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伊恩·麦克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奥尔德肖特,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后在东英吉利大学获硕士学位。一度投身于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后来对这一反理性主的文化思潮感到厌倦,于1跟装兵间脸果总974年在伦敦定居下来。

伊恩·麦克尤恩性格刚毅,思维敏捷,具有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他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本养章易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内容大都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有"黑色喜剧"之称。许多作品反映性对轮缺吧销讨度乱历六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欲作用下的扭曲。

  • 中文名称 伊恩·麦克尤恩
  • 外文名称 Ian McEwan
  • 国籍 英国
  • 出生日期 1948年
  • 毕业院校 萨塞克斯大学,东英吉利大学

人物生平

  伊恩·麦克尤恩,1948年6员资质缩月21日出生于伦敦西南的小城犯棉亲爱德肖特(Aldershot)。父亲戴维·麦克来自尤恩(David McEwan)出身于苏格兰劳工家庭,十分聪慧,可是在贫困的压力下,不得不在14岁敌跑温助村吸青父导星离开学校自食其力。老麦克尤恩吃苦耐劳,毕生保留着淳朴的"格拉斯哥劳试更也工阶层新教徒"的习惯。他在敦刻尔克战役中负伤,部队给了他上大学的机会,可360百科是他拒绝了,此后一直以低级职业军官身份在海军服役,65岁退休。麦克尤恩的母亲罗丝·麦克尤恩(Rose McEw总节置适an)出生于爱尔兰血统的劳工家庭,同样是在14岁离开学校。在嫁给老麦克尤恩之前,她有过一次婚姻,前夫是泥瓦工欧内斯特·沃特(Ernest Wort),与根选奏息弦前夫育有一子吉姆(Jim)和一训料度赵安未核女玛戈(Margy)

  就像每个家庭都有不便路革告人的小秘密一样,麦克尤恩的父母也有"壁橱里的骷髅"。直到2002年,麦氏家族的秘密曝光。原来,麦克尤恩父母的婚姻始于一场"婚外情",大约在1941年,沃特还在北非作战,罗丝与老麦克尤冲细井恩陷入爱河。1942年,罗丝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战争年代,一个士收朝动兵与另一个士兵的妻复穿费理头胜空送子通奸,是要被军法从事的。于是从开气关的小斤根非,他们在当地报纸上登了一则只有三行的广告:"寻找收养家庭,一个满月男婴。完全放弃。"就这样,男孩被送给了审赶政杆黑微型乡元万朝第一对应征的夫妇,取名戴维·夏普(David Sharp),后来成为一名砖瓦工。1944年,百讲烟饭胞均石沃特阵亡,1947年罗丝嫁给了老麦克尤恩,并于次年生下了兰住伊恩·麦克尤恩。由于老麦克尤恩不喜欢与继子继女一起生活,吉姆由沃特的母亲抚养长大,玛戈则在一所收容战争孤儿的寄宿学校中成人,两个孩子与这个家庭相当疏远。

  麦克尤恩认为,这个"家庭秘密"足以解释为什么父母毕生"自我放逐"于海外--他们希望掩埋那不堪的过去。父母虽然不喜欢异域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国,像无根的飘蓬一样辗转于一个又一个驻扎海外的海军基地,麦克尤恩童年便随父母在利比亚长驻。在麦克尤恩看来,父母的婚姻很糟糕,"总有些流亡和无聊的意味"。父亲酒瘾很连的露而食速额表树大,男权思想严重,有暴王内死香密待决许力倾向,而母亲永远忧心忡忡。与母亲一样,幼时的麦克尤恩被父亲的粗鲁吓坏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反抗,是个好脾气并爱做白日梦的孩子,"无可救药地害羞"。麦克尤恩调侃说,自己的文学基因来自母亲,因为母亲是个"伟大的担忧家",担忧是需要想象力的。麦克尤恩自己也想象力惊人,一度父母打算另外收养一个男孩,作为给7岁的麦克尤恩的圣诞礼物。此事终于未果,失望的麦克尤恩在白日梦中收养了这个弟弟,给他取名"伯纳德",与伯纳德玩耍交谈是他童年的小秘密。

