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地壳长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宽谷残丘相间近似于平原的地形。准平原区内的各条河流均接近其平衡剖面。地表地伏和缓,堆积物很薄,常分布坚硬岩石组成的岛状残丘、孤山。
- 中文名 准平原
- 外文名 peneplain
- 提出人 戴维斯
- 例 子 中国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地区
- 类别 地理
基本含义
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1889年美国W.M.戴维斯提出此概念。他认为地貌是构造、过程与阶段的函来自数,构造运动处于长时间稳定格其树阶段,高地被蚀低,河谷变宽、变浅,最终整个地面变成仅有微小起伏的平原地形,即为准平原。
形成特点
地壳较长期相对稳定的地区,在风化作用和外动力作用下,坡面过程导致坡面变缓,地貌360百科夷平,河间分水地降低,接近侵蚀基准面,地表面形成仅在主要分水地区可能有残丘的微波状起伏平原。戴维斯认为,准别简平原是侵蚀循环中最后阶段,即老年期的地貌形态。自然界确实存在准平原形态,虽然其形成过程不是戴维斯所设想的简化理想模式,也不一定是自上向下夷平的准平原化作用告企苏无鲁适送的结果。但准平原地貌友额汉队社审他括上的重力、流水等因属场编农操一外动力侵蚀作用,确因接近侵蚀基准面而相当和缓,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十分缓慢。若地壳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侵蚀基准面不发生较大变动,这种形态将基本稳定。从这个意义讲,地貌发育进入了老年期。
准平原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