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王新屋

曲利伟标学有新屋,又称二房屋、虎头屋、佩山新屋,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已有四百八十多年历史。始祖王彦洪(1467--1540),字克宽,号松山。与王祥、孟宗、徐仲源并称为"望江四大孝子"。

  • 中文名称 王新屋
  • 行政区类别 自然村
  • 所属地区 安徽省望江县
  • 地理位置 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
  • 面积 2 km²

地理位置

  王新屋位于安徽把派态省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圆声背靠王佩山,面对李塘冲,南邻高士镇,北抵泥塘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地形地貌

  来自王新屋属望江县北部低岗地区最高点。武昌湖北岸自窝枫岭起,向东经二甲岭--毛安岭--高士岭--毛身而合油地木童家岭至赛口为一条长岭岗,构成望江县北部主体360百科地貌。最高处为王佩山顶,海拔67.1米;最低处为武昌湖边的塝田,海拔约15米。王新屋位于佩山西边,背靠佩山,面朝李塘冲。(录自《望江县志》第二篇53页,黄山书社1995年版)

祖源来自简介

  王新屋出自苏剂兰到周灵王太子姬晋,太子晋因直蛋临液饭卷曾房谏被废为庶人,遂驾鹤邀游天下,止于伊、洛间,定居于缑山,称"王子乔".其子宗敬为周司徒,时360百科人称为"王家",因以为氏.至15世王次星形一离兴深顺日虽严翦、16世王贲、17世王离与验外支川销三代皆秦将军,为秦始皇统-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矛凯适点宽讨说月王离生二子:长子王元迁居琅琊(今山东临沂),为琅琊祖;次子王威迁居太原,为太原祖.王新屋为琅琊王氏之后.

  东汉末年,27世王祥、王览兄弟俩,一以"卧冰艺汉取六宽强求鲤"名列"二十四孝"之-,哥针侵怀亚剂几此手讨衣一以"舍身护兄"名列"二十四悌"之-.历仕魏晋,位列三公.王览之孙王导拥琅琊王司马睿岀油众婷副步水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液异往致晋,拜大丞相,主持元、受衡位道的星明、成三代朝政,史称"王马共天下".从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乡千庆言投看找知台3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有600多人名载史册,其中就有92位宰相.被称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豪动并烧右山鲜定氧族".

  唐朝末年,48世王璧,字大献,为检校兵部尚书,银青、金紫光进规语脱工因证具难免禄大夫,迁居祁门县西苦竹港.王璧生九子,九子又生二十三孙,迁居各地,号称:"-百三十六房."

王璧像

  元之末叶,61世十三公迁居江西鄱阳湖瓦屑坝.明之肇始,62世王震复迁望江城北祈标图雨山.王震生四子:永富在激始京杆助名吧迁黄梅潭,永贵迁佩山麓,级此状燃永盛迁武昌渡口,永昌迁萤买肥快固火冲.王新屋为二房永贵公之后.

王震像

  永贵生信二,信二生志一我够脱式话酸,志-生得审,得审生守瑄,守瑄生彦洪,为王新屋始祖.彦洪祖居王老屋,正德年间,又在佩山西边建农舍数间,后分与次子王棣,是为王新屋。

历史沿革

  明代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建屋,属望江县廉恭上乡。

  清代

  属望江县武洲寺,乾隆时改忠节里,道光时又改廉恭乡。

  民国

  初年,属望江县武洲寺。

  18年,属望江县第五区武洲寺。

  28年,属望江县第三区署高士乡。

  33年,属望江县高士乡(驻王新屋)。

  建国后

  1949年,属望江县赛口区高士乡(驻王新屋)。

  1950年,属望江县第四区高士乡(驻王新屋)。

  1952年,属望江县赛口区佩山乡(驻王新屋)。

  1956年,属望江县赛口区高士乡(驻高士岭)。

  1958年,属望江县赛口区高士人民公社。

  1960年,属望江县赛口人民公社高士管理区。

  1961年,属望江县赛口区高士人民公社新建大队。

  1968年,属望江县赛口区东风人民公社新建大队。

  1984年,属望江县高士乡李塘村。

  1992年,属望江县高士镇李塘村。

  2004年,属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录自《望江县志》第一篇31~34页,黄山书社1995年版)

