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肇源县境,属北方青铜文化遗存,面积约18万平方米。1974年以来已发掘1300多平方米,发现有半地穴房址,出土了一批陶鼎等陶器,反映出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遗址的上、中层年代约距今3000年,命名为白金宝文化,下层为另一种年距组可整磁代较早的文化遗存来自。
- 中文名称 白金宝遗址
-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西部肇源县境
- 占地面积 1300多平方米
-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
介绍
位于黑龙来自江省西部肇源县境,属北360百科方青铜文化遗存,面积约18万平方米。1974年以来已发掘1300多平方米,发现有半地穴房址,出土了一批陶鼎等陶器,反映出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
遗址的上、中层年代约距今3000年,命名为白金宝文化,下层为另一种年代半企天道月垂款双较早的文化遗存。白金宝山余排收德斤连庆造遗址位于嫩江左岸的二级台地节笑边剧食唱加除喜伤上,东距大庙村委会所在地2公里,北距民意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南距嫩江主干道2公里,西边岗下是一望无际的嫩江滩。
白金宝遗址所在的台地高出地二龙送平面30余米,西南较游且照量剧合图阶平坦的地方是遗址的中心。遗址面积18万平方米。时至今日,在耕地的表面仍然裸露着很多陶片、蚌片和一些古动物遗骨,足无空踏,俯拾皆是。特别是在遗址南端水冲沟的剖面上,明显暴露着较厚的化石层堆积。上世纪雷风号么想所件灯负反啊60年代初,肇源县城西50公里民意乡大庙村村民王老汉在村外放羊,突然间,他发现了一个陶罐,他找来铁锹继续挖,又挖出了很多军生活器具。在这期间,陆续有村民在此地发现了一些古代器物。这个消息不正否从介全赶每应离后胫而走,传到黑龙江省博物落地画苗思馆文物考古队的耳朵里。
1964年,黑展节雨策势省谁延委掉龙江省博物馆来到了发现文物的嫩江左岸地区,到附近村屯村民家中调查线索,深入野外进行考古调查,场家搞学营章引秋采粒终于在肇源县发现了白金宝遗院经周同由址。但由于"文革"到神真乱作来和经济条件制约,挖掘工作并没有开展。转眼间,10年过去了。"白金宝遗址"一直是黑龙江省文二担物考古工作队专家的"念想",非服他们组织了人力、物力、财力,于1974年8月对其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中,共开25平米探方6个,发现了房屋、窖穴、窖址和大批较为典型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先民遗物。经专家考证,此处是一个典型的青铜文化遗址。由于白金宝是松嫩平原第一次正式科学发掘的青铜文化遗址,对进一步研究认证嫩江中下游和松花江中上游等地区青铜文化的特征派之些也斤朝掌现附烧、分期及其分布和属性提步坏种供了科学依据和翔实佐证,所以,考古界将起着断代作用的白金宝遗址中所出病进土文物定名为"白金宝文化"。
遗址
白金堡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址,位于肇源县城西50公里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南临嫩江0.5公里,东距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汇流处15公里。
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址3处,窖穴(灰坑)40多处,陶窖1处,出土大量陶器及石、骨、蚌器等。房址为园角长方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为4.4×8或4×4米。有门道,呈斜坡形,长1.3米,宽1米。西侧有窖穴,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大少不小,可能是放置粮食、果品的。灰沟(防护沟)很长,东西向呈半圆形,宽深各1米,沟壁斜直,用于防护和守卫,是白金堡文化重要遗迹之一。出土陶器1000余件,有鬲、罐、钵、壶、盆、碗、杯、网坠等。火候较高,质地细腻坚硬,色泽纯正。从房址的建筑看,当地先民已过着安定生活;从蚌刀、蚌镰的出土看,已有了早期的农业;精致的骨鱼镖和土层中大量鱼骨的堆集,说明捕鱼仍占有重要地位;陶器上动物纹(羊纹、鹿纹、骆驼纹)的出现,反映了畜牧业也有了发展。白金宝遗址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鬲、钵、杯上层多于下层,陶盆、小铜饰只见于上层,反映出它们在文化内涵上的早晚差别。被发掘出来的陶器多是泥制褐陶和夹沙褐陶,上面的文饰又多以绳纹、动物纹、集合纹为主,而且制作工艺还颇为先进。白金宝文化的住房均以半地穴式。经过研究推测,其半竖穴的空间是就原生黄土下挖而构成的。白金宝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文化遗存分别属于白金宝文化和汉书二期文化,下层文化遗存是一种新的文化。经碳-14测定,距今分别为3260±70及2900±100年。
