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0/t01e8fd9783cfbda4e3.webp)
《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顾来自俊杰。
- 书名 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
- 作者 顾俊杰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1日
- ISBN 9787308062404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装: 23页 : ::
商品描述
内容介绍
《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从电视诗文的"文本创作"人手,以"视觉结构、声音构成、剪辑艺术"为主述段落,将"灯光运用、色彩构成、演员表演"统揽其中,分层次、分步骤地将导演手法融会贯穿于整部著作之中。
《电视诗职末植异群负总文的视听语言》有理论、有实践。深入浅出地从多学科、多领域阐述表、导演手法。举例充分但房,结合作品广泛。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电视诗文创作的著来自作,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用教材,其理论指导性与学术性暂无同类书籍可比拟。
《电视诗文的视听语言》一书目标读者群为从事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大学电视导演专业360百科、电视文学编导专业的学生,电视媒体研究人员等。
作者介绍
顾俊杰,浙江杭州帮跑某在树错演而政盐般人,1955年10月出生于江志尽铁告板团被简名六加苏省常州市。国家-级待击独所空境孔请续吃导演、中国电视文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客当财细黄每钟作座教授,现供职于浙江卫视。多年来,顾俊杰在电视似础免况真做诗文领域有着广泛的实践皇止评与研究,且作品颇玉声盟调简督会条丰,屡创佳绩。其置五导演、拍摄的电视诗文作屋品曾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第十四届、第十六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五届全国电视文艺节目展评"金京及国唱检奖"、"最佳创新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第十六届);2000年度浙江广播电视文艺奖"特别奖";浙江电视"牡区今成电速球品表丹奖""最佳创意奖"(第十一届)等国家、省级重大奖项。其任制片人、导演的浙江卫视电视文学栏目《文学工作室》两获中国电满蛋标者视文艺"星光奖""优赶阻之电殖州伟钱切有秀栏目奖"(第十三届、第十七差控过范观乡宁晶届)。其本人连续两届获得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电视艺术"突出贡献奖"。2001年8月,出版发行了我国第一张电视文学类个人导演作品VCD专辑《对院的女孩 电视诗歌、散文精选》。且有数十篇电视专业论文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其本人被收入《中国电视名人录》一散穿书。
目录
第一章 电视诗文的文本创作
第一节 电视小说的文本创作
第对硫掉抓树国化企会听取二节 电视散文的文本创作
第三节 电视诗歌的文本创作
第二章 电视诗文的视觉结构
第一节 视觉的基本构成
一、景别
1.大全景
2.小全景
3.人全
4.中景
5.近景
6.特写
二、构图
1.位置与焦点在构图中的分量
2.运动改变构图
3.构图布局
4.开放的延伸影像
三、角度
1.角度的隐喻功能
2.角度的造型功能
第二节 视觉的趣味中心
一、视觉的趣味选择
二、多重趣味点
三、动态中趣味中心的改变
第三节 影调
第四节 视觉的线条与形状结构
一、线条
二、形状
三、电视诗文的线条与形状
第五节 电视诗文的时间、空间结构
一、时间
二、空间
第六节 电视诗文叙事的基本结构
一、时序性结构
二、非时序性结构
三、交替与线性叙事结构
四、诗性结构
五、间离结构
六、圆形结构
第三章 电视诗文的声音构成
第一节 音乐
第二节 音响的构成
一、同期声
二、后期效果声
第三节 声音的审美功能
一、声音的特写
二、声音的渲染
第四节 声音的情感、叙事功能
一、声音的情感
二、声音的叙事
三、声音的节奏
第四章 电视诗文的剪辑艺术
第一节 电视诗文的蒙太奇语言
一、蒙太奇的含义
二、电视诗文的蒙太奇表现形式
1.叙事蒙太奇
2.表现蒙太奇
第二节 电视诗文画面的剪辑技巧
一、画面剪辑连贯要素
1.逻辑要素
2.相似要素
3.缓冲要素
4.对应要素
二、画面组接的剪辑点
1.画面剪辑点
2.声音剪辑点
三、镜头长度的选取
第三节 电视诗文的场面过渡
第四节 电视诗文的节奏
第五章 电视诗文的灯光运用
第一节 电视诗文中光的作用、方位、效果、气氛与美感
第二节 服装、化装、道具与光的关系
一、服装与光的关系
二、化装与光的关系
三、道具与光的关系
第三节 外景采光
第六章 电视诗文的色彩构成
第一节 电视诗文的色彩特色
第二节 画面内的色彩结构及变化
第三节 电视诗文的色彩运用
第四节 电视诗文的色彩造型
一、色彩与情节的融合
二、色彩中蕴含意境
三、色彩在叙事中的含义
四、托物言志的色彩意境.
