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广域网协议

广域网协议是在OSI参考模型的最下面三层操作,定义了在不同的广域网介来自质上的通信。主要用于广域网的通色环导学盾祖化类信协议比较多,如: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点到点协议、数字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用户线、X.25协议等等。

  • 中文名称 广域网协议
  • 外文名称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 提出单位 网络局
  • 提出时间 2004年

定义

  广域网协议指Internet上负责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连到运钱英施粒改呀战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常用的广域网协议

 弦百助争刻田罪任 常见广域网协议及特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HDLC(High l出为究达战应凯从报evel Data Link Control)、frame-relay,X·25,slip。

  PPP:点对点的协议,华为路由器默认封装,是面向字符的控制协议。

  HDLC:高级数据来自链路控制协议,Cisco路由器默认的封装,是面向位的控制协议。

  frame-relay:表示帧中继交换网,它是x.25分组交换网的改进,以虚电路的方式工作。

 360百科 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一种 IBM 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系统聚案渐引网络体系结构(SNA)。

PPP协议

  1、PPP协议的组成和特点

  PPP协议是在SLIP基础上开发的,解决了动态IP和差错检验问题。

  PP失响振收终显P协议包含数据链路控制协议LCP和网络控制协议NCP。

  LCP协议提供了通信双方进行参数协商的手段。

  NCP协议以松然求皮声烟视使PPP可以支持来自IP、IPX等多种散甲网络层协议及IP地址的自动分配。

  PPP协议支持两种验证方式:PAP和CHAP。

  2、PAP(P360百科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验证

  PA队简游型杂快粉停P验证是简单认证方式,采用明文传输,验证只在开始联接时进行。

  验证方式:

  (1)被验方先发起联接,将username和Password一起发给主验方。

  (2)主阶晶验方收到被验方username和Password后,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并回送ACK或NAK。

  3、CHAP(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验证

  CHAP是要求握手愿让父门外也认封弦验证方式,安全性较高,采用密文其龙致由传送用户名。

  主验方和被验方两边都有数据库师黑草凯免散新发

  要求双方的用户名互为对方主机名,即本端的用户名等于对端的主机名,且口令相同。

转旧控育获  验证方式:

  (1) 主验方向被验证方发送随报文,将自己的主机名一起发送。

  (2) 被验方根据主验方的主机名在本端的用户表中查找口令字,

  将口滑束天草令加密运算后加上自己的主机名及用户名回送主验方。

  (3) 主验方根据收到的被验方的用户名在本端查找口令字,根据验证结果返回验这度义别以证结果。

HDLC协议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是Cisco的路由器

  默认的封装协议。

  HDLC是面向位协议,用"数据位"定义字段类型,而不用控制字符,通过帧中用"位"的语急使口冷力祖谈田晚

  合进行管理和控制。

  帧格式为:

  字段:开始标志 地址字段 控制字段 信息字段 校验序列 结束标志

  位长: 8 8*n 8 任意 16 8

  字段:F=01111110 A C I FCS F=01111110

帧中继

  企业网申请帧中继时,鱼频矛处直通单钢局端提供DLCI号和接入企诗照县保重的LMI类型,局端是准法价就DCE,客户端是DTE。

  设局端提供的虚电路号DLCI是16和17,本地管理类型接口LMI是Cisc吸印波爱们仍赶仅松另o。

  设置内容:连接端口的IP地址,指定lmi类型,设置虚电路号。

  例如:

  Router(config)#int s0/0

  Router(config重变列换排-if)#ip address 172.l6.20.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encap frame-relay

  Router(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outer(config-if)#frame-relay dlci 16

  如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置帧中继,要求用一个路由器做继交换机switching。

  Router(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

  当要求一点对多点时,可以使用子接口的帧中继设置。

SDLC

  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是一种 IBM 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通过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数据链路层为特定通信网络提供了网络可寻址单元(NAUs:Network Addressable Units)间的数据差错释放(Error-Free)功能。信息流经过数据链路控制层由上层往下传送至物理控制层。然后通过一些接口传送到通信链路。SDLC 支持各种链路类型和拓朴结构。应用于点对点和多点链接、有界(Bounded)和无界(Unbounded)媒体、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Full-Duplex)传输方式,以及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SDLC 支持识别两类网络节点:主节点(Primary)和次节点(Secondary)。主节点主要控制其它节点(称为次节点:Secondaries)的操作。主节点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选择次节点,一旦选定的次节点已经导入数据,那么它即可进行传输。同时主节点可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在运行过程中控制这些链路。主节点支配次节点,也就是说,次节点只有在主节点授权前提下才可以向主节点发送信息。

  SDLC 主节点和次节点可以在四种配置中建立连接:

  点对点(Point-to-Point):只包括两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一个次节点。

  多点(Multipoint):包括一个主节点,多个次节点。

  环(Loop):包括一个环形拓朴:连接起始端为主节点,结束端为次节点。通过中间次节点相互之间传送信息以响应主节点请求。

  集线前进(Hub Go-Ahead):包括一个 Inbound 信道和一个 Outbound 信道。主节点使用Outbound信道与次节点进行通信。次节点使用 Inbound 信道与主节点进行通信。通过每个次节点,Inbound 信道以菊花链(Daisy-Chained)格式回到主节点。

  为适应不同环境,SDLC 具有一些派生类:

  HDLC,一种 ISO 协议,适用于 x.25 网络;

  LAPB,一种 ITU-T 协议,适用于 ISDN 网络;

  LAPF,一种 ITU-T 协议,适用于帧中继(Frame Relay)网络;

  IEEE 802.2,通常指 LLC,具有三种类型,适用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QLLC,适用于在 X.25 网络上传输 SNA 数据。

  协议结构

  1 byte 1-2 bytes 1-2 bytes Variable 2 bytes 1 byte

  Flag Address field Control field Data FCS Flag

  Flag ― 启动和终止差错校验。

  Address ― 包括次站 SDLC 地址,表明帧来自于主站还是次站。

  Control ― 使用3种不同格式,取决于使用的 SDLC 帧类型:

  Information(I)frame ― 传递上层信息和一些控制信息。

  Supervisory (S)frame ― 提供控制信息。S 帧可以请求和挂起传输、报告状态、确认 I 帧接收。S 帧不包含信息帧(information field)。

  Unnumbered (U)frame ― 支持控制目标,无编号。U 帧用于启动次站。取决于 U 帧,其控制字段可能为1字节也可能为2字节。有些 U 帧包含信息字段。

  Data ― 包含路径信息单元(PIU)或交换识别(XID)信息。

  Frame check sequence (FCS))― 优于结束标签分隔符,通常指循环冗余校验(CRC)计算余数。

  SDLC(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SDLC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几步:

  1、 评估现有系统。 (问题定义与规划)

  2、 确定新系统的要求。 (需求分析)

  3、 设计提议的系统。 (软件设计)

  4、 开发新系统。 (程序编码)

  5、 新系统投入使用。 (软件测试)

  6、 新系统完成以及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彻底评估,并时刻进行严格维护。 (运行维护)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