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质史上的第一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后,地球经历了长达3.3亿年的温暖时期。在古生代晚期,地球又进入第二次大冰期,即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这次以南半来自球发育大量冰川为特征。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出现在距今3.5亿-2.7亿年以前,发生在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初期,因石炭纪和二叠纪属于晚古生代,又称晚古生代大冰期,也是显生宙中最大的一次冰期。
- 中文名称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 类型 第二次大冰期
- 特征 南半球发育大量冰川
- 领域 地质学、自然地理
发生与消退
石炭纪中晚期开始,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虽然在印来自度、
非洲之间下沉,海水内侵,却仍高高隆起。于是冈瓦纳古陆的南半球各个大洲及现今处掌毫含脚破妈脚汽叶外生于北半球的印度半岛便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作用,气候变得寒冷,形成大360百科面积的冰盖与冰川,仅巴西境内就超过400万平公里。冰川活动一直持续到早二叠纪。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石炭-二叠围光尔飞银终件延容纪大冰期的持续时间长达8000万年,是设复施远项密件压头极约显生宙中延续时期最长的一次大冰期,强度达4-5级。当时全球气温普遍下降。最寒冷时期约境企研娘其她石为2.8-2.7亿年前,温度下降至少在10℃以上。南半球各陆地上普遍存在石炭-二叠纪冰碛层,并与含舌羊齿(Glossopteris)植物群的煤层交错出现,表明当时这一带古时经历了一次大冰期,并且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的大陆冰盖中心最初位于南非,以后经南极洲向澳大利亚呈放射状方向流动,至早二叠世晚期最后消失。冰川在南美洲和非洲发生和消退的时间较早,在印度和澳大促错国胞固卷文基套孩何利亚发生和消退的时间较晚称国师冷务厂双信。
影响地区
从冰碛岩及冰川侵蚀、沉积的其它各级显应医争溶名情种遗迹的分布看,当时的鱼新境损但责混飞大陆冰川广泛
分布,大冰盖分布于古代南纬60°以内的大陆。大冰盖可能食评河抓司从中非呈放射状流向一些盆地,并向外延伸至当时与非洲相连的马达加斯加和南美洲,许多地方发现的冰碛岩厚达10策你大弱染鲜增它爱拉职00米左右。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这聚美抗掌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包括大洋洲的大部、南美洲南部(巴西与阿根廷的大部)、非洲中部(即现在赤道上的刚果与乌干达,以及热带的安哥拉与莫桑比克)和非洲南部(尤其是谁朝代南非)、南极大陆边缘和印度、中略危职脱音话架国的西藏等地。现在的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地方,广泛发现当年冰川活动留下的痕迹。其中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是这次大冰期冰川作用最强的地区。巴西圣保罗的冰川沉积的厚度也超过了1000米危干航求落。处在北半球的印度(当时还在南半球),在这次大冰期中,也有1/3的面积被冰川覆盖。非洲和澳大利亚是冈瓦纳古陆上冰川奏逐防青香孙直时大乐烈作用最强盛的地区,地面乐钱积广为冰川覆盖。澳大利亚在二叠纪初期可能有一半的面称操为概钢载脱积被冰盖占据。
相对于当时冰天雪地的南半球来说,当时北半球相对温暖,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气候湿热、植物繁生的成煤时期。同样,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对的中国影响极小,但西藏地区仍然有一些冰川活动的证据。
形成原因
关于石炭-二叠纪大冰期成因的探讨也很多,但目前抓哪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一些研究者认为大冰期与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周期有关。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行,银河系空间物质的疏密不同,太阳系经过星际物质的稠密地段时,太阳光热辐射的传导受阻,地球接受日光能较少,因而出现冷的周期。
形成的原因期多独盐规供举理富社也有学者认为,太阳运行到距银河系中心最近时,亮度也会变小,使行星变冷。太阳最绕七且志武背谈七宜亮满银心一周的公转周期是大约是3亿年左右,不管上述假说哪个正确,太阳绕银河公变陆需张宗织孩破蛋转一周,行星会变冷一次来自,由于地球表面多水,在这一周期到来时便会产生一次大冰期。
有些研究者发现第四纪大冰期和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在太阳轨道近银心点附近,认为太阳轨道近银心点与大冰期可能相对应。斯台奈尔(J·Steiner)经过研究发现,在30亿绝友理款命脚措停祖范年中的11个银心点有7个可与已发现的七次大冰期相对应,但平均误差有0.13亿年,这比大冰期延续约几百万年的数值还大,因此,其结果不为人们所相信。
另有些研究者注意到,这个周期与元古代未期(震旦纪)、石炭-二叠纪及第四纪的3次大冰期的时间间隔是基本吻合的,第四纪冰期与石炭-二叠纪冰期的间隔约为2.9亿年,与太 360百科阳在银河系旋转一周所需时间2.74亿年接近,因而猜测地球冰期的形成与银河年之间存在联系。故此假说基本成立。但在震旦纪以前相隔若干个3亿年却没有或没有确切发现冰碛层证据,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认为,这也许与古老岩层的沙选首劳请周深变质作用有关。
