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南山路89号,毗邻美来自丽的西子湖畔,占地面积2248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360百科米,整个建筑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周围的湖光山色额企北省千服族吸找中。博物馆集搞陈列展示、西湖学研究、西湖文献征集和游客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展陈内容紧密贴合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史迹,全面展示西湖作为人类文化景观遗滑能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用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印证了西湖的普世价值。
西湖博物馆展厅涵括了序厅、天开画图、钟灵毓秀、浚治之功、西湖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火企受离围、儿童展厅等七大篇章。为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走近社会大众,博物馆新建成的精品文物厅于201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走进西湖博物馆,不仅能看到西湖独创的山水景观组合和胶英记另依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能用全新的视角去体会景观背后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世人分享西湖唤起的审美共鸣。
- 中文名 西湖博物馆
- 外文名 West Lake Museum
- 类别 湖泊类专题博物馆
- 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 竣工时间 2005年10月1日
发展历史
来自 历代疏浚
据可靠记载,自唐至清,对西湖之浚治不曾中辍,重要者不下数十次。正因如此,如今西湖的大体格局仍沿袭了唐宋以轴尔女来的旧貌,显示出西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完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天人合一的关系。历代浚湖者,其功厥伟,值得铭记。
设图表(说明:在西湖的历史上,不乏沉痛的记忆。由于盐哥式王己者概写当政者对西湖失治,任其淤塞葑360百科积,西湖曾多次淤塞,濒于湮没滑够等甚的径来础止呼。)
西湖博物馆朝代 | 失治概况 |
五代吴越国 | 西湖多年不修,为葑草蔓蔽。 |
宋庆历间 | 葑土日塞,多为豪族汽歌细占据,湖水益狭。 |
宋熙宁间 | 六井及沈公井俱废。 |
说行会诉罪经南宋乾道元年以后 | 临安居民日盛,河流渐塞,舟行困难,西湖淤积。 |
元代 | 苏堤以西湖面尽为桑田;苏堤六桥之下,水流如线。 |
明初 | 西湖渐成平田,水塞不通。 |
清雍正时 | 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0.29平方公里)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活么全期否等合约2.08平方公里) |
历代疏浚西湖功臣一览
公元 | 时代 | 人物 | 职位 | 主要整治功绩 |
7查书职父里石虽但我66-779 | 唐 | 李泌 | 构西印 杭州刺史 | 开凿六井,引袁三火国报西湖水入城,使居民有饮用的淡水。西湖也因民生所系而日益重要。 |
约822年前后 | 唐 | 白居易 | 气请阿直统营视 杭州刺史 | 筑堤保钱塘湖(又名上湖,即现西湖),蓄水灌溉农田。湖水每减一寸,可灌溉15余顷。并疏浚李泌负组里夫时开的六井,以利民用。 |
少单批犯找蛋轻全服矿 907年 | 五代 | 钱镠 | 吴越国王 | 疏浚恢复西湖旧观,蓄湖水灌溉农田。吴越王钱镠置撩湖兵,专事防随孔鸡响帮静似经显治湖。同时还疏通涌金池,引西湖水通运河,使西湖秀色再现。 |
1007年李吧布群响句结民应措以前 | 宋 | 王济 | 杭州知州 | 套间 重新疏浚。 |
1017-1021 | 宋 | 王钦若 | 杭州知州 | 奏请西湖为放生池,禁止采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西湖。 |
1041年 | 宋 | 郑戬 | 功杆另领庆围绝列运吸它杭州知州 | 发属县丁数万人,尽辟豪族僧寺规占(西湖)之地。 |
1060年前后 | 宋 | 沈遘 | 杭州知州 | 开南井(又建谁名惠迁井,后人称沈公井),以补金牛井之缺。引西湖水入城,以利民用。并禁止捕西湖龟鳖。 |
1073年前后 | 宋 | 陈襄 | 杭州知州 | 疏通西湖水源,引入井内,使市民旱年也不缺水。 |