佩山记

  据明·万历《望江县志》载:"佩山,邑东北六十里。"这是关于佩山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明代以前,佩山称为李家山,为河北大财主李佛儿所有。后来,李家败落。而彦洪公逐渐崛起。也许是李家急需要钱吧,后来,李家山就卖给了彦洪公,改名佩山,外姓人称为"王佩山"。佩者,美玉也。佩山在王家人眼里的价值,由此可见。

  彦洪公之父守瑄公为盗贼所害,葬于佩山之巅。彦洪公大仇得报之后,便在父亲的坟旁,盖了一座草庐,独住其中。白天读书,晚上练剑。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父亲的坟前请安;晚上临睡前,一定要到父亲的坟前去告诉一声,方才休息。有时,思父至极,整夜伏在父亲的坟前,流泪,哭泣,"号天惨怛,猿鸟断肠!"守瑄墓后有一棵柏树,枝繁叶茂,也许是不忍听到如此凄惨的哭声吧,竟慢慢地枯萎了。县令沈濂听说后,亲自上佩山,进草庐,看望彦洪,并称赞彦洪为"望江第四孝子"。故佩山又被称为"孝子山"。

  至崇祯年间,彦洪公的曾孙王之庆,因为父母年迈,辞去福建尤溪县令,隐居佩山草堂,照顾双亲。因天下大乱,一会儿是张献忠的起义军,一会儿又是左良玉的残兵败将,一会儿又是满清的队伍,望江人民在无情的铁蹄下呻吟。为救父老乡亲,王之庆招募了一批青壮年,约五百多人,组成"人和社",与各路队伍,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悲壮、惨烈的战斗。直到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十九日,以身殉国。因王之庆谥号"忠节",故佩山又被称为"忠节山"。

  清朝时期,佩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雍正十三年(1735),王氏宗祠建成,与仙人掌、木笔花、棋盘石、饮马池、红朱、石龟、虬松、鸦更、草堂等并称为"佩山十景"。嘉庆年间,王国士在佩山脚下,设立"佩山书屋",教授生徒,求学者络绎不绝。嘉庆二十五年(1820),王国士母亲胡氏夫人六十大寿,邑进士倪模前来祝寿,赠匾额曰:"醇节维风",与国士同游佩山,流连忘返,合作《佩山十景》。历任县令,如王世胤、伊巘、傅光遇、师范等,都与佩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独坐在石龟上垂钓,或约朋友在棋盘石上对弈,在佩山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光绪二十二年(1898),知县何恩煌初到望江,视察河北,曹、胡、檀、聂等大户人家都前往迎接,并准备了丰盛的酒席。但何恩煌却对佩山情有独钟,在佩山十景间漫步,不忍离去。并在佩山最高峰上驻足良久,眺望河北风光,一览望江全境。下山后,又步入王家新屋,与村民们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并在王金科家吃了一顿便饭。据说:当时王金科家连凳子也没有,就搬来几块佩山石当凳子。所以后来河北一带就流传一句:"曹、胡、檀、聂四

  大家,不及佩山小王家。"直到民国时期,王维城到望江上任,第一站就到佩山。王维城《六修序》云:"癸酉秋,余来治兹邑,下车后,阅政至佩山,徘徊于十景之间,未忍舍去。"

  进入二十世纪,佩山成为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是设立佩山保,后又设立佩山乡。四十年代,高士乡乡公所设在王氏宗祠内。解放后,又在祠内设立了国家粮库,向群众供应口粮。1959年,在佩山西南麓陈氏宗祠内,设立了小学,后改为中学;1960年迁高士 ,为高士中学;1964年,又迁赛口,为赛口中学。后来望江县各条战线上的英才,都是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佩山,是高士中学、赛口中学的发源地。

