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孟凡丽

孟凡丽,女,来自河北人。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毕业,教育学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南席脱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评行坚强下土及景、院长(其间: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中央党校新疆县处级班学习);2011年1月任新线降疆大学党委副书记。

  • 中文名称 孟凡丽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籍贯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 出生日期 1965年10月

教育背景

  来自1.1982.9-1985.7 昌吉学院,汉语言文学;

  2.19名东呢慢而第处厂晶印86.9-1988.7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学校教育;

  3.1991.9-1992.7 华东师范大学硕360百科士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

  4.2000.9-2003.7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下没式代义苗稳留周音五研究生学习,课程层铁与教学论;

  5.2005.10-2005.12 日本立命馆大学学习,高等教育管理。

工作简历

  1.1988.9-1995.7 昌吉学院教师,讲师;

 持初旧粉费 2.1995.8-2011.1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3.2011.2-2018 .10 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4.2018.11-至今 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

学术兼职

  1.全国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细负岩心眼杨否东理事;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

  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来自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成员;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委歌项配罗鲁会教育学委员会委员示剂张木过攻办云

研究方向

  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象计约那  2.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获奖情况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能队据文铁齐快 2.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

  3.自治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4.自治区天山领军人才;

  5.自治区教学名师;

  6.自治区天山英才;

  7.著作、论文多次胡富操前左混威你几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8.曾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项目

  1.教育部、丝杆更亮氢花张文化部项目《新疆非物质遗产传360百科承与国家认同研究》,已结题;

  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已结项;

  3.自治区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四好教师培养路径研究》,已结题;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浓负究专项《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研究》,2020年立项。

著作

  (一)出版研究专著

  1.《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中国社顶影缺会科学出版社,2008。

  (二)参著研究专著

  1.《课程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活动教侵去误味学原理与方法》,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三)编著

  1.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丛书《教育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新疆维吾尔自卷难附即花仅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新疆教育出版社,2017。

  (四)被采纳的研究报告1篇、批示

  1.《新疆双语幼儿园指导纲要、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第五届优秀成果镇念胡宣妒三等奖。

论文

  1.《劳动教育:现实困境、本义探寻现喜别该置与教学方案》,课程·教材·教法,202001 (CSSCI);

  2.《学校教研的价值厘清、问题透视与改善路径》,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07(北图核心);

  3.《论质量文化的控制性及其消解》,江苏高教,201707,(CSSCI);

束罗奏考采记满布刘角  4.《论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的培养》,载《教师教育研究》,2些和停养00705(CSSCI);

  5.《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载《比较教育研究》,200803(CSSCI);

课责  6.《课程实施研究二十年》,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CSSCI);;

  7.《生成性教学:含义与价值》,载《课程.教材.教法》200901(CSSCI);

  8.《我国教师文化研究:盘点与思考》,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CSSCI);

  9.《日本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FD制度及其启示》,载《高等教育研究》,200705(CSSCI)。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