1089年 | 宋 | 苏轼 | 杭州知州 | 以百僧度牒为经费(一万七千贯),加上当时救灾留下的钱,用以工代赈,花了二十万工清淤除葑,并用葑草、淤泥,自南至北,筑起一条长堤,横贯湖面,即今苏堤。还于湖中立石塔三座,严禁在石塔内湖面种植菱藕,以免再次湮塞。这次大治,使西湖重又烟水渺渺,绿波盈盈。 |
1131年稍后 | 南宋 | 张澄清、汤鹏举 | 临安知府 | 奏请疏浚西湖,增置开湖军兵,造寨屋舟只,专事撩湖之事;又修六井阴窦水口,添置水门斗闸。 |
1165-1173 | 南宋 | 周淙 | 临安知府 | 疏浚西湖,补足撩湖兵的缺额;禁令在西湖栽植荷菱等。开运河,重修六井,一仿苏轼遗法。 |
1181-1189 | 南宋 | 张杓 | 临安知府 | 兴水利,治法略如周淙。 |
1247年 | 南宋 | 赵与囗 | 临安知府 | 作较大规模的疏浚。自六井至钱塘上船亭、西泠桥、北山第一桥、苏堤、三塔、长桥等处,菱荷茭荡,全数去掉,西湖恢复旧观。并自苏堤、东浦桥畔至曲院风荷(当时在洪春桥附近)筑堤,即今赵堤(又名金沙堤)。 |
1270年 | 南宋 | 潜说友 | 安抚 | 继赵与囗之后不久,又续浚西湖及附近河道,一自断桥至清湖桥4210尺,一自观乔西至杨四牯乔2335尺,浅者浚,狭者拓,圯者筑,缺者补。置铁窗棂、澄水闸,使浮秽不入于湖中。夹河之家,濯清挹洁,与滨湖无异。 |
1457-1464年 | 明 | 胡浚 | 杭州知府 | 在外湖的小范围水面实行了疏浚 |
1456年 | 明 | 孙元贞 | 兵部尚书 | 明朝官员主张疏浚西湖第一人。修筑西湖二闸,以蓄泄水利。 |
1475 | 明 | 李义 宁良 杨瑄 | 太监 浙江布政使 浙江按察使 | 此次整治,涌金门北辟水门,水口通导西湖水自柳州寺后进入城区,通于城河;又在凤凰寺前后筑三桥以通水门,使小舟可以直接进入湖面清淤,以使湖水逐步浚深。 |
1481-1483 | 明 | 刘璋 杨继宗 梁万钟 | 浙江布政使 浙江按察使 杭州知府 | 再行疏浚,清理、查处继续侵占湖面为田者。 |
1483年 | 明 | 刘敷 | 都御史 | 整理石坎。 |
1499年 | 明 | 吴一贯 | 御史 | 修筑石堰。 |
1505-1508 | 明 | 杨孟瑛 | 杭州知府 | 此次疏浚,从明正德三年(1508)二月开始至九月结束,历时152天,工程浩大。拆毁田荡3480亩,用银28700多两,用了670万个工日。从苏堤以西,一直开浚到山麓止。所挖葑泥,一部分用于补益苏堤,使堤身增高2丈,堤面增阔至5丈三尺,从此西湖再现唐宋旧观。杨还用挖起的葑泥,在西里湖筑起一条与苏堤平行的长堤,堤上自北向而南也建六桥。后人称"杨公堤"。 |
1539 | 明 | 傅凤翔 | 巡按浙江监察御史 | 发文禁侵占西湖。 |
1565年 | 明 | 庞尚鹏 | 巡按浙江监察御史 | 订立《禁侵占西湖约》,刻立碑石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 |
1607年 | 明 | 聂心汤 | 钱塘知县 | 以本县力所能及的范围实施疏浚西湖,去除葑泥,并以开辟"放生池"的名义,围绕原湖心寺德生堂(今小瀛洲中心绿地),筑造外堤,形成湖中之湖。 |
1654年 | 清 | 张儒秀 | 浙江布政司使 | 立西湖禁约,凡豪势占西湖为私产者,勒令还官。 |
1685年 | 清 | 赵士麟 | 浙江巡抚 | 以白金二万余两、民夫二十余万工,复中河道。起涌金水门,历洗马桥、烈帝庙,北循武林门,南抵正阳门,又南抵南新关,凡二十五里。保护西湖 |
1724年 | 清 | 李卫 王钧 | 浙江巡抚 浙江盐驿道副使 | 雍正四年(1726)曾修浚西湖,历时两年,耗银三万七千两银,挖淤三千余亩。雍正九年(1731)又疏浚金沙港,挖沙筑堤,自苏堤东浦桥至金沙港广三丈余,全长六十三丈,名为金沙堤。还增修了"西湖十八景"并主持修撰《西湖志》。 |
1757年 | 清 | 杨廷璋 | 浙江巡抚 | 疏浚西湖,在湖岸上逐段设立标记,对有碍水道的地方,清除沙滩方圆一里之多,开挖去土,归为湖面。还在西湖东南西北四岸的涌金门、丁家山、长桥、竹素园竖立碑石,刊刻告文,永禁侵占湖面,同时还对湖岸绘图存案。 |
1772-1779年 | 清 | 三宝 | 浙江巡抚 | 致力于浚治西湖 |
1809年 | 清 | 阮元 | 浙江巡抚 | 疏浚西湖,费银四千五百两,并用葑泥堆成小岛即今阮公墩。 |
1815年 | 清 | 颜检 | 浙江巡抚 | 浚治西湖,历时四个月,湖上积草除,淤泥清,重见"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象。 |
1864-1876年 | 清 | 蒋益澧 | 浙江巡抚 | 创立西湖浚湖局,专责疏浚西湖,委任钱塘名绅丁丙主持其事。 |
解放初期对西湖的治理
解放前,园林事业凋敝。旧城区公园面积不到四十亩,花圃和苗圃不到一百六十亩,行道树不到五千株。西湖周边大面积山林也破坏严重,六万五千多亩土地,80%以上是童山秃岭,植被荒芜,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西湖淤积。
解放初期,为迅速绿化荒山,广大城乡居民加入了义务植树造林的队伍。1950-1957年累计植树造林1956.2万株,基本完成了西湖山区的造林任务,使童山秃岭披上了绿装。经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林相改造等措施,西湖山区出现了林木参天、桂树飘香、色彩斑斓的景观。