  一九六五年的冬天,阴沉而寒冷,一批不速之客突然来到了佩山。这是金堤乡组织的采石队,说是想采一些石头建筑金堤桥。此风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的几年里,新坝、赛口等地也先后组织了采石队开进佩山。一九七五年,高士公社组织成立了"综合厂",进行专业采石。一九八六年,在佩山周边几个屋场的强烈要求下,县六大班子开赴佩山,召开三级会议,就佩山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决定,将佩山的管理权交给老屋、新屋、三房屋、四房屋、陈屋等屋场。从此,上述屋场组织了有干部四人,职工五十一人的佩山采石场,下设六个采石班。直到二〇〇四年,十八年间,整个佩山被开采一空。而这时,保护佩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对下,二〇〇四年四月十五日,佩山采石场终于寿终正寝,佩山又恢复了当年的宁静。

  如今,佩山还有几座小山峰,虽然又矮又小,但却岿然挺立,以一种英雄的姿态傲视远方。这种英雄的姿态,是孤独的,是悲怆的,但却又是坚强的。佩山虽然被毁灭了,但佩山精神却将永远存在下去,与天不老,与地无疆!

历代名人

  始祖王彦洪

  王彦洪(1467--1540),字克 宽,号松山。与王祥、孟宗、徐仲源并称为"望江四大孝子"。

  少有大志,好读书,任侠,且善于理财,"以故玉帛充盈,仓箱丰足"。家境富裕,加上爱打抱不平,引来了 一些盗贼的嫉恨,阴谋设计绑架了彦洪。彦洪的父亲守瑄前往营救,被盗贼所害。彦洪与群盗贼斗智斗勇,终于脱险。回家后,惊闻父亲遇害,当场哭死过去,待救醒过来,指天发誓:"慈父顾子以至身亡,戴天之仇不报不止!"遂乔装改扮,追踪盗贼,踏 遍潜山、太湖、宿松、湖北黄梅等 地,历尽千难万险,协助官府,终于将群盗贼抓捕归案,处以极刑。

  守瑄遇害后,被葬于佩山之巅。 彦洪大仇得报,便在父亲的坟旁,盖 了一座草庐,独住其中。白天读书, 晚上练剑。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 就是到父亲的坟前请安;晚上临睡前,一定要到父亲的坟前去告诉一声,方才休息。有时思父至极,整夜伏在父亲的坟前,流泪哭泣,"号天惨怛,猿鸟断肠!"守瑄墓后有一棵柏树,原本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也许是不忍听如此凄惨的哭声吧,竟慢慢地枯萎了。

  嘉靖五年(1526年),望江大 荒,但官府仍照常征税。老百姓不堪重负,纷纷逃离家园,十室九空。看到乡亲们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彦洪不忍,说:"我听说聪明的人财产越多越损害他的聪明,愚蠢的人财产越多越加重他的愚蠢。"于是,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缴纳了全县的赋税。县令杨琏命欠税人出具欠条,交给彦洪。 彦洪叹道:"前既苦于官钱,今又苦于私债,民之苦何时已?与其大家受 苦,宁愿自己贫穷!"将欠条全部焚毁。杨县令感叹说:"以前只听说王彦洪是一个大孝子,今听其言,观其行,真乃仁人也!"

  一世祖王棣

  王棣(1521--1594),字文芳, 号显峰。好读书,以孝友闻。年幼 时,夏天为父亲打扇,冬天则为父亲 暖被子。十几岁即帮助父亲料理家 务、族务。分家时,父亲将原老屋所 有的财产分给了长兄棠,他 说:"好!"又将佩山东边的两套新房 子和好田地分给两个弟弟楫和柯,他又说:"好!"父亲问他:"那你怎么办呢?"王棣笑而不答,捆上几车书,搬到佩山西边一座破房子里,开始了他的创业史。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将一座破房子变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农庄。又把父亲接过来,亲自侍药奉汤,直到临终。父亲去世后,他继任族长,置祭产,办学校, 深受族人爱戴。他七十大寿时,县里大小官员都来祝寿,赠送匾额曰:"有大儒风"。

