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4年,9月8日。立陶宛波兰联合军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格斯基指挥下,率领不到3万的兵力与莫斯科来自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数万罗斯军为争夺基辅地区和白俄罗斯的控制权,展开了决战。
战争最终以立陶宛波兰大胜告终,莫斯科军主帅伊凡被俘。
- 名称 奥尔沙会战
- 地点 斯摩棱斯克
- 参战方 立陶宛波兰,莫斯科公国
- 结果 立陶宛波兰获胜
- 参战方兵力 立陶宛波兰3万;莫斯科四万
基本信息
简介
带什曾 奥尔沙战役,1514年9月8日,波兰和立陶宛联军以来自两万余兵力,大败四万莫斯360百科科公国大军,莫斯科公国军阵亡达三万人,三千人被俘。
战役前夕
至1512缩哪认起言年底,莫斯科国力日盛,大面积攻灭小亚细亚诸公国,欲占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全境。 条顿大团长勃兰登堡-安斯巴赫的阿尔布雷希特,拒绝成为附庸,
割让土地给莫斯科,并求助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的天主教主教发动立陶宛的天主教要求立陶宛出兵干涉。
斯摩棱斯克是当时立陶宛径宣远地步额你最东端的前哨,最重要的守卫要地。它屡次击退了来自莫斯科军的拿找补夜顺令入侵,但在1514
年7月1日,罗斯军队包围并最终将其占领。这导致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间完全处于敌对者状态。次日,莫斯科大公之子瓦西里三世,下令将军来自伊万用数万大军继续深入攻占白俄罗斯地区,占领了城镇克里切夫,姆斯季斯拉夫尔和Dubrova。
同时立陶宛在东部聚360百科集了35000的部队准备作战。该部队由立陶宛大公国和波苦玉兰王国军队组成,任奥斯特罗格斯基领主作为总指挥。
双方兵力
16,000名的立满武村获构看间何陶宛大公国骑兵;
14,0武乙行织那亮通加歌约00名波兰骑兵;
3善斯儿活介物且000名德意志和鞑靼雇佣步兵;
2500名波希米亚民兵。
立陶宛军以城镇Bar种攻青差部须些兵延缩马ysau作为指挥中心,留下不到5000人守备,而主力约30,000名骑兵,莫斯科军若换对峙。8月尾,在别列津压纳和德鲁特河畔有了一些零星战斗 ,但罗斯军队始终避免了大规模作战。
俄罗争乎感草请外扩杂时谁行斯率先控制了奥尔沙和杜布罗夫诺对克拉皮夫纳河桥梁,他们在那里建立主营和工事。 伊万相信立波军队将不得不穿越两桥之间的第聂伯河 ,并分兵把守这些口岸。然而,奥斯特罗格斯基的军队用两个浮桥跳危向北过河通过了伊万的沿河防线 。 在9月7日夜 ,立波军队开始准备和罗斯孩部究束沙层正东妒选入人展开最终决战 。
随口字都斤远含作战部署
奥斯特罗格斯基亲率16000骑兵为核心,大部分步兵和辅助部队驻守侧翼。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步兵部署在该侧翼的中心,掩护立陶宛和波兰骑兵。
莫斯科方面,俄罗斯军队的规模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神罗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写信给教皇利奥说罗斯军约八万之众,而波兰的官员Gembarowicz则认为有4革谁盾记万余人。
俄罗斯编年史的记织试还载是,相对立陶宛和波兰要多3倍。这次战役范围内的莫斯科部队基本组成:
普斯科夫 , Velikie,卢基 , 科斯特罗问章印胡经马操细圆项马 , 穆罗姆 , 博罗夫斯克 , 特维尔 , 沃洛克 , 罗斯拉夫尔 , 维亚济马 , Pereyaslavl , 科洛姆纳,
雅罗斯拉夫尔和斯塔罗杜布的14200人的贵族军队,其中配有了火枪和大炮,波耶骑兵和德沃骑兵。
3000名诺夫哥罗德重步仍马婷两日历兵,500雇佣的鞑靼骑兵,200博伊尔贵族标枪军,3000名雇佣骑兵, 除了驻守斯摩棱斯克的7200名罗斯军队,奥尔沙战场相对对方要多12000人。
战争过程
1514年9月8日,天亮后不久, 伊万下令攻击。罗斯部队试图迂回攻击由波兰军队驻守的联军两翼,攻击之一的钳型攻势是伊万亲自指挥,而另一条是亲王布尔加科夫。可惜最初的攻击失败了,罗斯人开始撤退。 但伊万仍然有信心在有利于他的兵力为3:1情况下,几乎可以给他胜利。然而,他对俄罗斯军队忙于自己的侧翼,他失去了对其他军团的协调,并没有想到立陶宛重甲骑兵在这之前,已在储备防御反击。
另一方,立陶宛轻骑兵的攻击路线,是企图分割捉襟见肘的罗斯军漫长防线。但在关键时刻,大公似乎动摇了,然后令骑兵撤退。莫斯科各军看到对方示弱,开始主动出击追赶。这时罗斯出击的主力骑兵现在发现敌军火炮隐蔽在自己面前的森林中 。炮击阻止了莫斯科骑兵的两翼冲击。一直坚守的波兰铁骑开始出现反包围罗斯骑兵。伊万立刻吹响号角撤退 。 这时罗斯军已经向敌军阵地推进了五公里了。由于各军深入敌阵,很难撤退,导致了混乱,这个时候立陶宛发动了总攻。16000精锐骑兵朝伊万杀来。伊万在乱军中被俘,导致罗斯军全线崩溃。
战后,神罗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报告教皇,4万的罗斯人被杀。据波兰编年史记载,奥尔沙战役的莫斯科军有3万死亡,另有3000人被俘,其中包括伊万和其他8名军团指挥官。联军缴获罗斯营地所有的300 门火炮。但这些数字,目前还是有争议的数据。