整修恢复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解放后,西湖周边景点及古迹历经整修、改造、复建,大多得以重光。灵隐大殿、净慈寺、六和塔、孤山、湖心亭、刘庄、岳庙、玉皇山、苏堤、白堤、三潭印月等主要历史遗迹不仅恢复昔日旧貌,还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同时还辟建了植物园、动物园等景点。
疏浚工程
1952-1958年,西湖实施了有史以来清除淤泥量最多的一次疏浚。这是一项以恢复西湖库容、彻底摆脱湖泊沼泽化困境为第一要务的抢救性工程。8年间,721万立方米的淤泥被清除,湖水从0.55米加深到1.8米,蓄水量由疏浚前的413万立方米增加至1027万立方米。其中1954-1957年挖泥近612万立方米,数量之多,用时之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是一件惊人之举。
文革后对西湖的治理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前的治理
1、疏浚工程
1976-1982年,对西湖进行了第二次较大规模的疏浚,总共清除淤泥达18.84万立方米。
2、改善西湖水质
西湖是一个封闭型的浅水湖,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湖水易枯竭、变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因沿岸生产生活污水影响,西湖渐成富营养化湖泊,污染严重。为改善西湖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西湖水域综合保护与整治工程陆续开展,成效显著。
(1)环湖截污:
整治时间 | 整治内容 | 整治成效 |
1974-1985年 | 改造西湖柴油船为电瓶船 | 切断西湖湖面污染的源头 |
1976-1978年 | 完成环湖截污工程和西湖驳坎工程 | 使环湖一带排放的污水不再流入西湖。 |
1980-1985年 | 从景区内迁出(或停产)工业企业29家 | 基本消除了景区的工业废水污染 |
1984年底 | 治理西湖周边单位的锅炉650台 | 环湖建成无黑烟区,减少烟尘降落对湖水的污染 |
1992年 | 西湖环湖污水截流工程开启,建成17公里的截污管道及配套污水泵站10座 | 减少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
(2)引水配水:
1986年9月30日始,西湖年引水量达到1500万立米-4000万立米左右,水体平均透明度提高了8.4厘米。
3、整修恢复文物古迹
1979年始,西湖十景、岳庙、六和塔景区、净慈寺等曾被严重破坏的名胜古迹逐步得到整修、恢复和完善。白塔、保俶塔、虎跑、灵隐寺、飞来峰造像、秋瑾墓等一大批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工程也相继展开。
4、环湖动迁、绿化工程
西湖环湖沿岸区域总面积256.1公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约有80多公顷被60多个单位及居民住宅占用,建筑零乱破旧,严重影响景观。为改变这种状况,1983年起,实施环湖动迁、绿化工程,显著改善了西湖环湖景观面貌。
▲1983年,拆除了大华饭店部分楼房及一些居民住宅,辟建为公园,面积1公顷。
▲1984年起对圣塘路沿湖地区、望湖楼地区、镜湖厅地区、岳庙前湖口地区以及孤山等五个景区实施拆迁改造,共拆迁单位7个和住户186户,拆除单位用房和居民住宅13515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5.84公顷,辟建为圣塘景区、望湖楼景区、镜湖厅景区、岳湖景区,打通了环湖通道。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对西湖治理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保持和恢复西湖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使西湖风景名胜区成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服务设施一流、环境整洁卫生、管理科学合理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从而实现列入世界遗产的目标,自2002年起,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西湖博物馆截止2004年底,杭州顺利完成了南线景区整合工程、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新湖滨景区建设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工程、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一期工程五大工程。使西湖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历史风貌得以再现。人们由衷惊叹:西湖更美了。
