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雌伏,拼音是xióng qǐ cí fú,汉语词汇,是此起彼伏的意思。
- 中文名称 雄起雌伏
- 拼音 xióng qǐ cí fú
- 近义词 上升下降、此消彼长、此起彼伏
- 辨证分析 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的两种状态
词语的组成
雄起雌伏是由古词雄起与雌伏联合而成的新创的固定短语(固定词组),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一般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可以看作一个成语。
近义词
治员九维结素功上升下降、此消彼长、此起彼伏。
分别解释
雄起
雄起:
1、古代的含义与来源:崛起,雄飞。《古微书》辑汉纬书《尚书帝命验》云:"有人雄起,戴玉英,履赤矛。"雄起就是崛起之义,这和清昭梿《啸亭杂录·善待外藩》:"蒙古生性强悍来自……虽如北魏、元代皆雄起北方者"中的"雄起"一词含义相同。可见"雄起"一词360百科至迟在汉代已经产生了。
《庄子》书中出现的和"雄起"有点联系的两个词,也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庄子·德充符》:"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学者对"雄入"、"雄成"两词多有曲解,"雄入"是状其勇士慷慨赴难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则雨还调田仅的"虽千万人吾往盐希杀构计白执仅运副按矣"的大无畏精神;"雄成"则和老、庄一贯强调的书法振须打表级伤准抱虚守雌(亦即雌伏)之旨命受棉般材热愿历相违,故加以否定。所谓"雄入"、"雄成"、"雄起"、"雄飞"诸词之"雄",皆含阳刚之义,而且一脉相承,渊倒证号四正都广超源有自。从此词千年演变过程来看,它的从雅到俗再到雅的轨迹隐约可见。不可否认的是,"雄起"仍然具有雅俗两种含义,但是它至少在雅的层面上已经返本归根,同它在汉代时的用法对接了。里载顺此外,雅文化与俗文化本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如果我概们更多的人对"雄起"一词雅的含用渐称吃王乡乐找着静义有一个清晰无误的了解,就可能促使此词俗喜晚或百义的用法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2、现代的含义与来源:加油,给力,得力,激力。在四川盆地上从职流传盛广的俚语具体含义是什么,也争论甚多,和生殖器扯到一起的说法曾经一度占了上风,其实"雄起"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加油,只不过在四川话里,"加油"两个字平声,成都人说"母兮兮"的。
"雄起"一词,在四川范围内早就有了这种说法了。生在三台右衡福长快远答权英台的陈子昂先生就在诗中说过"白首为谁雄",而绝代诗仙李太白到江油后,就开始用"雄"字作诗了。
蜀国属于母系文化,注重阴柔的一面,所以成都人说的"儿话音"都很重。但一个母系文化色彩很浓的地方往往对雄性的文化需求更为迫切。
四川话包括四川话在吗才吐出这两个字时,都是掷地有声的去声,铿锵有力。从1994年甲A四玉异刻评每沙较诉补里师川全兴的某一个主场当时球场上局面被动 全场4万多名球迷大向规副离吗课陈势交喊:余东风下课,下课了就要雄起!那场败仗结束后,"雄起"就为足球专用了,成都球迷和重庆达球迷为这句话究竟发明于成都还是重庆,而大动了一番干戈,资深媒体人兼前全兴老总许勇的意见是:可能是重庆球迷先喊出来,但是在成都体育中心的全兴队比赛中喊响的。因为与生殖问题扯上了关系,舆论曾经认为"雄起"不雅,未料引来了川中文坛泰斗流沙河的不满,流沙老曰:"雄起乃大雅,对应是雌伏。"
雌伏
雌伏:〈书〉
① 屈居人下:《东观汉记·赵温传》:"大丈夫流介支伟路药当雄飞,安能雌伏!"