  清代诗人、教育家王国士

  王国士(1786-1835), 名万春,字潜修,更字国士,又字祝 华,号菊佳,亦号晚香,又号佩山书屋主人。生而聪明,四岁作五言诗巜咏天井》,有"清水为吾友,深井是我师"句,被誉为"神童".后师从举人檀自荫,"读书目数行下,颖悟过人".嘉庆年间,创佩山书屋,教授生徒,"-时从其游者,络绎不绝"。诗文俱佳,时人称其:"文宗韩斗,诗擅温八。"著有《菊佳集》、《晚香集》 等,深得进士倪模赞赏,称其:"笔下生花,如有神助!"惜已亡佚。今仅存《佩山十景》诗十首,《二茗神灯》诗一首,王氏宗祠联一副,周氏宗祠联-副,佩山书屋联二副,均载《雷音续集》卷一58页(安徽文艺岀版社2012年版)。

  附:王国士诗文

  • 《佩山十景》

  仙人掌

  不插尘中足,何来地上仙。行迹殊杳矣,古迹尚依然。

  采药迷云径,高歌过石巅。多年凡骨换,风雨梦青莲。

  木笔花

  初开渠第一,此木点才华。寂寂平原植,纷纷涧户加。

  春风真得意,青梦记谁家?词客工吟咏,如莲色不差。

  棋盘石

  闻道蓬莱客,敲棋石作盘。一枰今古在,两道风雨寒。

  似觉丁丁响,何须对对弹。伐柯樵径满,指点白云残。

  饮马池

  不是长城窟,偏当立马时。载驱谁止渴,或饮竟于池。

  一勺精神饱,千秋水石奇。君看中有物,何必介而驰。

  红朱

  灵气钟山骨,朱砂积石红。有时勤洗伐,于此得磨砻。

  顽性千年化,丹心一片红。经师垂妙笔,绚彩夺玄穹。

  石龟

  背蚀苔纹气,池塘老此龟。十朋非益我,片石欲遗谁?

  问寿真千岁,占年合四时。北平人射虎,没羽到今疑。

  虬松

  最爱支离叟,何缘竟化虬。风来声欲吼,雨过甲疑流。

  变化多年具,精神一干留。四山齐木古,那及此松幽。

  鸦更

  禽鸟机先得,群鸦亦报更。叫号掺漏点,风雨乱鸡鸣。

  长夜何时旦,空山订石盟。有心人不寐,记取一声声。

  草堂

  正气环天壤,丹心寄草堂。我寻高士传,人说郑公乡。

  身世飘蓬似,茅庐日月长。琵琶亭万古,遗泽莫相忘。

  祠堂

  祠自何年建,遐哉百世宗。兹山多绝径,此地更灵钟。

  堂卜三公兆,门仍六代封。绵绵传子姓,入室贵雍容。

  • 《二茗神灯》

  秀巘俯舒州,丹炉紫气浮。攒空凝火树,吹焱遍萧丘。

  拟是飞藜下,惊传秉烛游。仙踪何处觅,笙鹤在峰头。

  • 佩山书屋联(二副)

  其一:

  钱亦无权亦无书屋;

  贤也罢愚也罢读吧.

  其二:

  有酒有诗此生足矣;

  成名成利何必在乎!

  • 周氏宗祠联

  汝南伯振绝学千秋,衣钵谁传,每对红莲思典范;

  好东风助奇功一炷,舳舻何在,犹疑赤壁剩余烟。

  • 《考妣纪略》

  父师出檀门,读书并数行下,颖悟过人,咸目为大器。奈天夺其年,不克展厥所学,时儿十岁,弟行岁,母抚之艰苦万状,教读教耕,无虚日。犹记祖母患苦疾,母侍奉床褥,如是者三年。家素贫,凡掣肘事,理之裕如。性寡言笑,喜怒不形现。年七十余,志励冰霜,仍躬纺绩。邑进士倪公颜以额曰:"醇节维风",匪虚也。惜儿读书就试,虽黍列前茅,屡经备荐,而名外孙山,劬劳莫慰。每对此,唏嘘欲绝云! (录自《佩山王氏族谱》卷四)。

  监生(国庠生)7人

  王自德(1702-1737),字孔音.