结果
立陶宛此战后,夺得了全部基辅,斯摩棱斯克及白俄罗斯地区。1514年12月,奥斯特罗格斯基胜利回军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为了庆祝胜利,两个正教教堂被兴建在立陶宛:圣三一教堂和圣尼古拉教堂。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胜利留下深刻印象,十分惧怕其做大后威胁神罗地区,遂下令调动帝国大军,同时在维也纳开始与波兰和立陶宛开始谈判。最后裁决在1522
年1 月的和平签署,根据该条款立陶宛大公国被迫归还给莫斯科大公国基辅罗斯和斯摩棱斯克地区,莫斯科向立陶宛长期赔款。
这导致了立陶宛的极为愤怒,从此长达50年的立陶宛与莫斯科抗争展开。一直到1612年,莫斯科被波兰大军攻克。
波兰军队
直到十五世纪末期,波兰的武备和军事力量还都是西欧式的,但与此同时,政治和文化方面与东方世界不可避免的接触和联系开始悄然改变着波兰军队的发展方向。征召有封建义务贵族的兵制开始为招募雇佣兵的做法所取代,这些雇兵既有来自本土的,也有来自国外的。
在对抗莫斯科大公国和鞑靼可汗们的战争中,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雅盖洛(Jagiellon)王朝的国王们改组了波兰军队,使之更适合于在东方那些广袤的为沼泽和河流所分割的草原上的战斗。实战证明,中世纪式的那种从头到脚覆以层层重甲,端着重骑枪的重骑兵是不适合在这种地形上作战的,而相比之下马提亚斯·科韦努斯(Matthias Corvinus)时代的塞尔维亚和匈牙利骠骑兵,一种轻装骑兵在这种地形上对抗土耳其人时却表现优异,于是这种轻骑兵被引进到了波兰军队。在记述十六世纪早期波兰-立陶宛军队的手稿中已经多次提到这些骠骑兵。手稿描述他们是手执长枪、马刀和盾牌的骑兵战士,并大多冠以“Racowie”(塞尔维亚人之意)之名, Hussar,或者Gussar在塞尔维亚语中最早就是“强盗”的意思,虽然同时也有一些匈牙利语的名称。
这些骠骑兵不仅在波兰军队中服役,有些也为神圣罗马帝国效命,匈牙利式的骠骑兵最常见的形象就见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纪功书中的木刻插画上,特别是在Theuerdank和Weisskunig两本书中。不过16世纪早期骠骑兵部队最好的图象史料还是来自于一幅大约画于1520年前后的162cmx232cm的木板油画。这幅油画描摹的是1514年9月8日的奥尔沙之战(Battle of Orsha),波兰-立陶宛联军在这次会战中战胜了莫斯科瓦大公瓦西里三世。大体上油画是忠实于史实的,不过这位无名画家似乎艺术化地夸张了士兵们的盔甲和军器,看来他一定对阿尔布雷特·丢勒和大卢卡斯·克拉纳赫(均为德意志大画家--译注)的画作风格相当熟悉。在画中波兰-立陶宛联军由全身披挂的旧式骑士、步兵、炮兵、轻骑射手和新式的骠骑兵组成,而莫斯科大公国方面则是清一色的重装甲波耶骑兵。
画中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当时骠骑兵的形象:三-四人一排渡过第聂伯河、冲锋、战斗和追击。骑枪是他们的基本武器,和重骑枪不同,这种骑枪前后粗细是一样的,枪尖处挑着十字旗。冲锋时骑枪或者架在盾牌特意留出的缺口上,或者就这样持着,“半置于马耳上方”。他们的盾是典型的匈牙利式风格,这种盾牌用木材制成,呈特殊的非对称形,一角尖锐并向一边高高扬起,还漆着鲜亮颜色的条纹。不过也有骠骑兵使用中央带尖刺的法式圆盾(rondaches)。他们使用的马刀也是匈牙利式的,不巧的是画中看不到许多使用马刀的情景,而是大多数都插在包金嵌银的大刀鞘里。有些人,可能是骠骑兵中的军官们,在腰带里插着一根权杖(buzdy-gan mace,buzdy-gan来自于土耳其语的“棍棒”一词--译注)。
他们的坐骑都披着马衣,上着带重型嚼子的笼头。画中看不到马鞍的形制,不过可以清楚看到马镫,马镫几乎呈圆形,下面还带着一个小球。马刺的样子比较奇怪,是通过盖着骑手脚面的大块金属片固定在靴子上的,我们找不到什么具体实物与此相似,不过在丢勒的几幅油画和版画上有差不多样子的。他们的头饰可谓是五光十色,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显然用黑色毛毡制成的类似xxx时代高筒礼帽式样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帽筒下部通常用包金金属圈装饰,在金属座上还插着一束羽翎。此外画中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式样:圆锥形的帽子,插着同样的羽翎、带挺竖着的帽沿的匈牙利式扁帽、带大块垂片的帽子和当时相当流行的早期贝雷帽。画中的骠骑兵不着盔甲,只依靠一件有夹层絮里的短下摆乔潘聂(joupanes,当时东欧地区常见的一种衣摆长及膝盖,但只扣到腰部的上衣样式--译注)提供一定的防护。有少数骠骑兵则穿着一种长袖短斗篷,这是匈牙利式的服装,称为“曼特”(mente)(后世骠骑兵华丽紧身斗篷衣的鼻祖--译注)。一些可能是军官的骠骑兵的马颈下还挂着用马鬃编织的装饰性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