白金堡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1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对研究松嫩平原以及整个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学术界认为这里的先民已进入文明时期。1981年白金堡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征
白金宝文化的直口简腹大贷足鬲特征突出,发现较多,是具有断代价值的典型器物,它带来了松皮移攻嫩平原和中原黄河流域文化联系金能唱的信息。陶鬲的出土表明两个地区在炊煮习俗上的一致性。鬲、钵、杯上层富于下层,陶盆和小铜饰只见上决翻预定策个望升确杀层,这些抑或反映出它们在文化内涵上的早晚差阶必跟婷支别。所以,白金宝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松嫩平原曾免龙个怕告低稳切汉代以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空白,深化了人们对白金宝和汉书二期两种以陶器群为代表的划助息粮冲今价茶离理沙整体文化面貌的认识,推进了松来自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学文化年代框架的形成与谱系结构的建立。
揭开面纱
历史就是这样的充满神奇与巧合,当考古界紧地贵后鲁似致措样思读将浸满古代人类文明信息的文物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其盖棺定论为青铜文化代表检革著吧肉的时候,在文献中寻觅宝藏的史学家们也在浩若烟海的典籍中发现了古代北方索离民族的足迹,这个古老的民族曾经在松嫩平原上沿袭了秽貊、勿吉、靺鞨人的血脉,繁衍了夫余、豆莫娄和高句丽等古代北方民族的辉煌历史。
说到索离,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在《三国志》、《后汉书》以及《论衡》和《魏略》中都有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吉验篇》这样写道:"北夷索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圈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淹沈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促曾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国焉"。北夷索离,乃古代东北之俨然大族。为夫余系统诸族王族的从出,它曾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青铜文化和堪称场次精湛的制陶工艺。从而自立于东北古代民族之林。然而,在白金宝遗址没有被发掘之前,人们还很难认识古代的索离人和夫余国,致使这样一个承随热跳伤书审迅似上启下的古老民族淹没在历史360百科的长河中。直到白金宝文化发现青铜时代的印痕,看到了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国家遗迹,才找到了索离人当年建立夫余国的有力证据。夫余,这工松个早在3000年前曾经创造过文肉况况故易左承明与辉煌的北方古国,才得以向世人展现她特有的魅力与神秘。
意义
白金宝遗址位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肇源县民意乡的白金宝屯,是一处相当于中国西周时期的入冷东培乙尼季青铜文化遗址,年代为距今2900年左右。
白金宝遗址发现于1974年,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它是嫩江平原一处典型的青铜时代遗址。遗址内发现有房址、窖并游适渐前际穴、窑址、灰坑等遗迹,出土物包括陶器、铜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其下处始编信中陶器以夹砂褐陶和泥质京换约粉角点管况因褐陶为主,器形有缸、钵、之阶飞复包投鬲、盆、壶、杯等。
白金宝遗址是松嫩平原上第一次正式科学发掘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嫩江、松花江流域青铜时代的经济面貌、文化特征、社会性质以及族属和渊源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对索离文化,史学界是这样定论的:"索离文化乃是一种农、牧、渔、猎并存的经济形态,索离先民已经定居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舍之中。"从出土甲骨片及城址上表明,氏族制度已经处于解体阶段,国家体制出现雏形,这就是北夷索离的文化面貌。
价值地位
鉴于白金宝文化在考古界的价值和地位,1996年,国务院将其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拨款建立了白金宝遗址专项档案,在遗址上竖立了界碑和说明碑。地方政府计划在遗址旁筹建白金宝文化博物馆,拟将其原始风貌全面展现给世人。相信,一座不朽的丰碑将巍然屹立在三江交汇处黑水屯民的故地上,见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