② 比喻隐藏起来,隐忍不发,屈居人下,无所作为,无为而治:雌伏以待。罗隐《旅舍书怀寄所知》诗云:"道从汨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沉。"从引文中,我们一眼便可见出,"雌伏"的含义是"屈居人下"、"退藏"、"无为"等,也就是道家提倡的那一套。由此也可反证:"雄起"完全是一个含有正面价值的雅语。
辩证统一
雄起雌伏的辨证分析
雄起雌伏,雄与雌,起与伏,雅与俗,有雄才有雌,有起才掉表紧评有伏,有雅才有俗,有雄起才有雌伏,雄起雌伏是对立而又和谐的辩证统一。雄起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斗志昂扬、敢作敢为、善于担当、锐意进取,发奋图强、势不可挡,雄起的特点是双阳并列、充满阳刚之气;雌伏牛良银婷务则深藏不露、贵柔守雌、装疯卖傻、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隐忍不发、屈居人下、无所作为、无为而治,雌伏的特点是双阴并列,充满阴柔之气;雌伏是为了雄起,雄起要经历雌伏。
雄起雌伏是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的两种状态,对待人生的两种态度和人生哲学。
雄起雌伏的名家论述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老子说,雄起与雌伏,如果做得恰当,人就会象积水的洼地一样,保持着生命。这种状态就是得道,就象回到了婴儿阶段。(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大家知道,婴儿有着"道"的特征:一、已经是人了,人所有的,它都有;二、刚刚诞生,且有大人喂养;三、性状特征尚未出现,前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四、婴儿"常德不离",总是得到。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必要再列举了。总之,老子是"想得美"--每天吃人奶!
老子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处在别人的视线包围中,可能很荣耀,但黑暗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在暗淡的谷地,我们才可以藏住东西。别人以为我们很淳朴,实际上,我们得到了不少,这样的状态,真让人感到知足啊!(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这里,"辱"是"白"的对应,尽管本意是"不白",而不是"侮辱",但的确具有这样引申的意味。想得道,一点胯下之辱,算什么?躲藏在黑暗之中,洞若观火,太好了!
圣人毕竟是了不起的,他一方面显得淳朴,但,另一方面他也很富足。他有着无须雕琢的朴素,但当这种朴素遇到具体情况的时候,圣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地对待周围的万事万物,这种潇洒处事的手法,全都是因为我本"圣人",万物皆备于我。圣人使用万物就象运用自己的器官一样简单、方便、自然而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谐社会,浑然一体,这就是"大制无割"啊,完美的制度就是大家都好,彼此不分开。(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雄起雌伏的典型事例
●装疯卖傻
孙膑是齐国人,四岁丧母,九岁丧父,从小跟随叔父孙乔。孙乔是齐康公的大臣,齐康公被田太公驱逐后,孙乔等旧臣也被驱除,孙膑在逃难中与叔父家离散。他长大后,与庞涓、苏秦、张仪等从师于鬼谷子,孙膑、庞涓学习兵法,苏秦、张仪学习游学(也叫纵横学)。庞涓贪图名利,学业未完,就去了魏国做官,走之前,答应成名后一定举荐孙膑。
战国著名思想家墨子与鬼谷子是好朋友,他从魏国来到鬼谷,见孙膑才华出众,就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鬼谷子见孙膑仁义、贤德,悟性高,便以夜间驱鼠为由,单独把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传授给了孙膑,孙膑一目十行,只用三天,就把《十三篇》背颂得滚瓜乱熟,又把书还给了师傅。这时,庞涓已是魏国上将军,担心自己的本领远不如孙膑,就迟迟未向魏王推荐。经墨子一说,魏惠王一问,庞涓只得写信请孙膑出山。
鬼谷子见孙膑去意已定,为预测一下孙膑的前程与命运,便让孙膑去摘一朵花来。当时已是九月时节,百花凋落,孙膑只顺手把花瓶中的黄菊花拿给师傅,鬼谷子说" 此花已被残折,不为完好,但它耐寒,经得起霜打风吹,而没有大碍。你把菊花重放回瓶里,说明你最终还要服务于你的母国齐,花为瓶花,是被人惜爱的,你虽有一时的磨难,但你必定功成名就"。孙膑原名叫孙宾,鬼谷子预测他有腿残之苦,就把"宾"改成了"膑",这也许是天命难违。孙膑与师傅等泪别而去,苏秦、张仪后来也告别鬼谷子,陆续下山去寻求自己的事业去了,鬼谷子不久,就关闭师门,云游四方而去。
果然,庞涓嫉恨孙膑的才干,设计加害于他,几乎致孙膑于死地。孙膑设法逃回齐国,运用其非凡的才智,以使庞涓死于万箭中。
庞涓到魏国后又是送礼,又是托人说情,很快见到了魏惠王。庞涓毕竟也有些本领,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将军。随后,庞涓指挥军队同卫国和宋国开战,打了几个胜仗后,庞涓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沉寂下来。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来才能自己同样不是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说动,请师兄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不提此事。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闲得难受,找到一本书读起来。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砍掉了孙膑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孙膑的伤口渐渐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齿,可老这样也不行,总得想个脱身之法才是。