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其貌不扬

其貌不扬(拼音:qí mào bù y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玉供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其貌不扬"指形容人面貌丑陋、难看;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 中文名称 其貌不扬
  • 拼音 qí mào bù yáng
  • 近义词 贼眉鼠眼、獐头鼠目
  • 反义词 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 注音字母 ㄑㄧˊ ㄇㄠˋ ㄅㄨˋ ㄧㄤˊ

成语出处

  • 最早出处

  今子少不减织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伟已改貌不显扬。"(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衍生典故

  榜未及第,礼部侍问全格花法由白责布郎郑愚以其貌不扬,戏之曰,"子之才学甚富,如一目何?"休对曰,"侍郎不可以一目废二目。"谓不以人废言也。(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皮日休献书》)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其貌不扬"。

成语典故

  唐朝末年,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东南的鹿门山里,住着一位年轻的文人皮日休。他身材不高,脸形狭长,左眼角有些下塌,相貌比较难看,但为人正直,而且博学多才,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在全襄阳出了名。

  唐咸通八年(867年),皮日休进京应试。主考官礼部侍郎郑愚看了他的文章以后,非常赞赏,就派人把他请到府里来会面。皮日休应邀来到郑府。郑愚原以为他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必然长得一表人史经才,谁知见面一看,却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便带着嘲弄的口气对皮日休说:"你很有才华,可惜这一只眼睛长得太不相称了。"

  皮日休听了,心里很不痛快,当来自即对郑愚反唇相讥:"主考的职责是为朝廷发现有用的人才,可不能因为我的这一只眼睛,使你的两只眼睛失去作用呀。"

  这句针锋相对的话显然刺痛了郑愚。几天以后考试揭榜360百科,皮日休虽然中了进士,提感手质令脚细但在榜上的名次却用且需测府所序士革局是最后一个。了解内细停再耐虽情的人们都深深地为他感到不平,但他自己歌乙谓伤克远停永够却并不挂怀。

  他在长安做了一个时期的著作郎,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天下即将大乱,就写了《鹿门隐附胜强书》六十篇,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不久,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皮日休在赴任毗陵副使途中投奔了黄巢起义军。

成语寓意

  外表的丑与美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好与属势激讨重书却坏的标准,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相貌丑陋的人如果有道德、有修养、有学识,一样可以受到人来自们的尊敬;相反,一个只重外表而毫无德行的人,360百科势必会受到大家的排斥。

成语运用

  • 成文用法

  "其貌不扬"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人面貌丑陋、难看。

  • 运用示例

  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某少君》:"今又闻获维能斯技致苗等滑其来也,皆惧,及相晤,其貌不扬。父甚狐疑,两兄直叱为妄冒。"

  现代作家欧阳《苦斗》:"第一眼看去,这犯人矮矮圆圆,满嘴胡须……分明有点其貌不扬,叫梁森看着失望。"

成语辨析

  其貌不扬-貌不惊人

  "貌不惊人"是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常用在转折句中,用来引出令人吃惊或出乎意料的下文。"其貌不扬"与"貌不惊人"两者都有相貌不好看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其貌不扬"多指伤京不危相貌难看,语义较重;"貌不惊人"则表示相貌普通,不表示难看,旧导语意较轻。"其貌不扬"不仅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植物和器物,适用范围较大;"貌不惊人"则主要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