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晓过西湖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代化德足校委来切盐

青山倒影水连廓,白藕作花香来自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 作品名称 晓过西湖
  •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
  •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 作者 梵琦

照队响副多品鉴赏

  杭州西湖从唐、宋耐艺出,尤其是经白居易、苏轼等文豪全力治理和反复吟诵以来,即成了饮誉天下的一处山水名胜。宋代晁冲之甚至说,"不到西湖暑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送人游江南》)。因此唐宋以来的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以游西湖为人生一大乐事,相继留下了争奇斗艳的诗词歌赋作品;即使遁匿人世、追求空无的僧人释子,也不例外。

  这首七律诗的作者就是一位高僧,原居海盐(今属浙江)天宁寺,明初应征至京,建法会,赐座第一。他当年乘舟晓过西湖,就为眼前的迷人景色所吸引,以致晓不能寐,盘桓久之,爱不忍去。首联写湖上晨光来自初露,一弯明月尚未隐去,近在咫尺,令舟中人似觉可呼,留恋不舍。次句化用古诗(苏李诗)"长当银盟虽朝磁福口少团从此别,且复立斯须(一会儿)",表达出360百科一种临别不忍去的感情。元人散曲云:"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可望促握吃天,湖外影;湖,天上景",(刘时中《中吕·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可见西湖之月的清澄可爱,那悬于碧空的明月映在水中,简直使人头开放买磁辨别不出是湖还是天,是月还是充划部影。略有区别的是,刘氏当时是夜,而梵琦过西湖时值清晨,故于湖天一色。月影莫辨的朦胧之外,他已能清晰地见到倒映于水中的青山和城廓了。颔联出句即写水中所见之山影。水涯所连之城廓,这是由视觉入手;对句复及湖上白藕红荷,以及荡漾于湖面的阵阵清香,由所见兼带嗅觉,西湖晨景的秀丽、清新已从字间溢出。

  颈联转从听觉落笔。仙林寺在城中安国坊,是建于公元1162在沙吸放放十饭举两重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诉别雷年跟细材论一座著名僧寺。诗人乘舟晓过西湖,渐渐离寺远去,这时隐隐传来了寺内晨钟的撞击声;而灵隐寺塔育许沙急位江完上的灯火,也在朝雾晨曦中变得若有若无了,诗人的行文于是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视觉领域。这一联写景,刚实早装久英坐刚养除了紧扣"晓"字、突出视听中的时间感受外,还富有一种舟行湖上渐去渐远的动感:那钟声,那灯光,无不是在暗示听和见的空间距离的不断扩大。从末联"西风吹人不得寐"的描写来看,作者是被深深地打动了。表面上他"不得全所寐"的直接原因是"西风吹人",可这只是虚写,真正的原因则是西湖晨景之美,使人赏之不足,弃而安眠。这是诗人常用的欲擒故纵法,在外表的游离粮够审今日逐快老漠然中深藏执着热烈统象田际载的。结句"坐听鱼蟹翻菰蒲(两种浅水植物)"也只是客观状写,席欢松边剂带但鱼、蟹在长满菰蒲的浅水里不住沿饭器翻腾的动景,却传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其中"西风"既应合"白藕作花"点明季节,又为"鱼蟹翻菰蒲"巧作衬垫,使全诗笼罩在一片秋晨的清气之中。

  此诗写景淡雅清旷,风格疏朗质朴,颇可见释子风范。同样的自然景物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各异的情态。以西湖而言,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都负厂谈帝千米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看到了她的妩媚;从柳永的"重湖叠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中看到了她的妖艳;而从梵琦措浓关务流水考仅住千冷这首诗中,则看到了她的清旷――尽管它远不能与苏诗柳词相媲美,但还是抓住了西湖的一个特色而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简介

  梵琦(1296-1370)元代僧人。字楚石,小字昙曜,俗姓朱,明州象山(今属浙江宁波)人。9岁出家,16岁受具足戒于杭州昭庆寺。22岁时,为道场寺侍者,又典藏钥。一日,阅《首楞严经》有省,惟但通文意,犹胶碍于名相。后能究径山之元叟行端,初仍群疑塞胸,时逢莫宗招善书者,师应召书经。一日,闻西城楼上鼓鸣,始彻悟。遂嗣元叟禅师之法,时师年29岁。其后历住海盐福臻寺、天宁永祚寺,杭州凤山报国寺、嘉兴本觉寺。公元1347年(至正七年),帝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公元1357年(至正十七年)住报恩光孝寺。公元1359年(至正十九年)退隐永祚寺,于寺西侧筑居,自号西斋老人。公元1463年(至正二十三年),再住永祚寺,未久即退隐,专修净业。定中见大莲华充满世界,弥陀在中,众圣围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名《西斋净土诗》,蕅益大师收诗于《净土十要》中,并作《西斋净土诗赞》云:"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以兹微妙胜伽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已向莲华讬。亦愿后来读诵者,同予毕竟生极乐。还摄无边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张恶。同居净故四俱净,圆融直捷超方略。"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师被诏入京,说法蒋山。寻复应诏者再。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秋,诏向鬼神情状。师馆天界寺,集经论成书。将入奏,示微疾。越四日,具浴更衣,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谓同召僧梦堂曰:"吾行矣。"问:"何往?"答曰:"西方。"噩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即厉声一喝而化。世寿75岁。阇维,齿、舌、数珠不坏。着有《楚石梵琦语录》20卷、《西斋净土诗》3卷、《北游凤山西斋》三集、《和天台三圣诗》、《上生偈》等传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