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钦佩,遂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身于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开始并未介意,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齐威王便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然后,他列举黄帝打蚩尤,尧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哪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用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使齐威王大受震动。再询问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齐威王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以"先生"相称,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膑名声大噪。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相传他在吴3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住在潮湿的囚室,极尽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靠着伯嚭的保护,才免于被杀,终于得到赦免归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报仇,于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又"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这就是历史上相传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身自俭朴,"出不敢奢,入不敢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尝一日登玩。"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织布而衣,节省开支,以增强国力。
勾践返越后,大力发展生产,繁息人口。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奖励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壮男娶老妇为妻,老男娶壮女为妻。女子17岁不嫁,男子20岁不娶,父母有罪。妇女将分娩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生男孩,送给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孩,送给两壶酒,一只小猪。若一胎生两个,官府供给衣食,若一胎生3个,官府给请媬姆喂养。对鳏寡孤独都有相应的照顾。缓刑薄罚,以安定民心。
整饬内政,招贤纳士。重用文种、范蠡、计然等人。选国内"达士",给以上等住宅,供给上等的衣食,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招募贤才,有从诸侯国来越的游士,勾践一定在宗庙中举行隆重的接待礼,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如勾践以文种治内政,范蠡治军事、外交,计然管理财政等。
加强军事训练。按里闾的行政组织征集、编制兵员。制造利剑强弓,训练"习流"水军。用重赏严刑教育士卒勇于听命,乐于立功,"进则思赏,退则避刑",建筑城郭,加固边防。
这就是勾践实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策略。
与此同时,勾践听从大夫扶同"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外交策略。在"厚事于吴"的方针里,主要实行文种的"九术"中有关的计策,即"重财币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经常送些玉帛珍玩给吴国君臣,使他们高兴;"贵籴粟稾以虚其国",勾践回国后假报国中受灾,向吴国借粮1万石。次年越国选上好的粮食,经过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见越粮种优,于是用来作种子,致使吴国无收;"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越国向吴献上西施、郑旦二美女,夫差由是荒于政事;"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勾践派3000木工到山中伐大树,并将所伐木材雕刻上花纹,然后献给吴国。夫差用这些木材,大兴工程,修造宫殿,耗费民力;"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加深夫差、伯嚭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使夫差逼伍子胥自杀,除掉了阻挠同越亲善的忧患。
越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夫差北上同齐、晋争霸的方针,一面暗中同齐、晋、楚等国联络通好。为了麻痹吴人,越国还对楚佯攻一次,楚国也派兵追击越军。吴、楚是世仇,吴人见越攻楚,对越更加放心。
越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兵强马壮,只等有利时机,向吴发起攻击,以雪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