大冰期还有人认为,石炭-二叠孩背现千族间纪大冰期是地球自身调节二氧化碳含量的结果。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与地球上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如植物快速繁殖要吸收大气圈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降温,形成冰善时至法九情合即期;然而冰期又会观错蒸束减缓植物生长,从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恢复平衡。石兵测土空够走鱼向茶构固炭-二叠纪时期,全球的蕨类植物的生长正处于十分繁盛的时期,含氧量大大高于现在的水平,森林广布,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大冰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可能也与泛古陆的脆性破裂有联系。长时期的寒冷显然会使岩石圈温度有一定程度降板础鸡取影节服映验尼门低,而物质变冷会使它的脆性增加。
历史影响
参神个核听面含煤石炭-二叠纪大冰期是地球历史上影响最乙严负波致为深远的一次大冰理期。有人认为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引发了二叠纪末物种大灭绝。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它们基本上都是一些早期昆虫、原始爬行纲和鲨鱼形动物。其中有著名的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筳践多煤施类、三叶虫;腕足类也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二叠纪末物种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形成了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危机"。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石炭纪
晚期至二叠纪早期将近四五百万年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物以冷水动物为主,原来以暖水生物带为主只说克频拉调使义的海域,也随时间的推移由暖水动物向冷水动蒸础距提总信棉盐三物渐变;氧同位素所代表的古温度也逐年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了4至7摄氏度。冰川退却之后,冈瓦纳古化陆出现了大面积的舌羊齿植物群。
影响石炭-二叠纪的冰川作用,是大陆漂移假说论述冈瓦纳古陆的主要证据之一。冰盖面积这次冰期正好位于当时南极周围,冰川中心厚,呈放射状向四周围扩散,应属极地大陆冰盖型。这次冰积物现在的分布位置,恰在非洲南部,印度半岛,南美的东缘,如果将这些大陆拼合,便恢复了大陆漂移前的状况,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除印度以外的现今北半球各大洲,晚古生代时期没有发生冰川作用,其原因可能是所处古纬度较低及古北极地区为开阔的海域所致。
受到质疑
2007年1月,有人撰文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理论:外来岩石圈存在表明:不存在前寒武纪、石炭--二叠纪大冰期,也不存在全球范围内生物界发生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更不存在前寒武纪地壳运动及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地壳运动。但鉴于科学界大多已承认石炭--二叠纪大冰期,此种说法还有待推敲。
大冰期
"大冰期"是地球上极为寒冷的时期,气温很低,极地和高纬度区广布冰盖,中、低纬地区也分布有很多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冰川地质作用十分强烈。
"大冰期"是相当长的时段,气候并非恒定不变,其中以有相对更寒冷的时期,称为"冰期",和与它相对温暖些的时期,即间冰期,它们相互交替。
在冰期到来时,高纬度地区的冰盖向中、低纬度地区伸展,在高寒地区表现为雪线下降,山岳冰川规模都增大,海水蒸发后形成固体冰,停留在陆地,海水量减少,海平面下降,形成"海退"。间冰期时,冰盖向高纬度退缩,使大量冰融水流回海洋,海下面上升,形成"海进"。现代冰川作用可以通过观察冰川形成的地貌及留下的沉积物(即冰碛层)来识别;古代冰川作用及大冰期的存在只有靠地层中的冰碛层来确认。地球所经历的大冰期,一般认为明显的有3次,第一次发生在元古代末期;第二次发生在古生代后期(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第四纪。
科学家们通过地质调查后认为,第一次大冰期在中国很明显,在震旦纪早期的地层中,大量的证据保存在下震旦统上部的南沱组冰碛岩上。第二次大冰期主要出现在冈瓦纳古陆,其证据主要见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大陆上的石炭一二叠纪冰碛岩上。第三次大冰期的证据在全世界都有发现,并可以辨别出冰期和间冰期,如在欧洲体现为阿尔卑斯山区的4次冰期(钧茨、民德、里斯、玉木)及相应的4次间冰期、冰后期。
在中国,冰期的出现频率更为复杂。研究发现,中国西部体现为3次冰期(喀克地普生、契克达万、塔特开特)及3次间冰期、冰后期。但在中国中、东部则体现为4次冰期(鄱阳、大姑、庐山、大理)和4次间冰期、冰后期,尽管以上冰期都存在着相应的冰碛物为证,但中国东部冰期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另外也有人提出元古代初期(距今约23亿年)有一次最早的大冰期,其后,在奥陶一志留纪之交有一次大冰期,侏罗纪也有一次寒冷期,但这些提法证据不够充分,即便存在规模也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