五、叙事特写镜头的色彩写意
六、色彩的叙事语言
第五节 特殊天气的色彩造型
第七章论叙事类电视散文演员的表演
第一节 电视诗文中叙事类电视散文演员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节 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第三节 在行动中完成表演
第四节 分析文本与角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一个周末的下午,顾俊杰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有一本关于电视诗文视听语言方面的书要出版,希望我能为他写点文字。此时正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十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为死者哀悼、为生者祈福的巨大肃穆之中。我们从来不曾有过对于灾难、对于人、对于普普通通的一个个生命如此敬畏之情!这使我自然想起顾俊杰几年前曾做过的一个电视诗歌,题目就叫"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冥冥中似乎也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天昏地暗、天旋地转、天崩地裂,在崩溃似的音乐的倾泻中,那一排排黑的、灰的、白的画面,一排排钢筋水泥的板块轰然倒塌,然后是音乐的暂时间歇,然后是激越的音乐再起。烛火一般晃动的光斑;推土机、挖土机、起重机轰鸣的画面;没有朗诵的诗歌和太阳般新生的一排排新楼,"这些年轻而壮实的骨骼"顽强地崛起。这部作品以其号子般强烈的音乐节奏和大块黑白的几何结构,以其对于"废墟"和"新生"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听觉视觉的艺术冲击力,深深震撼人的心灵。我也算是个写诗和喜欢读诗的人.但我未从曾意识到一首诗歌经过电视的"处理"以后,竟有如此动人魂魄的力量。
我认识顾俊杰,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浙江省作家协会调到浙江电视台工作的时候。那时他还叫"小顾",但已在电视台文艺部工作近十年。当时为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台里决定筹拍一部"看香港"、"看澳门"和"看台湾"的"三看系列"长篇电视专题片。在选择赴港拍摄的摄像时,负责创意策划的同志向我极力举荐小顾。这是一个高大而英俊的小伙子,常穿一件红格子的衬衫和大皮靴,时尚而又不失稳重。他原是某空军文工团的歌唱演员。富有艺术气质。由他担任摄像的"看香港"的电视专题片因其特有的政治意义和独特的作品风貌。受到有关高层的特别关注,播出后广获好评并理所当然地荣获了政府的各项大奖。
后记
中国电视诗文的发展也就是近十年的事。很荣幸,我亲历其间。记得1998年春节的大年初五(2月1日),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破五"的那天,中央电视台在其《地方文艺》栏目中完成了一个破题之作,开辟了《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这一展示中国电视诗文节目样式的窗口。也就在央视《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开播之前的1998年1月21日,浙江电视台在新开办的电视文学栏目《文学工作室》中,播出了由我导演的第一部电视散文《笛缘》。一个是首届展播、一个是首期开播,且都有关于电视诗文,两者又挨得那么近,可谓是种缘分。随着我导演、拍摄的电视诗文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的不断播出,这种缘分后来又持续了好多年。无论是全国性的电视文学研讨会,还是兴冲冲地赶去北京领奖;无论在北京、青岛、杭州、扬州……我和《地方文艺》组的编导们或用电话的方式、或以见面的形式,总能碰在一起。《地方文艺》组的陈颖、肖一、高洁、海宁等先后都成了老熟人、老朋友。《地方文艺》组制片人、栏目主编高立民老师更是让我敬慕。央视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将她推到了中国电视诗文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地位。
早就有为电视诗文艺术写点什么的想法,苦于手头可供参考、观摩的片子实在太少而被一再搁置。去年6月,此种想法在朋友的撩拨下日盛,但可供参考、观摩的片子依然稀少。于是,想到了早已是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制片人、主编的高立民老师。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中央电视台搞了差不多十年,高老师那里俨然成了全国电视诗文经典作品资料库。一个电话打到中央电视台,几天后一箱DVD碟片就寄到了我的手里。这可是近十年来在央视播出的几百部(集)全国最优秀的电视诗文作品啊。捧着一箱沉甸甸的作品,不知用怎样的语言向高老师表示我深深的谢意。这也成了我完成此书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