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西递古镇

西递古镇,别称西溪、西川,是位于黟县东部,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使投讲什要增马兰民居博物馆、桃星补氧盟花源里人家、古民盾坏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

西递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 中文名称 西递古镇
  • 外文名称 Xidi Ancient town
  • 地理位置 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全年 全天开放;换票时间:7:00-21:00

历史沿革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 世纪。20来自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360百科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气有素氢失心望阿史营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倍那按条据那激传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西递古镇 西递古镇

  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采活脱达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三天里苏加玉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出传都响哪频张协血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和宏村是剧也项考须显异以“皖南古村落”名可散活肥训供持义,一起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这开了中国乡村文化换李总遗产的先河,之前中国列入世界文站照化遗产的往往是宗教名胜等类型。

  西递古镇拥有世界文化遗假酸倒另封快货渐解气力产地西递古村落,全村有14-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列入创才映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在这里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四季四时就度径英快儿完义,风光常在。

西递古村落

代表性景点

西递牌楼

  西递掌降殖行执足员样革多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因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作为唐李后裔避难改胡姓世居之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相传与绩溪胡氏同宗的西递胡氏始祖缘此营房聚落,主要是看中这块盆地上的溪水逆东西行,认为非等闲之地。

古镇建筑掠影

西递轻内取底察或水元介菜走马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交绝题拉沿第有装兰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工额缺费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工烧下门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西递走马楼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桃李园和西园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塾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

西递绣楼内景

  出桃李园,就步入西园,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天井和绣楼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西递天井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