  王自培(1708-1737),字明周.

  王自福(1712-1781),字永配.

  王大庭(1729-1785),王自德长子,字东川."嗜诗书,通大议,国庠中首屈一指云!"

  王大惠(1736-1810),王自德次子,字文轩.

  王槐青(1745-1787),字勷明.

  王兴典(1764-1823),字规矩,号册亭.

  邑庠生2人

  王时鳌(1662-1707),字海桂.

  王竹轩(1792-1870),名万荣,字国交,改字辅宾,又字均然,号竹轩.《王氏族谱》(四修)主修.

  五品蓝翎王凤楼

  王凤楼(1858-1927),名常 端,字云,又字凤楼,号文光,又号集梧,清赠五品蓝翎盐大使职。

  登仕郎(正九品)1人

  王纯熙(1822-1901),名年 钟,又名年胜,字祖培,又字纯熙, 恩诏登仕郎。

  登仕佐郎(从九品)6人

  王常昭(1833-1911),字轮光,号仁山.

  王甘澍(1834-1917),名年永,字瑰奇,号少逊,又号晴岚.《王氏族谱》(五修)主修.

  王年垣(1839-1895),又名年永,字桂荣.

  王常俊(1849-1905),字熏陶.

  王文炳(1850-1919),名年康,字金科.

  王作相(1869-1921),字聘岩,号梦肖,又号整自.

  抗美援越老兵:王永红

  王永红(1943-2011),名杳犬,字永红。1943年5月出生,1964年3月入伍,在广西军区某部队高机连服役。8月,开赴抗美援越前线,任侦察兵。机智、勇敢,多次立功。1969年3月退伍,任新建大队民兵营长。1971年,分配到马鞍山市十七冶二公司工作。参加了马钢、宝钢、黄山索道等重大工程建设。胆大、心细,技术超群。1997年退休回乡。因正直、无私,热爱公益事业,被推举为王新屋屋长。领导群众进行电路改造、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环屋公路等建设,为保护佩山、李塘奔走呼号。不幸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赞曰:

  翁生而英武,膂力过人,抗美援越,立功扬名;转业工厂,技术超群,屡创佳绩,誉称冶金;退休回乡,不辍躬耕,起早贪黑,戴月披星;公益事业,一片热忱,县镇信其正直,乡邻服其公心。不幸积劳成疾,临终再三叮咛: "一曰教育子女,清清白白做人;二曰管理屋场,建设和谐新村;三曰修好家谱,继承琅琊传统,光大佩山精神! "每思之,则战战焉!兢兢焉!临楮长叹,下笔涕零!

  高等教育学博士:王全林

  王全林(1968-),现任皖西学 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皖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高等教育学博士。1999 年、2002年两次获得皖西学院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安徽 省省级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历任皖西学院(原六安师专)教育学教研室教师,教务处师资科科长,教研科科长(首任),教育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科研),校评建办 副主任(主持工作),学报编辑部主任。

王新屋祖堂:大儒堂

大儒堂简介

  王新屋祖堂,又称"大儒堂",是佩山王氏宗祠"世芬堂"分堂之-。门楼匾额:"有大儒风",故称"大儒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重建于1985年,分上、中、 下三重。

大儒堂匾额

  大儒堂匾额:有大儒风

大儒堂楹联

  大儒堂楹联(三副):

  大门联:

  忠孝传家久;

  耕读继世长。

  (王茂如 撰)

  上大门联:

  千秋古迹流伊水;

  一线灵光镇佩山。

  (王秀江 撰)

  中大门联:

  堂接青云,直上九天骑日月;

  门迎紫气,宏开万卷蔚人文。

  (王汗青 撰)

  上重联:

  华胄最忌遥遥,纵才雄四杰,秦将汉公,漫向远年夸显宦;

  大家逼真落落,看棋列石盘,花排木笔,全从本地见风光。

  (清:王国士 撰)

  中重联:

  四百八十年从头细说,到忠孝人家,来听英雄故事;

  三万六千日弹指一挥,步圣贤足迹,也留青史芳名。

  (王汗青 撰)

王氏派字歌

  永信志得守,彦本从之道,应时自大兴,万年常克绍,

  学业征官符,文章启榜兆,敦修源裕世,云仍由兹肇.

