挻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ān,解释为长、引发;延及。
- 中文名称 挻
- 拼音 shān
- 注音 ㄕㄢ
- 部首 扌
汉字释义
基本信息
拼音:shān ,注音:ㄕㄢ,
部首: 扌,部外笔画: 6,总笔画: 9,
五笔86&98: rthp,仓颉: qnkv,郑码: dmiy,
笔顺编号: 121321554,四角号码: 52041,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33来自B,
基本字义
1.长(与"短"相对)。
2.引发;延及:挻祸。挻灾。挻乱四方。
3.取。
4.揉和:"丸挻雕琢,刻镂钻笮。"
宋本船广韵
广韵目次:下平二仙
风游批该衣四已自移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360百科 平水韵 | 等呼 | 韵摄 | 韵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膻 | 式连 | 书 | 拿事心烈帝弦翻医静仙A开 | 平声 | 先 | 开口三等 | 山 | 仙A | ɕĭɛn | sjen |
方言集汇
1. 粤语:saan1
2. 客家话:[梅州腔] shan1 jan2 [往胡找交台湾四县腔] zan1 jen2 [客英字典] zhen1 jen2 [海陆丰腔] zhan1 zan2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挻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书孙课从扬执宁死》式连切《集韵》《韵会》《正韵》尸连切,ࠀ�音膻。《说文》长也。《增韵》引也。《晋书·食货志》挻乱江南。《唐书·卢钧传》相挻为乱。
又《扬子·方言》取也。秦晋坚树终左争续之闲,凡取物而逆谓之篡全多短及在衡重,楚或谓之挻。
又遁也。《贾谊·治安策》主上有败,则因而挻之矣。
又《六书故》掌击也。挻重於批。俗作搧。
又《广韵》柔也,和也。《集韵》揉也。或作煽。
提存液冲 又《集韵》抽延切,音脠。读近谄平声。亦长也。
又夷然切,音延。亦取也。
又周也。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挻
长也。从手从延,延亦声。式连切
说文解字注
长也。商颂。松桷有挻。传曰。挻,长皃。此许所本也接互蛋征教系失。字林云。挻,长也。丑连反。此又本许也。自写诗者讹从木作梴。又以梴窜入说文木部。而终古长误矣。此义丑连反。若老子挻埴以为器,其训和也。柔也。其音始然反,音膻。其俗字作埏。见於诗,老子音义甚明。而今本讹舛。又方言挻,取也。凡取物而逆谓之篡。楚部或谓之挻。此义音羊膻反。从手延。延亦声。小徐本作从手延声四字。式连切。按当作丑延切。十四部。篆体右葢从?。?丑连切。解当依小徐作从手?声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