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来自市无梁镇的老官山东麓,有一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古墓葬群落,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被分封于河南开封、号称周定王的朱橚及其妃子们的陵墓。
- 中文名 定王陵
- 地理位置 河南禹州市无梁镇的老官山东麓
- 占地面积 总面积为692.44平方米
- 著名景点 金字石"、"公鸡嘴"、"太白崖'、"龙拉磨"、"九龙口"
建筑特色
定王陵墓区东西长约三华里左右,原有一组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富丽堂皇的享堂(指供奉祖宗木主或神佛偶像的地方)、拜殿、雕刻精细的翁仲(传说秦朝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秦始皇让他出征匈奴,死后铸成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因此后人把高大的铜像、石像称为翁仲)和石兽之类的建筑物。只可惜随着岁月的沧桑流逝,特别是十年"文革"狂潮,这些珍贵的古代础门司绿误界左会到你建筑损毁殆尽。墓区地面建筑来自虽已被毁,但宏伟庞大的周定王地宫(即墓室)主体建筑和造型奇特的妃子陪葬墓(俗称娘娘坟)尚保存。
周定王地宫位保庆飞何于老官山陡峭山峰西部"金字石"下面的一个缓坡之上,坐西向东,建于山腹之内,为砖石结构穿拱筑券就而成的一组地下宫殿式建筑群。地宫由墓道、墓门、甬景师音道及前、后、中、左、右五组砖石360百科拱券的殿堂组成。会后本地器风顶用胡地宫早年数次被人盗掘计快,珍贵文物被盗一空。解放后,地宫墓道填土被全部清出,现在可畅通无胞阻进入地宫内部参观。地宫墓道呈斜坡状,宽5米,长20米,墓门门额呈半圆形,门额上方镶军师展运时特洲古指嵌有仿木结构的屋檐装置,用深黄色、浅绿色琉璃瓦装饰成殿堂屋檐式样,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进入此道墓门后,经过一条宽6.44米、长6.55米的甬道,便到墓室前门,门口略呈方形,门额上方装饰与头道墓门装饰基坐奏唱素容改已本一样,安装有宽1.6米、厚0.20米、高3.17米的青灰色石灰岩质石门两扇。越过此门就到地宫前殿,该殿宽9.背贵独及继地军距研稳58米,深12.33米。左右两侧壁各有宽3.71、深10.25米的横洞耳室一个困宪灯大供,各安装有石门两扇。越过板福职收居汽愿前殿,向上越八级石阶,便到周定王停放灵柩的陵宫正殿殿门。正殿殿门方正,门额上部装音击探立张准宪星煤饰与前殿殿门相同,此门也装有庞大的石门两扇。穿过殿门包季很验鲁快,就是周定王停灵之处,也是地宫的主体部分--正殿。正殿宽25.17米,深9.57米,高15米。周定王的丝扩修获脚月张越红期棺床停放于正中方位。棺床后面壁上有一龛室,龛内原有一个直径约二尺的白石球一枚,可惜已在"文革"中被毁。定王地宫正殿后壁,并排有四条砖石券就的洞殿,中间两条略为突出,门额上嵌有屋檐装饰,其它两洞则无,四洞均有石门。据几笔每免尼情非包的慢他考证四洞均为殉葬王妃的宫室,中间两条洞殿安葬妃子的身份较另外两洞所葬妃子的身份高。停放灵柩的寝殿地面全部为汉白玉铺就。宫墙为特制磨面大青砖砌掌系计电谓成。据说地宫所有石门都是滚珠封闭,一旦关上,休想打开。
定王陵在距周定王地宫约一华里的赵家,有一处周定王的妃嫔和宫女的陪葬墓,俗称娘娘坟。墓室距地面大约有10米,是一组造型极为别致、奇特的地下墓室建筑群。此墓用砖、石拱券成环廊形穹窿顶洞,整体看来,酷似一把撑开的伞状,在环的外壁修建有17座等距离、同样规模样式的单体墓室和与墓室形状相同的墓门,头均向环的中心。17个墓室各葬一名女性,都用木棺和绿色琉璃外椁。娘娘坟的廊道地面用大方砖铺砌,面积约250平方米,整个墓区总面积为692.44平方米。娘娘坟这种一穴多室的环形墓葬模式,从目前已发表的各种古代墓葬资料来看,尚属国内罕见,因此,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更有史学价值。
周定王墓和妃子墓的修建规模之庞大,建筑构造之巧妙,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建筑才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
周定王朱橚,为明太祖朱元璋嫡生第五子。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保持朱姓皇室的长久统治,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实行分封制,于洪武三年(1370年),分封其九子为王,建藩于各战略要地,让他们"夹辅王室",镇摄四方。朱橚被封为吴王。后来朱元璋认为吴地乃国家财赋之地,不适宜建藩,于洪武十一年(1387年),将朱橚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才命朱橚就藩于开封。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因其长子朱标早丧,皇太孙朱允炆(音wén)继位,史称建文帝。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就已感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以及他们"拥重兵,多不法"(《明史》卷一百四十一)的威胁,因此他一即位,就开始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据"祖训"(朱元璋怕权臣擅政,规定地方藩王有清君侧的权利)起兵南下。由于燕王的势力强大,朱允炆就先对燕王的同母弟、为人懦弱且胸无大志的周王朱橚下手,将他逮捕并废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燕王朱棣经过三年多的战争,攻下南京,即皇帝位,史称明成祖。朱棣黄袍加身后,对代己受过的弟弟朱橚倍加恩宠,不仅恢复他的爵位,而且又加禄五千石。不久,朱棣为了自己的皇位永固,又设计收回了朱橚的武装力量。即使这样,明成祖对朱橚仍不放心,后来他把自己的护卫兵马献给明成祖,以示自己绝无反意,才得以善终。
朱橚一生,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在就藩开封期间,看到河南常发生饥荒,便周游河南各地,将野草中可充饥食用者,分门别类,绘成图形,并亲自栽培试验,著成一部图文并茂的《救荒本草》。该书共记载植物414种,超过了以往的本草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救荒类著作,在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还主持纂修《普济方》168卷,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古代所收药方最多的医学著作。朱橚作为衣锦食玉的皇子,能在科学上做出如此卓越的贡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朱橚因其封国号为周,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为定,所以俗称为周定王。由于当时的禹州属开封府管辖,而禹州之明山又被勘为"风水宝地",朱橚死后,便葬于禹州明山(今禹州市无梁镇的老官山)。后人称他的陵墓为周定王陵,俗称朱王坟。定王陵西靠峰峦起伏的嵩山余脉,东望广袤(音mào)无垠的豫东大平原,左右两侧连绵不断的山峰,犹如大鹏展翅,对陵墓形成拥抱之势。老官山陡峭的山峰上,"金字石"、"公鸡嘴"、"太白崖'、"龙拉磨"、"九龙口"、"夜明观"等怪石嶙峋(音lín xún,山石突兀、重叠),犹如威武雄壮的执戟卫士,守卫在陵区周围。右边山峰人称太虎石,左侧山峰人称老龙窝,两山之间突起一圆形山包,人称"龙虎戏珠"。传说周定王下葬之日,左山崩裂,一条青龙腾飞九天云霄,右山之虎昂首雄踞,虎视眈眈地守围着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