  尤其令麦克尤恩发疯的是,家中几乎没有书本。如果他在家中读书读到一半、出去后再回来,总是先要询问母亲,"我的书在哪儿?"--海军家庭的特殊习惯,擦得光可鉴人的桌子上如果放了书本,似乎有碍观瞻。麦克尤恩说,他小时候一直喜欢那种完全没有成人踪影的儿童书,他还说,"我一直梦想着某一天我的父母没有任何痛苦地融化掉,不是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我不是希望他们死,我只是希望打扫干净场地,你知道,那样我才可以单独面对这个世界。"

  自由的机会终于到来,在他11岁的时候,父母将他从北非驻地送回英国,进了萨福克一间名叫伍尔弗斯顿·霍尔(Woolverstone Hall School)的寄宿学校。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工人子弟,都超过11岁,都来自破碎的家庭,粗鲁而残暴。害羞而敏感的麦克尤恩经过了一个心理震荡期,追忆这段时光时有意无意地使用过一个词"性地狱"(sexual hell),研究者指出,这种"震惊"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有着冗长的余波。

  送走麦克尤恩之后,父母从1961年到1981年一直生活在德国,每天晚上看电视,尽管一个德文单词都不懂。"我的母亲一天到晚都在忙着给家族里甚至关系最远的人购买、包装、邮寄生日和圣诞礼物,为从来不会见到的婴儿编织东西。"可怜的母亲为了丈夫的意愿送走了4个孩子,家庭四分五裂,只好借此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英国历来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度,语言和文学是划分等级制度的工具之一。出身寒微的母亲像对待炸弹一样小心翼翼地对待语言,这种态度给了麦克尤恩很大影响,他养成了锤炼字句的好习惯。不幸的是,由于幼年辗转于海外的7所学校,他的语法相当糟糕,因此不得不请好友严加纠正。在孤寂的中学时代,他读了不少阿加莎·克里斯蒂、格雷厄姆·格林、艾瑞斯·默多克的作品,却对"更高级"的古典名作兴趣不大,比如说,他没有读过《麦克白》。中学毕业之际,他曾寄希望于获得剑桥大学的奖学金,但在面试中因考官问及《麦克白》而张口结舌、羞愤莫名。在伦敦闲了一年的时光,有时充当临时的垃圾搬运工,1967年,麦克尤恩终于进入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主修英语和法语。这所新兴大学是英国六七十年代面向平民子弟的"平板玻璃大学"(plate-glass universities)的代表。此时的麦克尤恩成绩中下,少言寡语,瘦而矮,穿有增高垫的皮鞋,戴厚厚的眼镜。但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发展了两项爱好:读弗洛伊德,写小说。

  1970年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后,恰逢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课程改革,著名批评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开设了首期"创造性写作课程"(creative writing course),学生无需提交毕业论文,只要交上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合格者即可戴上硕士帽。这简直是量身度造的绝佳机会,麦克尤恩即刻报名,并于1971年获得文学创作硕士学位。迄今为止,东英格兰大学创造性写作班最成功的毕业生,依然是麦克尤恩,紧随其后的是日裔英语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u)。

  在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之后,1975年,他的"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在英美两地同时出版了,这就是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书很薄,只有8个短篇,175页,但是它所激起的反响却是空前的,《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新政治家》、《大西洋月刊》、《旁观者》、《泰晤士报》等重要媒体皆有评论,并在1976年勇夺"毛姆奖"(Somerset Maugham Award)。对于这部处女作,欣赏者赞许麦克尤恩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叙事能力,把他视为贝克特和卡夫卡的文学继承人。好事者关心的是"人性阴暗面"、"道德禁忌区"和"题材敏感带"。青少年读者们入迷于那血腥加荷尔蒙的气息,感受到反社会运动的时代脉动。当然,也有反对者出现,麦克尤恩的罪名是"以文惊世"。