《王氏族谱》源流

  一修:康熙17年(1678),王德(蛇屋)主修.

  二修:乾隆58年(1793),童嘉莘(举人)主修.

  三修:道光10年(1830),王大堂(超老屋)主修.

  四修:同治元年(1862),王国梁(超老屋)、王竹轩(王新屋)同修.

  五修:光绪24年(1898),王化南(泊屋)、王豫(四房屋)、王甘澍(王新屋)同修.

  六修:民国22年(1933),王茂如(王新屋)主修.

  七修:1995年,七修谱管会修,总编辑:王贯川(罗溪桥),编辑:王汉中(祝家嘴)、王秀江(王新屋)、王绍丰(蛇屋)、王敬堂(泊屋)等.

  八修:2012年,八修谱管会修,总编辑:王汗青(王新屋).

集体成年礼

  王家新屋的集体成年礼

  王家新屋是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村的一个自然村,有七十多户,三百多人口。自明正德十六年(1521)建屋以来,一直流传着一种集体成年礼仪式,俗称"贺号",一般五、六年举行一次,从未间断,已有四百八十多年历史。

  成年礼,古称冠礼。《礼记·冠义》曰:"冠者,礼之始也。"是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标志。民间社会的成年礼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在举行婚礼的前一日,男子穿上新衣服到宗庙或家堂,叩见祖先尊长,由尊长赐以成人之字。第二种是与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一般在男孩子长到十六岁时举行,称为"做十六岁";有的地方"做十八岁";也有的地方"做二十岁"。由长辈命字,亲友登门称贺,曰:"贺号"。第三种是相对独立的成年礼。在南北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称为"庆号"或"贺号"的成人仪式。

  王家新屋的集体成年礼仪式当属第三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精心组织。集体成年礼仪式,一般在腊月进行筹备。自上一次成年礼后,五、六年时间,又一批小青年长大成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该举行成年礼了。于是,相约开会,就经费筹集、日程安排、具体操作等进行商议。并推选两至三人组成"号房",负责日常工作。然后,各自请自家长辈或屋场上德高望重之人,赐以成人之字,俗称"大号",写在红纸上,送交"号房"。由"号房"统一制成"号封"。"号封"用一张大红蜡光纸,正中用大号字书写"大号",下方用小号字书写小名、年庚,两边配一幅对联:或为祝福之语,或阐明所取之字的意义。

  二、仪式规范。集体成年礼的正式仪式于除夕的上午在祖堂举行:首先,祭拜祖先。礼毕,由屋长(过去称族长)致祝词,宣布集体成年礼仪式开始。正式仪式由喊号、张贴"号封"、众人贺号组成。由喊号人按辈分大小、相同辈分按年龄大小喊号,每喊到一人,张贴人随即将该人的"号封"张贴在墙上,众人一一上前同该人握手,称他的"大号",其家人即向众人散发喜糖,同时在祖堂大门外燃放烟花爆竹。正式仪式结束,由参加者代表致谢词,感谢长辈们的精心呵护、教育和培养。

  三、自娱自乐。转过年来,又有一系列的文娱活动。有拔河比赛、山歌对唱等节目,最隆重的是唱戏,一般要唱五、六天。这期间,亲戚朋友们都登门道贺,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王家新屋的集体成年礼仪式已延续了四百八十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这里走向社会,开始了他们的成年人生活。二00五年春节期间举行的一次集体成年礼,是王家新屋历史上规模最大,盛况空前的一次集体成年礼仪式:参加者多达五十六人,历时一个多月,仅唱戏就唱了十几天。是望江县民俗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过年风俗

