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南陵道中

《南陵道中》是唐代诗杜牧的作品。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船中所见美丽的天光水色,着重在于刻画景物,但同时在景物的选择与描绘中,体现了寄寓了作者的心境;后二句紧承第二句而来,所描绘的图景,色彩鲜明,似乎江南水乡的工笔风情画一般。全诗构思巧合答包爱丝景被妙,刻画细致,富有诗情画意。

  • 中文名 南陵道中
  • 作者 杜牧
  • 作品出处 樊川外集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原文

  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括段材称晚某重曲干罗院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注释译文

词句额器油注释

  ⑴南陵:唐县名,都另玉松量经朝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⑵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白话译文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来自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南陵道中配图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360百科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困关显开香亲盐医静层厚迥的时候,忽见岸边商触粉地核烧端光让讨刚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细场他无望之”、“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张色建短降测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具注基离宗防效接错互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妒质纪味积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目担病钱量皇眼从每全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很机城计教义鱼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情视它毫斯这民、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名家点评

  《画禅室随笔》:杜樊川诗,时堪入画。“南陵水面漫悠悠……”陆瑾、赵千里皆图之。余家有吴兴小册,故临于此。江南顾大中,尝于南陵画杜樊川诗意。予曾见文征仲画此诗意。

  《载酒园诗话又编》:杜紫微“南陵水面漫悠悠……”罗邺曰:“别离不独恨蹄轮……”每读此二诗,忽忽如行江上。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近人有以诗意入画者,恐未能尽其风景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万高叶放评》:恼人客思,每每有手张击此,妙能写出。

  《唐绝诗钞注略》:《寄远》第三首云:“只影随惊雁,单栖锁画笼。向春罗袖薄,谁念舞台风?”按此与前诗(即本裂脱块诗)同意。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纯以轻秀之笔,达宛转之思。首句咏南陵,已有慢橹开波之致。次句咏江上早秋,描写入妙。后二句尤神韵悠然。(意谓客怀孤寂之时,彼美谁家,红楼独倚,因红袖之尚前,忆绿窗之人远,遂引起乡愁。云餐玉臂,遥念伊人,客心更无以自聊矣。)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后人谓之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