  一举成名的麦克尤恩得到了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等文学同道的接纳和友谊。他搬到伦敦,成为布鲁姆斯伯里星期五午餐会的常客,经常与青年作家们喝点小酒,晒晒太阳,谈谈诗歌。在1976年的一页日记里,他如此记述沸腾的生活:"我们吃致幻蘑菇,服可卡因,在电击一样冷的水里裸泳,洗桑拿,玩排球,喝红酒,并且谈论吉米·卡特和埃兹拉·庞德。"不过,麦克尤恩依然置身于主流社会之外,不想被任何团体、任何流派、任何风格贴上标签。整个70年代,是麦克尤恩不受约束的实验期。他入迷于弗洛伊德和无意识理论,妻子彭妮所崇拜的神秘主义先验论给了他很大影响,或许还有毒品的"帮助",使得介于意识和无意识深处的魍魉魅影,以种种复杂的变体在文字中获得了生命。

《赎罪》

  1978年,麦克尤恩发表了他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床笫之间》,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赢得了"恐怖伊恩"(Ian Macabre)的绰号。这个"恐怖",不是妖夜幽魂的心理恐怖,不是尖声惊叫的感官恐怖,是揭开石头、发现下面有虫子、并发现虫子活泼泼地蠕动着、那种形而下无法转换为形而上的、生命本身的恐怖。小说集包括7个作品。

作品列表

短篇小说集《先爱后礼》(又译《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First Love, Last Rites,1975)
短篇小说集《床笫之间》(In Between the Sheets,1978)
小说《水泥花园》(The Cement Garden,1978)
小说《只爱陌生人》(又译《陌生人的慰藉》)(The Comfort of Strangers,1981)
剧本《模仿游戏:电视剧三部》(The Imitation Game: Three Plays for Television,1981)
剧本《或者,我们去死?》(Or Shall We Die?,1983)
剧本《犁田者的午餐》(The Ploughman's Lunch,1985)
小说《时间中的孩子》(The Child In Time,1987)
剧本《酸甜》(Sour Sweet,1988)
小说《无辜者》(The Innocent,1990)
小说《黑犬》(The Black Dogs,1992)
小说《梦想家彼得》(The Daydreamer,1994)
小说《爱无可忍》(Enduring Love,1997)
小说《阿姆斯特丹》(Amsterdam,1998)
小说《赎罪》(Atonement,2001)
小说《星期六》(Saturday,2005)
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On Chesil Beach,2007)
剧本《为了你》(For You,2008)
小说《追日》(Solar,2010)

  小说《甜牙》(Sweet Tooth, 2012)

  小说《儿童法案》(The Children Act, 2014)

  小说《坚果壳》(Nutshell,2016)

人物影响

  从1974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责普确航病化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来自,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360百科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大回米否天美书评人大奖,改编的同名电影友干她委大冷本攻度找荣膺2008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奖,获2011年耶路撒冷文学奖。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台海至脱敌装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

人物评论

  中国作家余华曾高度评价麦克点怎日约散销做发尤恩:"这就是伊恩·麦克尤恩,他的叙述似乎永远行走在边界上,那些分隔了希望和失望、恐怖和安慰、寒冷和温暖、荒诞和逼真、暴力和短类验烈条这连影训柔弱、理智和情感等河输请友染费面等的边界上,然后他的叙述两者皆有。就像国王拥有幅员辽阔的疆土一样,麦克尤恩的边界叙述让烟包块即概五粉他拥有了广袤的生活感受。他在写货另船让马坐额路下希望的时候也写下了失望直期始苗传比律声乙,写下恐怖的时候也写下了安慰,写下寒冷的时候也写下了温暖,写下荒诞的时候也写下了逼真,写下暴力的时候也写下了柔弱,写下理智冷静的时候也握鸡亮由尼就钟负系写下了情感冲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