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灭元之战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派军北伐,结束元朝统治的一系列战争。
朱元璋大致扫平来自南方群雄后,是为了彻底推翻元朝,乘红巾军基本摧毁元主力军的有利时机,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朱元璋军由淮河入黄河,连克淮安、联寿光、临淄、高苑等地。山东诸州县尽为朱元璋军所有。
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四月,其北伐军队完全夺取中原,七月又克通州,元顺帝只得携带家眷及宫廷官僚北走上都,继续元室的统治,史称北元。八月二日,徐达师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花新住家集身商,元朝灭亡。
- 名称 明灭元之战
- 发生时间 1367年至1369年
- 地点 中国华北、西北地区
- 参战方 明朝、元朝
- 结果 明军攻克元大都,明朝获胜
背景
来自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支京讲致杂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起兵,自至正十六年(135360百科6年)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尔后即吴王位, 建百官,初步建立江南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占领湖广、江西等地的陈友谅、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为北上灭元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朱元璋作了审慎的筹划。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平星照章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入土眼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张。朱元璋不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率村案卷测李还。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装谓球吸良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根远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志施景争美急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须掉重红活告振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过程
攻取河南、山东
参见:明攻山东之战、明攻河南之战
朱元璋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将整个战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首先攻取山东,继而转攻河南,占据潼关;第二阶段,殖众亚汉布攻取河北及元朝大都,消灭元朝;第三阶段,主力由迅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陕甘,完成北方之统一。北伐战争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实施的。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 为减少北伐阻力,争取法人民拥护,出兵之前,朱元璋特别告诫将士,师到之处,切勿杀掠。 并向北方人民发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汉族各阶层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北伐比较顺利。为了保障北伐,令留守江淮之部队加强戒备,以防元军袭击。
从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明军主力由江淮北上,至洪武元年二月,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下山东。 山东的攻克,使元廷失去了左臂,在战略上为北伐造成了更为有利的军事态势。三月,徐达挥军西向,分兵两路进攻频由院她味强资渐春但河南。一路自济宁溯步鱼色么灯怕二难有续巴黄河而上,进攻汴梁(今开封);一路由河南永城、归德攻许州(今许昌)。同时命身第征南将军邓愈率襄阳、安陆、景陵等处兵马北攻南阳,策应北征主力作战。明军所向披靡,在很短的时间里相继攻克汴名乙镇章频际画出倍梁、洛阳以及嵩(今嵩县)、陕(今陕县)、陈(今淮阳)、汝(今临汝)诸州,并不战而据有潼关,基本上完成了北孩与合都卫技附难德杆伐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攻取河北
参见:明攻河北、大都之战
元朝大都之屏蔽已撤,外援隔绝,陷入了明军的弧形包围圈中。五月,朱元璋亲抵汴梁,听取前线将领的军事情况困限被屋材固汇报,并讨论了下一阶段的战略步骤。
洪武元年(13总道谓控企则万无倍密哪68年)六月初,徐达令河南各军向河阴(今武陟西南)集结,各卫粮船由济宁起航,保障后勤供应。七月二十九日,他又遵朱元璋之命,令都督同知张兴祖、平章韩政、都督副使孙兴祖、指挥高显等率益都、徐州、济宁之师集结于东昌,等待与河南诸军会师北进。
根据当时元廷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军事形势,徐达提出由临清(今属山东)直捣大都的主张,朱元璋表示同意。 遂决定由征虏右副将军冯胜守汴梁,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守河南(今洛阳),镇国将军郭兴等人镇守潼关,徐达率大军直取大都。
攻占大都
闰七月初一日,明军主力自中滦(今封丘西南)渡黄河,沿御河(今卫河),经临清、长芦(今河北景县)、通州(今北京通县),向北挺进。
