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麻涌

麻涌是麻涌镇的简称。麻涌镇立村于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1958年成立麻涌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东来自莞县麻涌区。1986年,东莞县设市之后,麻涌也随之改镇。麻涌镇总面积9360百科1平方公里,全景季事宜肉尔令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育游奏须十口4.3万,下写夜她跟收令布阿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 中文名称 麻涌
  • 外文名称 MACHONG
  • 麻涌镇总面积 91平方公里
  • 全镇人口 约11万
  • 户籍人口 7万多

历史沿革

  麻涌镇立村于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社坚继席希样操历史。由于先人爱梅,立村之初名为"古梅乡"。古梅乡原属广州府宝安县所辖,之后于明朝初期划归东莞县中堂区管辖。由于此地四周河网密布,同时岸边耕地又以产麻为来自主,又改名为"麻涌乡"。建国前夕麻涌归东莞新四区所管。建国初至1952年划入东莞县第八区。1953年土改后,又划为东莞县第十八区,称为麻涌区。1958年成立麻涌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东莞县麻涌区。1986年,东莞县设市之后,麻涌也随之改镇。

自然环境

  麻涌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3万,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政财植市气温22℃,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土地资源丰富,平原辽阔,有35公里长的海岸线。

交通通讯

公路

  镇内公路网络完善,通过中麻公路与107国道相联;镇内有四个高速路出入口,其中广深珠高速一个,沿江高速两个;已完工的东莞市西部干道将东莞市区、港口、广州开发区三个经济增长极联为一体,将皇频造胶后及进一步改善该镇的道路交通条件阻宽及实刻介治孙思技倒,优化投资环境。

港口

  拥有狮子洋深水岸线7.4公里和可建1000吨以上泊位的内河岸线10.56公里,活响怀就停黄商德规划建设3.5至5万吨成克伟观江级泊位24个,其中已建成有3.5至5万吨泊位10个,最大可停泊11万吨级的轮船;有年吞吐量超过400便用死该等么架位呢0万吨的华南最大内陆港口─新沙港,配套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规划建设中的麻涌港区是虎门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东江北支流作业区、麻涌河口作业区、新沙南作业区和淡水河作业区,规划建设10个来自5万吨级泊位和10个1万吨级以下泊位。

机场

  麻涌地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中心,沿广深珠高速公路,五十公里内北有广州机场,南有深圳机场;一百公里左右有珠海机场及香港新机场。

铁路

  新沙港的专线铁路与广州厦园站接轨,贯通全国各地;而东莞更是广九铁路、广深铁比犯游雷类官困让台路、广梅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

轻铁

  规划主输调厂掌务唱到友中的珠三角城际轻轨途径麻涌,并在麻涌设站,使麻涌的交通更方便快捷。

通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麻涌的通讯网络不断完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息网络被普遍应用。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超过35台。

名胜

  草史客半银重少妈无极麻涌在明末清初,民安物阜,文风鼎盛。人们懂得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享受,纷纷有所追求。对地方庆会、景物欣赏,都非常讲究。几经强人墨客、群议众论,才作确定。

  水乡麻涌风景尽获指换经孙式屋低乐齐如画。集其美有"八大胜景"和"小八景",遐迩闻名

  八大胜景美名日:"东海渔歌"、"南坦禾云"、"西园夜市"、"北丫蕉雨"、"魁楼晚望"、"花桥佛庙"、"白鹤榕荫"、"归义钟声"。

  东海渔歌

  麻涌朝东而立,濒海而居,"东海"(当地老百姓传统惯称为"东便海")之名,由是而得。此海襟东江而带狮子洋,鱼产甚为丰富。因而土人得其地360百科利,从业于捕鱼者甚多。渔针乡军抓未舟密集,有如星罗棋布。每脸乐克煤概当夕阳西坠,渔舟三三显又谁买线去把候相五五,持续归航,传来隐光日几向几永段吧问隐约约的歌声,由远而近,由疏而密,聚成满海歌声,籍以消除整日艰辛的倦意。其间有唱着信口儿歌的;有唱着风趣横生身树那请就北滑演造的咸水歌的;还有双双某配吗战情侣在行歌相答,从而总黄尼缔成爱花情果的。时入傍晚,在海心渔火之中,唱者红短影逐聚加印护包求愈劲,听者动容。

  南坦禾云

  南坦,位于麻涌之南,原是一片基地所在。惟此地南连蛟塘(原番禺),广接万倾沙。由这基地远眺,一望无际的禾稻,真是田连阡陌,其面积之广,眨眼一看,难以估计。尤在秋熟之际,登高而应望,只见那禾黄稻熟,金光闪烁,与绚丽的晚霞交相辉映,真是禾连云、云进禾,禾云交织,禾云一色,田间金稻与天上彩霞所构成的奇观,令观赏者心旷神怡,怎肯遽然离去!

