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0/t01b38f7663d47f97e9.webp)
毛坝河镇位于宁强县东南端。重历李介才季早管辖11个村民委员会。镇婷厚协政府驻地毛坝来自河村北距县城18千米;大竹坝村西北距县城12.6千米,三道河街西北距县城23.1千米。东南与四川省交界处的九垭子为全县最高处,海拔2103.7米;平岩方海拔1707米。特产有丙穴嘉鱼。何家坟至三道河公路西通何家坟与川陕公路相交。
- 中文名称 毛坝河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陕西省
- 地理位置 宁强县东南部
- 面积 171.08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1950年设毛坝河等乡。1959年改为毛坝河等管理区,属茅坪沟公社。1961年设立毛坝河公社(曾序何武修革原养无年体更名东风公社)、三道河公社、大竹坝公社(曾更名红星公社),1984年来自改毛坝河、三道河、大竹坝乡,属巴山区。三道河业甚证掉去伤修仅乡境清及民国均属四川省旺苍,1953年划归陕西省黎坪中心区,1958年划入宁强县。
1992年末,毛坝河乡地标北纬32°38′-43′/东经106°17′-24′,面积44.97平方千米,人口6036人,乡政府驻毛坝河街,辖八庙河(原勇敢大队)、毛坝河(原团结大队)、自家坝(原春光大队)、小河(原战斗大队)、西方沟(原友丰大队)、文家坪(原自360百科力大队)6村;大竹坝乡地标钢北纬32°42′-47′/东经106°17′-23′杀讲阶进蒸套策色往宗境,面积40.46平方千米,人口3677人,乡政府驻马家院,辖大竹坝、汤家坝(原立新大队)、岳家坡(原前进大队)、吴家院(原先锋大队)、立石子、马家院(原江西大队)、崔家沟(原金光)7村;三道河乡地标北纬32°效权日已酸但皮虽37′-43′/东经106°32′-35′,面积81.78平方千米,人口2920人,乡政府驻三道河街,辖草川子(原群力、米粮川大队)、举析推操走院引曾影三道河(原三合大队)、水井垭(原红光大队)、张家山(原永新大队)、滚子坪(原永红大队)始完绝油备、黄家坪(原向阳大队)6村。
1996年,毛坝河、三道河、大竹坝3乡合并设立毛坝河镇,面积157平方千米,士夜人口1.3万人,辖八庙劳应封纸艺刻试践用河、毛坝河、白家坝、小河、西方沟、文家坪、大竹坝、汤家坝、岳家坡、吴家院、立石子、马家院、崔家沟、草川子、三合、水井垭、张家山、滚子坪、黄家坪19个行政村。
行政区括远富农放层控促批九技划
在2002振书执职益自本社话怕境年下半年村级规模调整中,共合并3个村、22个村民小组,合并后全镇为16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338人(2017)。
辖设行政村庄:吴家院村 崔家沟村 大竹坝村 汤家坝村 西方沟皮候刻根村 文家坪村 白家坝村 毛坝河村 小河村 八庙河村 三合村 水井垭村 草川子村 张家山村 磙院军倒车子坪村
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
我镇位于宁来自强的东南面,距县城59公里,地处川陕交界处,与四川万家、古城乡、两河口乡、南郑黎坪森林公园毗邻,地域面积171.0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103.7米,最低海拔680米。
![](http://d.aap5.com/20230210/t011d360d1245905215.jpg)
气候条件
镇内山大沟深,气候变化复杂,属典型的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800毫米之间,高山全年无霜期,只有100天左右,日照率每天3-4小时。
土地资源
全镇森林总面积3.95万亩,植被覆盖率达75%,有耕地14158亩,其中旱地12002亩,水田2156亩,主要是黄泥土和棕壤土,地质稳定,土地360百科肥沃,水资源丰富,贮藏有煤炭、菊花石等马思倒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利用和开发价值。
经济发展
2006年底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142万元,片斤站别热常看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元。有耕地面积14158亩,其中旱地12002亩,水田21散传土德脸表交威操照准56亩。粮食作物主状所式打亮校行因赵出括要有水稻、玉米、云豆、油菜、小麦、马玲薯,经济作物主要有黄莲、细辛、党参、冬花,绿色特色产业主要有蚕桑、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等。
200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959亩,粮食总产4526万吨,肉类总产1157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791.8亩吧答级担晚财似金陆,收入 20万元。
2006年生猪饲养量达1.9万头,出栏商严通照断品猪1.5万头;牛饲养量金蛋弦规孔正次达1782头,出栏商品牛252头;家禽饲养量达7万只,出栏商品鸡4.5万只,创收125万元。
该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美展"畜、药、桑"三大主导产业和"禽、菌、果"三大骨干项目,一些传统种养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2006年底中药材总面积达6800亩;生产袋料食用菌53万袋;桑园面积达2100亩;年养蚕1200张;以核桃依快设去委英例受善、板栗为主的干果园面积700亩;退耕还林总面积达5600亩,年经济收入2174万元,人均收入1600元。
社会事业
(1)科技服务情况。镇有农技站一所,成人技术学校一所,科技示范基地林晶5处,为全镇的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科技支撑和模曾何密将足范带动作用。
(2例反感药集子龙证与)教育情况。到2006年底对全镇的12所村队离钢际江贵脸件速级小学全面进行排危,对3所中心小学和镇初级中学进行了维修和改善,使全镇1646名适龄儿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改建了99名教职工的教学环境,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使商修能起金行 (3)文化通讯情况。镇内建有移动基站2处,联通基站1处,天汉通基站1处,全镇70%的村通手机,100%的村通固定电话,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与外工件界的联系,灵通了信息,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
![](http://d.aap5.com/20230210/t0130bed1de3855d047.jpg)
(4)卫生事业。笔圆措混承调工降宽女记改善了镇计生服务站,扩建了镇卫生院,对各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整顿,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实施,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生态环境
全镇山大林森,地广人稀,植被覆盖率高达75%,水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镇内多奇决七班论企石异洞,山中有珍贵药材,珍稀动物,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农村建设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产业支撑、基础突破"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不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该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
生产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建起特色鲜明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 元,主导产业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达60%以上,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比例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 亿元。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70元,到202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乡风文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得到弘扬,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显著提高,乡风健康向上,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到2010年,农村适龄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达到9年,2020年力争各村建有村文化室,带动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达90%以上。
村容整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一建五改五通"目标(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改房、改环境,通水、通电、通水泥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狠抓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沼气池600口,2010年累计达到1000口,覆盖28%的农户,到2020年力争达到80%的农户用上沼气。农村安全饮水覆盖面2010年达70%,2020年达到95%。安全用电到2010年全覆盖。到2010年,完善修建镇级公路1条,协调多方关系,力争修通毛坝河镇至四川旺苍的省级公路,3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2020年9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到2010年,电话普级率3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5部/百人,广播覆盖率达90%,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依法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满意率达85%以上,对"两委"班子工作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实施步骤
第一步(2006-2010年):从制定规划入手,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确定西方沟村为试点,抓好试点示范,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着力抓好试点村建设,通过抓好试点,使全镇50%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
第二步(2011-2020年):按照"扩大重点、面上展开、分线突破、梯次推进"的工作方法,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力争2015年全镇6个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全镇13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
第三步(2020年以后):巩固提高已基本达标村并使之向更高目标迫进。同时,集中扶持未达标村加快发展,力争全镇早日建成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