闰七月初二日,明军出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广平(今均属河北省)。闰七月十一日至临清(今属山东省),遂令集结于东昌之师来会,且令参政傅友德开通陆路,都督副使顾时开通河道,于闰七月十五日水陆两路并进。师至德州,会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张兴祖、高显、毛骧、程华等师北进。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日下长芦(今河北沧州)、青州(今河北青县及天津静海等地),二十三日至直沽(今天津),二十五日败元军于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东北)。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直逼大都城下。
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遂于二十八日夜三鼓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八月二日,徐达率军进占大都,至齐化门,令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诸王子六人,封存府库图籍宝物以及故宫殿门,令兵守卫。命令士卒不得侵暴抢掠,居民各安其业。同时遣将巡逻古北诸处关口,又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大都,新筑城垣。
攻克大都之后,北方之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尽入明军之手,尤其是元主北逃,使整个北伐战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困据秦晋的元地主武装集团,完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朱元璋得到徐达大军攻下大都的消息以后,不失时机地命其转入下一个战略阶段。
后续
攻取山西
参见:明攻山西之战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十五日,朱元璋命都督副使孙兴祖、都督佥事华云龙留守北平府(今革帝洋充北京),徐达、常遇春挥师西向,攻取山西。同时,命冯胜、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北向,以策应攻晋溶主力。经过近五个月足的艰苦作战,明军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攻克大同,进而平定山西。这时盘台愿消据在陕甘方面的尚有李思齐、张思道等十余万人。徐达平定山西以后,迅即转攻陕甘,以求彻底完成此次北伐战略来自任务。自二月徐达派常遇省但整资境新担划写春、冯胜渡河趋陕,至十二月明360百科军击溃扩廓帖木儿反攻兰州露府之军,历时十个月。明军相继攻克奉元路(明改为西安府,即今陕西西安)、凤翔、兰州、临洮、庆阳等甚评提章结风重镇,基本上消灭了这一地区元军之势力。至此,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华鱼乱业龙最计划。
此时北元尚有军队数十万,分据上都、秦陇、云南、辽东,四川亦尚有明升之夏政权。十二月,徐达分兵三路克太原、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等地,迫元将扩廓帖木儿败逃甘肃,山西归明。
统一西北
参见:明攻取庆阳之战、
这时盘据在陕甘方面的尚鲜有李思齐、张思道等l0余万人。徐达平定山西以后,迅即转攻陕甘,以求彻底完成此次北伐战略任务。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击士适尽山得超,明军入陕西,克西安、凤翔,迫元将李思齐率部十万奔临洮(今属甘肃)。朱元璋致书招降,右副年达将军冯胜往攻,李思齐出降。五月,徐达乘胜取平凉、延铁试调需立周气云盟待流安。北元主力扩廓帖木儿部精锐,被歼于兰州(今属甘肃)东。六月,常遇春回师北平(今北京),进克晶待害包丰倒木机和上都,元顺帝北逃应昌(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子转构超亮教斗只来)。八月,徐达克庆阳,斩元将张良臣,占陕西。
洪武二年(1369年),北元兵袭扰原州、泾州、大同等地,皆被明军击退。
洪武三年(1370年),元顺帝驾崩,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袭位,改元宣光。朱元璋以扩廓帖木儿屡扰西北,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将军,分路出击,先纸球展后克定西(今属甘肃)燃德雷后剧入、兴和(今河北张北谓旧息候丰名良买)、应昌等地,大败扩廓所部,俘元郯王及平章以下规电系袁客将士8.6万余人,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北走。邓愈率部自临洮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安抚吐蕃,于是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归附明朝。
评价
至此,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从根本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计划。 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轶事
故意放走元帝
1368年的七月,徐达北伐的大军达到了河北通州,距元朝国都也就一两天的路程了。然而,吊诡的是,北伐军事统领徐达偏偏在通州什么也不干,待了七天。
七天时间,对于元顺帝逃跑而言,已经够用的了,元顺帝似乎明白对方的意思,果然在半夜打开健德门,跑了。然后,徐达的大军才姗姗来迟,这是第一回。
第二回发生在不久之后的开平,开平是今天内蒙的正蓝旗闪电河北岸,是元朝的上都。徐达的军队懒洋洋地来了,大明王朝的军队兵临城下,看样子应该是瓮中捉鳖,徐达却将包围圈故意漏一个口子。元顺帝似乎明白徐先生的意思,又跑了,这是第二回。
八月十五杀鞑子
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吃月饼,这"吃月饼"还有着传说。联系着历史上一个"兴明灭元"的严肃政治主题--八月十五杀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