  西园夜市

  西园市场位于麻涌五元坊(现麻四小学一带),兴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时乃麻涌商埠物流集散之地。此时,麻涌地域成形,氏族聚居初定。选址建市场乃民住所需。西园辟市以后,商铺林立,鱼虾肉莱摊档,接连摆开,大小食品加工店铺,手工作坊,洒楼食肆,陆续增加。经商的购物喝茶的,四方来客云集于此。每当夜幕降临,从事渔农者归航返家,外来货船泊岸,携壶趁市的议价声,商贩叫卖声,洒店饭馆传出的阵阵欢笑声,汇成一片。灯红洒绿,呈现一派热闹繁华景象。此为西园夜市之美景。

  该集市东连元沙、慈悲、东仁三个坊;南接董叶乡(军城:现麻二村);北通崇仁坊、东宁坊、市心坊和西宁坊;西汇第五涌和第三水系注入珠江,河湾宽畅,水陆四通八达,是当是得天独厚的商贸之地。

  随着麻涌人口增加和地理环境的改善,到清朝顺治2年(1645年)迁市场于麻涌崇仁坊,自此,西园市为马元市所代替。

  北丫蕉雨

  北丫蕉基,位于麻涌之北。此地得天独厚,土壤肥沃,所产香蕉,是麻涌特产之精英。这里风景优美,独出乎众。外来人但知芭蕉叶大可遮阳光,而不知其在雨中别饶风趣,韵味无究。真的,不雨则已,一雨则万叶随风摇曳,迎着飘零的雨点淅沥成声,像一支大型的交响乐队,正在巧夺天工地奏着清脆悦耳的琴曲,有如高山流水,扣人心弦。然有时在风满雨晦下,又发出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拆之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动游子之秋思,触诗人之雅咏。此时此景,使人自然想到古诗名句"芭蕉宜雨不宜晴",广东名曲"雨打芭蕉"。面对美景,何等抒怀。然而一雨之后,整个蕉林又纷呈新态,那千株万叶在清新空气之中,翠色欲滴;带着雨珠的红蕾,含苞待放;雨后春笋般的嫩芽,勃然崛起,分外妖娆。没有雨,不能构成这幅天然美丽的图景;没有雨,不能让它四季长青、飘香吐实而享有"岭南佳果"的雅誉。一雨来之,风采焕然。

  魁楼晚望

  魁楼位于麻四之东南,始建于明永历八年(1654年)。萧奕辅以文官掌武印,功在明室,晚年倦政归居,建此楼以自如,此楼原高四层,虽无魁星踢斗之设,而有开卷览胜之幽,下设花园,衬以亭树。主人常在此穷经引典,观花赏鱼,怡乐晚年,直至65岁而卒。后至明末。该楼列为麻涌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无异古人登上岳阳楼,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拭目东南一瞥,但见狮子洋上水连天,天连水,浩浩荡荡,茫无际崖,倍感壮观;在暮云深处隐约可见的莲花山,泰岱传神;那座擎天一柱般的莲花塔,巍峨矗立,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一队队的银鹤自东而西,穿插于暮云之中,正是"暮云与归鹤齐飞,碧水共长空一色"。倘若从近而望,左有南坦之禾云,右有北丫之蕉雨,遥相辉映,更有赏心悦耳的东海渔歌,另有一番韵味。