陈列展示
西湖博物馆展厅涵括了序厅、西湖概况、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西湖题名景观、西湖文化、精神家园六大篇章。走进西湖博物馆,不仅能看到西湖独创的山水景观组合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能用全新的视角去体会景观背后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世人分享西湖唤起的审美共鸣。
序厅:通过西湖全景沙盘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整体格局直观呈现,巨大的西湖雨丝幕帘营造了西湖烟雨朦胧的唯美意境。
第一展厅
概括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从西湖的山、水、生态和整体格局等方面展示了西湖文化景观存在的物质基础。
展示亮点:
1.显微镜观测西湖水样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菌群种类、活动状况。同时画面传达到相关视频,使观测者身边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2.水晶球观测西湖岩石标本
我馆在国内博物馆中首次尝试此项展览技术:参观者透过水晶球欣赏岩石历史变迁的影像,仿佛魔法师借助着具有魔力的水晶球在探究过去。
第二展厅
书写了杭州城居民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持续开展对西湖的清淤维护和人工改造的历史,表现了杭州城市与西湖不可分割的关联,生动展示了延续至今、持续不断的人湖互动关系。
展示亮点:道具书联动电子屏
在翻动疏浚历史道具书的同时,扫描仪扫描书角的条形码,电子屏接收信号后开始播放相应的疏浚视频,让历史以生动的画面和声音重现。
第三展厅
如诗如画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风景名胜景观设计手法 "题名景观"的代表之作"西湖十景"的缘起与传承,为这一西湖景观的精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示亮点:西湖景观多点触摸
通过互动查询桌观看西湖十景介绍,开创此项技术用于国内博物馆的先河,不但将观众从"客"变为"主",而且可供多人同时操作,活泼有趣,西湖灵动的景色可以与多名游客同时分享。
第四展厅
从宗教、忠孝、隐逸、藏书、文学艺术等方面阐释了西湖景观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其在"精神家园"角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示亮点:
1.多场景设置
通过苏轼与辩才饮茶场景、岳母刺字场景、文澜阁模型等多个场景模型,生动传神地展示了西湖文化的一些代表性载体。
2.白蛇传梦幻影院
白蛇传故事传诵至今,剧院用水墨画这一同样能体现中国元素的形式演绎这个经典故事,让这一流传千古的传说通过现代科技重现出来,大放异彩。
第五展厅
千百年来,西湖一直是人们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栖息的圣地。二楼展厅用大量历代西湖诗词书画充分印证了西湖景观是自古至今中国文化阶层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是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
展示亮点:
1.西湖文学电子翻书
采用电子互动翻书形式,犹如看真书一样,伴随着挥手动作,投影出来的书页一页页翻动,观赏者在浩瀚的西湖诗文海洋中可以尽情驰骋。
2.西湖雕版印刷
精选西湖十景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做成雕版,让参观者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印刷并把纪念品带回家。这是对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西湖刻书技艺的一次生动复现。
3.手绘西湖
在观赏完展览后,西博馆为观众留下了一片创作空间。在这里,您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尽情挥毫泼墨,画出心目中与众不同的西湖。
馆藏精品 西湖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藏与西湖息息相关的文史资料和珍贵文物。众多的文物史料无不彰显着西湖文化的深邃与丰富。像西湖水下出土历代古铜币、五代吴越鎏金铜龙、明《西湖竹枝集》、清康熙五彩"雷峰夕照"盘、清康熙青花西湖风景观音瓶、清乾隆西湖行宫图卷等反映西湖演变历史、展现西湖文学艺术成就的众多文史资料和文物都在此次陈列中得到了展示。