  王新屋位于安徽省望江县,古为荆楚东陲,与吴越接壤,故多沿袭楚俗,间杂吴风。

  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称"小年"。过年开始,所有"长工"、"短工",都在"二十四日满工"。上午,将祖宗牌位供起,画像挂上;傍晚,陈列茶酒、"福食"(鱼、肉、鸡三牲),点烛、焚香、放鞭炮,迎接祖宗入座。二更时分摆"灶糖"(麦芽糖),焚香,放鞭炮,送灶神上天。

  大年 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称"大年",晚上称为"除夕",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上午,室内张贴人物、山水、花鸟画,特别喜欢"一团和气"、"麒麟送子"等年画;大门上贴门神,门框、柱子上贴春联,门搭头上贴门签纸,大型器具上贴"和合纸"。下午,上祖坟。傍晚,在公堂轩内完猪头年,点红烛、摆香案、献牲醴,先拜天地,后拜祖宗,礼拜结束,鞭炮齐鸣,添了男孩人家都作兴放万鞭、大礼炮。过去多数是集体完年,各家各户完年。完年仪式结束后,放鞭炮,关上大门,一家团圆吃年饭。吃年饭又叫"吃岁(xi)饭",酒菜丰盛,少则十大盘,多则十六到二十盘,阖家老少,欢天喜地,围坐桌边,喝酒吃菜。鸡爪称"拿钱爪",吃鸡爪,意味着会挣钱;吃青菜,意味着"四季长青";吃肉蒸面,意味着"富贵长久";鱼摆在桌上不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如有亲人未归或盼望添丁进口,则桌上多摆盅筷,以表思念或祝愿。饭后,阉家老少围炉取暖,乐叙天伦。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戌时左右,焚香,放鞭炮,接灶神。亥时关大门,门上贴"封门大吉"红纸条;子时开大门,门上贴"开门大吉"红纸条。关门开门都放鞭炮。厅堂房舍,灯火通宵。家主通宵不寐,称"守岁"。

  春节 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早上开大门,放鞭炮。长辈不早起床,叫"纳福"。晚辈晨起拜年,先拜天地、祖先,再拜长辈,然后到亲戚家拜年。路遇熟人,拱手作揖,互相道喜。到亲戚家先拜祖宗,后拜长辈,平辈互揖。主人让座、敬烟、倒茶、摆桌盒、端"元宝"(五香蛋)。拜年客少坐即辞去。初二,女婿到岳父家拜年。初三,早上焚香、放鞭炮,送祖宗。烧新鲜饭菜,招待拜年客。此后,开始互请春酒,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立春 时间不固定,有时在年前,有时在年后。还有"一年两新春"和"瞎眼年"。"新春大是年",过去,时刻一到,人们把写好的"迎春接福"红纸条,贴在萝卜、白菜上,供上香案,朝天礼拜,迎接春神。只放鞭炮不烧香。

  上七 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古称人日。旧有"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之说。传说这天吃绿豆饭不生疥疮。儿童持刀斧向果树逐一砍三下,并问结多少果,在旁儿童代树答以多结之数。傍晚"嗾毛狗",儿童以草扎毛狗,取彩色纸缀毛狗身上,一面拖毛狗,一面敲锣放鞭炮,从屋内往外冲,喧呼着:"嗾毛狗过江啊!"跑到山泽旷野,聚毛狗焚之,意在驱逐伤害家禽家畜的野兽。

  元宵 正月十五日。这天将祖宗画像收起来,过年剩下的食品都要吃光。"元宵元宵,鱼肉粑消,如若不消,烂成一包糟"。家家做"元宵"吃,也叫"汤团",用糯米粉做皮子,黑芝麻拌糖作馅子,或用碎肉。晚上,大放花灯,又叫灯节,各家门口都挂着各种形状的花灯,各村庄新年玩的龙灯、狮子灯和其他的灯,都要大玩一场结束,叫做"圆灯"。有的还办酒席,宴请玩灯时送礼的亲友;或邀班演戏,表示谢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