  花桥佛庙

  花桥佛庙,位于麻涌马元市中心,被一棵很大的古榕遮蔽着。佛庙人来人往,香火甚盛。相传明大中丞萧奕辅考中进士那年,亦曾到此进香拜佛。自此佛庙榕荫已成一景。后至明末,公元1646年,在小佛庙前加建一座大木桥,横跨于一河两岸,籍以沟通小河东西两坊,方便过容。此桥初建时,原为宽阔的木板桥面,间有榄核形的粗线条;桥柱上端,亦雕有花纹,故日"花桥",又名"佛庙桥"。民国24年(1935年),此桥由木桥改建为钢筋水坭桥。建成之日,由乡绅萧履始拖孙过桥,以作开道。佛庙楼荫,已在1943年马元市第二次大火灾中付之一炬,而从"花桥"改建成的钢筋水坭桥,则因建国后乡镇建设的需要,于1995年拆毁。

  归义钟声

  归义庵位于麻涌荒园(今麻四七坊)。庵名"归义",其来有因,明末大中丞萧奕辅,有一女,甚孝,但少而守孀,长居父母家,愿至老不嫁以事父母。一次,奕辅由京乞假回家,其女跪而请日:"儿愿削发为尼,求父母在附近择地建一庵堂,使儿居此扳依我佛,既可尽节,亦可常见亲颜。"奕辅嘉其志,乃择定邻近荒园建此庵以成全之;并亲笔命名题为"归义庵"。自此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庵内佛像雄伟,香火鼎盛。建国前还有数尼姑居于此,为人求卜解签、追悼亡灵、做法事。土改后,尼姑均已还俗。该庵"文革"时已拆毁,改建为麻四小学校。小八景美名日:"一树两县"、"一河两岸"、"马元古庙"、"上呼下应"、"辅鱼透入"、"高墩远眺"、"柏基乌榄"、"淡趣木棉"。

  凉棚

  在古朴的水乡麻涌,各村的沿河,埗头边遍布凉棚,甚至在蕉基田畴的河边上也是星罗棋布,形成了水乡的一大特色。

  在过去,尤其是夏秋季节,人们在劳作返村必到凉棚休息。有的睡凉,有的聚坐一处,谈论种植生产,交流经验;有的说些路边笑话或谈古论今;有的弹唱一曲,以娱乐身心,消除劳动的疲劳,实为村民尤其是男性乘凉过夜和谈天说地的公众之处。同时也是人们看管农用船艇和农具杂物所需;又可以看管小孩在河涌埗头学游泳的好地方。

基础设施

粮库

  麻涌现有库容46万吨的国家直属粮库,建设中有22万吨广东省粮库、规划建设的有5万吨东莞市属粮库,总库容将达73万吨,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粮油进出口通道。

供电

  建成以大电网为主,多层次、多形式的供电网络。该镇现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2004年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22项,新增配变容量74840千伏安,新架设及整改10千伏线路11.59公里。2004年供电量11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

供水

  全镇供水系统已接入东莞市供水网,日供水量可达15万吨,计划发展到日供水30万吨的双向供水系统。

教育

  全镇拥有各类学校21所,其中大学1所,普通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5所,中小学校专任教师810人。2004年中考、高考取得新成绩,被6间市属重点中学录取的有245人,增长27.6%,考上本科的有252人,增长26%,考上省市大专院校的有416人,增长25.3%。

卫生、体育

  全镇现有甲级一等医院一间、卫生站16家,卫生技术人员200多人。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卫生、医疗、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全民建设活动丰富,曾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金融

  全镇拥有银行机构7家,下设金融网点17个,遍布全镇各村。2004年底,全镇各项存款余额24.1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15.02亿元,增长12.05%;邮政汇款汇出8138万元,增长5.3%。

旅游

  麻涌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规划建设以带有水乡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为主。

文化

  龙舟文化已成为一大特色,镇级企业杯龙舟锦标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欧涌、漳澎等村一年一度的龙船景也热闹非凡。麻涌的龙舟队更多次扬威国际,在1997年的多伦多"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夺得男子公开组"第一名";同年9月,夺得第二届"炎黄杯"世界华侨华人龙舟邀请赛男子组总成绩的"第一名"。

  曲艺文化吸引着群众不断探索和追求,全镇共有18个曲艺中心。1999年,该镇被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新基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麻涌是著名作家陈残云所著长编小说《香飘四季》的原创地。《香飘四季》艺术风格清朗自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是水乡人民求渴拜读的名著。在镇的中心广场中立有陈残云纪念塑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