社会教育 西湖博物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于青少年教育、乡土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与浙江大学等省内多所大、中、小学及各区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缔结共建关系。西博馆的陈列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参观需要,展示手法注重参与性、互动性。结合本馆特色,我们陆续推出了 "寻宝探珍"、" 影视教育基地"、"走近西湖"系列活动、" 西湖景观雕版印刷"、"西博馆快乐营"等活动,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场所。
西湖学研究 西湖学研究中心是一支由高素质人才组成、专门从事西湖学研究的队伍,旨在深入挖掘、揭示西湖丰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西湖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公开发行的《西湖学论丛》是进行西湖学研究的学术刊物,学术性团体"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正在筹建中。可容纳二百余人的学术报告厅为学术交流和"西湖讲堂"提供场所。
游客服务 为适应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发展需要,西湖博物馆配备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语音导览设备,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出行所需多种信息,茶吧、手机充电、医疗急救、童车、轮椅、邮政服务等给游客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资料中心 博物馆近百平方米的公共图书阅览中心向游客和市民免费提供阅览和查询服务。借阅中心藏书以西湖这一主题为中心,同时涉及杭州、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共藏有文化教育、传记史地等六大类、一千余种、三千余册的文献资料,以及十二种报纸、三十一种期刊。
西湖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南山路89号,属杭州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占地面积为20144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792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仅为1980平方米,四分之三隐于地下,大面积采用钢架玻璃结构,利于采光,整座建筑现代,简洁,富有动势。西湖博物馆于2005年10月建成开放,是集陈列展示中心、西湖文献资料中心、西湖学研究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国内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
我馆展厅面积为2875平方米,展线长度达到310米,共有图片516张,展品389件。整个展厅由序厅和四个主展区组成,分别介绍西湖的山水、人文、浚治、以及西湖的人文历史影响等,充分利用物质手段(实物、图片)以及多媒体手段(触摸屏、影院)向游客全方位的介绍西湖。开馆以来通过各方征集,现有藏品705件(套);资料品31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134件。
展示主题
集陈列展示中心、西湖毫标于日义政文献资料中心、西湖学研究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国内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该馆的展厅由序厅和四个主展区组成,分别介绍西湖的山水、人文、浚治以及西湖的人文历史影响等,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触摸屏和影院向游客全方位的介绍西湖。
参观信息
地址位置
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89号(钱王祠南侧)
开放时间
8:00-17:00,全年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
建议游玩
1-2小时
交通信息
乘4路、12路、25路、38路、42路、102路、504路、游10线/y10、游2/y来自2路到钱王祠路口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