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戒石铭

铭文出自于丝烈见五代蜀主孟昶的《令箴》,原文见宋张唐英的《蜀寿机》和洪迈的《容斋续笔》,共24句。宋太宗删多并顾守若容双某繁就简,摘取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本看帮阿草蒸沿易虐,上天难欺"四句,颁于州县,敕令勘石立于衙署大堂前。

  • 作品名称 《戒石铭》
  • 作者 孟昶
  • 创作年代 五代
  • 作品出处 《令箴》

基本概述

  江西泰和县博物馆珍藏着一块珍贵的碑刻--黄山谷书《戒石铭》。铭文出自于五代蜀主孟昶的《令箴》,原文见宋张唐英的《蜀寿机》和洪迈哟《容斋续笔》,共24句。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颁于州县,敕令勘石立于衙署大堂前。州主县令坐堂理事,即可见其16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从政为民,故称《御制戒石铭》。宋哲宗也曾御书《戒石铭》赐郡县。来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年,黄山谷所书《戒石铭》于郡县。两宋以后,《戒石360百科铭》遍布全国各州县流传日广,成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

河南戒石铭

  清代前期,于衙署大堂之前正中主"戒石碑",后期改成牌坊形式,现河北保定直隶总督衙署仍保存着"戒石坊"。

  泰和县的《戒石铭》是黄山谷于元丰年间任泰和县令时书写的。至清代,泰和的"戒石碑"久已不存。光绪年间,广东澄海人陈凤翔任泰和县今,曾重修泰和的名胜古迹--快阁,重刻黄书《戒石铭》嵌于楼壁。他在铭文后附一跋云:"快阁旧有山谷诗碑,宋泰和宰卓士真所重刻,兵燹后此碑遂毁,一缺撼。光绪壬午余丞此县,适邑人重修快阁,乃倩孙君片控非帝势南书探屋优籽国仿录一通刊之楼壁。后得道州黄书成石钻石刻本,复为钩抚勒石。俾官斯土者有所观感,未始无补。岂徒为.快阁增一故实哉。澄海陈凤翔并记。"

  据此小跋,可知陈凤翔重修快阁时,先重刻黄山谷的名诗《登快阁》嵌于楼壁。后又获得道州衙署的黄书《戒石铭》脱航拿位王拓片,于是又将《戒放似占表石铭》勒石嵌壁。今快阁亟待重修,这段小跋为快阁恢复旧观提供了文字依据。此外,陈凤翔重修快阁时,曾请至交陈三立撰《快阁铭并序》,以记泰和的人文之胜,山川之美。这是一篇重要的有关泰和和快阁的文献材料。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哥固盟。

  黄庭坚以"江西诗派"掌门之尊,再凭这首《登快阁》诗,使快告由掉军哥斗尔认纪艺阁从此名闻天下。百姓不会忘记这位为民造福的清官,历史不么并短实伤会忘记这位开宗立派的诗人和书法家。一千多年来,快阁虽经洪水兵火,却屡废屡建。清朝时,有人从道州将黄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模刻并镶嵌至快阁,成为人们可供凭吊的唯一实物。

宋代戒石

  孟昶941年创作的《官箴》24句96字: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举升合次交苗断管优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称基烧拉林仅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场来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官目容术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官员们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百姓们虽然好欺负,天理却难以容忍。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视降导于么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这件事曾被通月编消后人传为佳话。

  宋高宗绍兴二年六月,颁黄庭坚所书戒石铭牙州县,令刻石,文曰:

  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

  摘自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后代评价

  公堂前立戒石,距今已有100投象调卫存左并金0多年的历史,为宋太宗赵来自光义所首倡,但"尔俸尔禄,民设朝坐他微酸快海二膏民脂,下民易虐,360百科上天难欺"四句话,却是士带略很季打办当象赵兴从五代后蜀主孟昶所撰的《颁令箴》中精选出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明令各府州县俱立戒石于衙署充根意夫红堂前并建亭保护,故有"戒石亭"之称。到了清代,因戒石亭居甬道正中出入不便,遂改为牌坊,架在甬道之上。牌坊无定制,大多是四柱三门假视皮武密入的木牌坊或石牌坊,故又称为"戒石坊"。乾隆《武安县志》衙署图在大堂阶斤蒸石够朝山班战黑最前则标有"触目惊心坊"、"圣谕坊"、"天语坊"等名称。尽管名称不同,其目的都是起警示作用,以进出熟规,铭记不忘,故通称"戒石铭"。

  据说旧时地方官在上任时,要在戒石铭下举行祭拜仪式,并带领僚属宣读戒石铭内容刑介须条政意方汉建。戒石铭的设立,对为数不多的奉铁困错民况内征面各局红职守法的官吏,也确实起过积极作用。历史上的包拯、海瑞、况钟、于成龙等,就是由于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勤政廉政,为民造福而名垂青史。

  但是,不能不看到,对于大部分地方官来说,虽也立了戒石,却只是一种欺世盗名的标榜而已,做的是表面文章,行的是贪定氢赃卖法。就拿首创官箴的孟昶帝来说,亲政后,他着力整顿吏治,煞费苦心对下属谆谆告诫,也确实为国为民办了些好事。但帝位巩固下图守待以帝神据来不久,他骄奢淫逸的本性便膨胀起来,整日跑马打球,沉溺于园林池塘的美景之中,不理朝政。更有甚者,在迷恋女色方面,丝毫不误该们善村械距比历史上昏君逊色。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他下令在全国挑选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美女入宫,引起全国的大骚动。不少人家害怕女儿量溶每支否项以端诗胜亲被选中而急于托人说媒,出嫁闺女,时人称为"惊婚"。有孟昶作"榜样",地方官遂肆无忌惮,赵庭隐久居大镇,积金帛数万,穷奢极宁民助欲,营构台榭,役使阳轮运造兰由民夫一日数千人,极尽劳族得妒检她集民伤财之能事。享受到了如此地步,岂有不亡国之理?所以北宋出兵仅用66天就攻下都城,孟昶投降,这正是昏君不得人心的最后结局。

  宋太宗为刷新吏治,亲颁戒石铭于府州县,苦少集入本苗控载论苦告诫地方官,以戒石铭约束自以及手下的官员,可后世的贪官污吏却依旧层出不穷。清代小说集《坚瓠集》就曾记载有人在戒石铭下绿婷士缩居未占频也则又附上四句话曰:"尔俸尔禄,难厌难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才捉便看,上天难欺,且待临时"。这就是古人对戒石铭的绝妙讽刺。正如古人所言,面对戒石铭,"对面警省者能有几人,殊不知上天固难欺,而下民亦难虐矣,民虽至愚,虐甚则变,欲安其上,复可得乎,戒之,戒之"。就像戏曲舞台或电影电视屏幕上看到的那样,不管是清官、贪官、庸官、糊涂官,公堂上总有寓意清似海水。明如日月的海水朝日图和"明镜高悬"、"公正廉明"一类的匾额。但事实却是,古代的大部分官吏是从来不受那些约束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