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是一来自个汉字,特指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 中文名称 郓
- 拼音 yùn
- 部首 阝
- 五笔 PLBH
- 仓颉 BQNL
基本字来自义
● 郓
(郓)
yùn
◎ (~城)地名,在中国山东360百科省菏泽市。
◎ 姓。
◎ (郓)
详细字义
◎ 郓
Yùn
〈名〉
陈赵木 (1) 古地名 [Yun town]
郓,河内沁水乡。从邑,军声。--《说文》
(2) 春秋鲁有二郓邑: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公元前616年,季孙行父所筑。鲁莒屡次争夺,称"东郓"。它早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公元前588年鲁成公所筑,称"西郓"。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王问切《正韵》禹问切,ࠀ�音运。鲁地名。《春秋·文十二年停福约检》城诸及郓。《注》莒、鲁所争者,以其远逼外国,故帅师城之。
又《成四年》冬城郓。《注》公欲叛晋,故城而为备。
又《九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莒溃,楚人入郓树固条肉动介。《注》郓,莒别邑。
又《十六年》晋人执季孙行父,公还待于郓。《注》鲁西邑东郡廪丘县有郓城。
又《襄十二年》来自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
又《昭元年》360百科取郓。《左传》赵孟曰:鲁、莒争郓,为日久矣。
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齐,居于郓顺济省乱手。《六书故》春秋有二郓,莒在鲁东,莒、鲁所争,东郓也。公待于郓者,西郓也。文公城诸及郓,不闻与莒争,及成公时,楚伐莒入郓,则郓自为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郓也。
又州名。《韵会》古兖州之域,鲁附庸国,汉为东平国,隋置郓州。
又《集韵》河内沁水乡名。钱半儿解元按答值视末又姓。《广韵》鲁大夫,食采于郓,后因氏。
又《集韵》于分切,音云。义同。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郓
河内沁水乡。从邑军声。土衣陆派笔技亚反鲁有郓地。王问切
说文解字注
河内沁水乡。河内郡沁水,二志同。今河南怀庆府济源县县东北有故沁水城是也。沁水县有郓乡。从邑。军声。王问切。十三部。鲁有郓地。见左事富乐轮翻员们北等氏春秋经,传。公羊作运。文公十二年,成公九年,襄公十二年,昭公元年之郓。杜云。莒别邑。在城阳姑幕县。此在鲁东者也。织察钱感牛蒸束成公十六年之郓。杜云。鲁西邑。在东郡廪丘。此在鲁西境者也。东郓当在今山东卫转青州府诸城县。西郓在今山东曹州府郓城县,有郓城故城。按此与沛城父有䣙乡,鲁东有䣄戎为一例。别於前义。
常用词组
◎ 郓城 Yùnchéng
[Yuncheng杆多丝仍汉矛] 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北让现出场北临黄河,邻接河击接紧南省。
春秋时期,鲁成公四年(前587年)冬,鲁国急望民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志》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顾交乙子准树话市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白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唐朝武德四年(621 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次年置郓州总夫山药分右第办袁呢晚术管府,辖郓、濮、兖、戴、曹5 州32 县。贞观八年(634 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905 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郓城西北大杨集肖堌堆文化遗址,出土了陶鬲、石斧等古文物,表明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在此居、发展。商王祖乙,曾迁都至此
方言集汇
◎ 粤语:wa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