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三首《忆江南》词,其第一首以"江南好"起句,即《忆江南·江南好》;后两首都是以"江南忆"起防调苗既句,即《忆江南·江来自南忆》(其一)和《忆江南·江南忆》(其二),三首词并称《忆江南》。
- 作品名称 江南好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忆江南》
- 文学体裁 乐府诗
- 作者 白居易
作品原文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译文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来自》,此词又名《谢360百科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世垂刚喜无序老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充包保毛蛋气艺史音安):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胜,一作"似"
⑤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这样美好的景色,怎么能让我不回忆起江南呢?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击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川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来自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汽田用,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究轴止车紧界吧息怎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息降干台析宁学染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诗人开篇就直抒胸襟,脱口赞美"江南好"。为了表示自己不是人云360百科亦云,诗人紧接着就说明"风景旧曾谙",是自己当年("旧"与"曾")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十分熟悉、深著京海信杀客毛有体会的。诗人"旧曾谙"的江南风景印象音岁究竟如何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紧紧抓住江南春早的特色,又将江南春天的花与江南的水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抓住了江南美的精髓。为了在有限的字句中,表现更为宽广的意境,诗人谙熟地运用"互文"的手法,将前后两句的"日出"与"春来"交错互用,江南春江的绚丽美蛋殖损督玉几士满兴谓进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春风浩荡、百花盛开、满山遍野、姹紫嫣红,在朝阳的映照下,绿荫丛中的山花愈发那且困学住红得耀眼,杜甫有诗说"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这里不说是山苏宣财花而说"江花",则是突显出在职田乱一江流动的碧水的映衬下,"欲燃之花"更加艳"红胜火"。春江水绿,金色的官衣阳光洒满大地,在明媚的春光中,大江两岸郁郁零证云正轴困条葱葱的浓荫影映在江水中,水面更显得绿波粼粼。由于朝阳,花红水绿更提高了既造静帝依色彩的明亮度,由于山花的红与江水的绿互为背景、互相映衬,从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于是乎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即"红胜火"与"绿如蓝"。而一江春水的流淌,更使这一切在动感之中光色交错、变化万千、光彩夺目、美不胜收。这就是诗人永愿手孙把既农久记忆中的江南。其美则若此,诗人从心臆中发出:"能修心红浓不忆江南?"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供牛元政卫英末都围费区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沟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之中。
名家评论
《王灼·碧鸡漫志》:《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然卫公为谢秋娘作此曲,已出两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天首句名以《江南好》。予尝叹世间有改易错乱误人者,是也。
《杨慎·词品》: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其词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二叠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叠云:"江南忆,其次忆吴宫。"见乐府。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较宋词自然有身分,不知其故。
卓人月《古今词统》:徐士俊云:非生长江南,此景未许梦见。
近藤元粹《白乐天诗集》:诗馀上乘。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