来,他一直在为阻止这场危机的爆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能否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2008年十月华尔街引发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来自中国经济也在经历这场风暴的猛烈冲击和考验。此刻,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能否爆发金融危机?对此,丁大卫教授早在2005年就给出360百科了十分坚定的答案,在此栏目材试的一开始他又一次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下面是来自人民网的报道:
专家看法:中国能否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丁大卫
2008年10章相南传水克例存月09日16:50 来源:人民网
几年前,中国银行业整体面临改制,一些人就表示"中国金融危机无法避免",针对这些观点,我曾撰文指出:"中国尚无资格发生系统性金融知践严双受又笑穿置温危机"。原因诸多,但可概括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轮古在金融经济、金融系统、金融资产比较繁荣的市场化国家和地区。危机来自繁荣,没有繁荣,哪来危机?同样的原因,在经济发展落后的非洲国家,根本不存在金融危机的问题。根据我的金融树生态体系理论,金融经济(树冠),是建岩做耐立在农业经济(树根氢非居连)和工业经济(树干)的基础上。目前的中国虽然已经相当成功地实现了从农业经济(树根)向基础工业教广广守经济(树干)的转型,但距树冠经济即金融经济还相差甚远。金融资产在中国总资产中的找般功哪比重甚小,各金融市场及产品的关联性不强。而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正是金殖护上管逐案融危机发生的前提树不。
二、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金融市果料收庆翻场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见安和地区。与已经发生过金融危蛋言纸革表硫非办凯个吃机的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不仅尚未对国际器品容均搞算穿补领由分资本敞开,而且对国内民间资本编具首吃胞五空选动叶体也是紧闭的。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个布局及发展基本掌控在政府手中。
三、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大量金融资产被严重高估且流动性非常强的情况下。比如经历了日元大幅升值后,1980年代末的日本,从日元到房地产再到股市等,几乎所有资产都被严重高估,因此危机和全面资产价值缩水在所难免。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多数资产,其中包括中国的人民币是被低估的。可以说,一个国家从不发达变为发达,就是其货币和其他资产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和其半呼划清地说房损沿他资产升值的过程,目前的中国父石安还序引正处在这一过程中。准对主够使此外,由于中国的金融业尚未进入混业经营,所以大量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瞬息转换、变现、流动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再者,由于人民币尚未变成自由货币,资本账目尚未开放,所以大量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瞬息对外转换、变现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很小。
四、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赤字和外债较为严重的国家,如拉美的阿根廷等国。好比一棵失去水分、养分和平衡的树,同企业一样,当一个国家的现金流断了或变为负数,尤其是面临巨额财政、贸易双赤字时,危机难以避免。因为一旦股票、外汇、房地产或其他金融资产市场出现问题或狂跌,此时的政府已捉襟见肘,无力拆东墙补西墙,阻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而言,财政收支、贸易收支的现金流不仅是正的,而且结余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有足够的财力应对局部金融市场出现的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股民一直在用实体经济产生的巨大盈余为银行、股市、券商、期市等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巨额亏空买单。
尽管中国尚无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但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个别金融市场,个别金融产品和个别金融机构的危机却屡有发生。中国金融业不仅走了很多弯路,步履维艰,出现了很多漏洞,而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若把这些代价累积起来,恐怕不比一场系统性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小。更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符合金融市场体系客观规律、能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相对有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尽管中国尚无资格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但随着混业经营及国际金融的到来,客观风险将不断加剧,中国正在为未来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奠定基础",因为无法建立一个符合金融市场体系客观规律、能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相对有效的现代金融体系,本身就是潜在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如果把中国的金融业比作一棵金融树,那么这棵树的根基很不牢固,不好的根基将会影响到整个体系,越往上风险越大。
详细介绍:金融知识、金融危机百问栏目
在金融知识、金融危机百问栏目中,丁大卫教授从易到难,深入浅出,通过"金融树"理论,从树种,到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地讲授了金融及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和变化规律,回答了读者关注的问题。
丁大卫教授简介
2008年10月09日16:52 来源:人民网
丁大卫,国际著名金融专家,金融树体系、系统金融学和金融生态学创建人。
历任美国环球证券基金首席投资执行官、美国国际金融证券研究院副理事长、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顾问、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董事、博鳌亚洲论坛顾问、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博鳌水城投融资总策划、水城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中美多所大学教授或特聘教授并曾担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大研究生导师、多家律师事务所顾问、曾任美国司法部顾问,参与过大庆油田诉美多家石油设备供应商等案子、在海内外发表过多部著作、金融教材和上百篇论文,经常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
丁大卫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考取几乎所有美国金融/证券行业所需的营业执照,并在该行业的不同领域从业至今。曾在包括美林集团在内的美国证券公司、银行、交易所及跨国公司等任高级管理职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丁大卫教授曾多次应邀对中国的金融/证券市场进行考察和研究,向国务院等部门提出过许多有益建议,其中包括1993年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尤其是整顿、规范期货市场的建议和方案。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将国际金融从业执照和资格认证体系其中包括S3,S7,CFA,CFP等引入到中国,并一直从事该体系在中国的推广普及。曾为中美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及中美几十所大学授课、培训,其中包括美国商业部、美国司法部、美林集团、惠普公司、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德国ZF集团、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各大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及北大、清华、人大、中财、中科等。
丁大卫创建"金融树"理论:通过金融树体系、系统金融学和金融生态学等,看似错综复杂、缤纷凌乱的金融世界其实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掌握金融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是驾驭金融市场,防止金融危机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