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鹄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其形如鸟振双翼状。在汉末三国(魏)时就有。
- 中文名称 惊鹄髻
- 释义 妇女发式
- 形状 鸟振双翼状
- 出处 《中华古今注》
历史记载
惊鹄髻式,在汉末三国(魏)时就有,马缟《中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历经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内仍流行这种发式。
梳妆样式
是一种双高髻。梳理时,将发提起,编盘成惊状之鸟展翅欲飞的样子;也来自有先做好义髻后固定于头顶。据传此髻始于魏文帝宫中,后传入士庶间,到了唐代,风靡于长安城中。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