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皖山

皖山,又名天柱山,潜山,古称霍山、衡山,位于安来自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是一座集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风光于一身的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封其为"南神严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人们尊为"古南岳"。唐宋时期,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名家都曾在此留连,并写下了不少360百科赞美的诗歌。天柱山具有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并具有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高压--超高压地质变质带。天柱山风服北要真其注席衣从景秀美,其中"天柱峰之雄"、"神条收态孩切秘谷之奇"、"奇谷天梯之险"、"炼丹湖之秀",足愧天下名山。

  • 中文名 皖山
  • 面积 333平方公里
  • 别名 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万山
  •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
  • 所属山系 大别山山脉

历史故事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却十孩理育茶甚帝服官行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贵印四断想制含学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来自。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车胡均基八比时练省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皖山

组成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奇绝。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360百科进入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阿机质欢示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风景宜人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题诗。留有“诗崖”胜迹。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创群武斯仅考眼前的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己毛次刑的全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来自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360百科又使人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从合肥乘长途汽车190公阿势压温仅社的我错钢林里至潜山县城,再乘车西行9公国告去温空雷应由工或里,即到达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也可从安庆乘车前往,路程80公里。

  天柱山的接待条件不断改善,山下有十几个饭店、旅馆、旅店

地貌特征

  中山。位于天柱山的腹地。由混合花岗岩组成,有多峡谷分割,

  担买减品修天柱山主峰天柱峰

  危崖环境。它们海拔大于1000米,比高大于600米,以天柱峰为最高,海拔1488.4米。

  组成中山的混合花岗岩,水平、垂直和斜交节理尤为发育,且组别和疏密程度多变。绝顶和山腰里南本副你陈叶资氢却解,常年气温徘徊在0℃左右的时间最长,水在节理逢信晚善香排条电隙中,液态、固态频繁变化,从而为青督最核氧使岩体不断碎裂、崩解,形成了各种争奇献异的石象分布。105°——285°,155°一一335°两级垂直节理特别发育,加上外化沿力作用沿垂直节理强烈切割,使天柱峰孤峰兀立,陡如层塔。绝顶附近垂直密集,又经外力作用的雕琢,形成含苞待放的莲花峰。垂直节理切割,加球状风化,造就了仙鼓峰。与仙鼓峰相映成趣的鼓棒石,则是沿85°——265°和175°——县里355°二组垂直节理发育的鬼斧神工。顶部岩石被水平节理切割,巨石巍列三台,形成了三台峰。飞来峰则是顶部巨石被水平节理从边缘向内横切,使之远看宛如天外飞来一石,冠于峰顶。仙鼓峰腰维妙维肖的蜒蚰石,是160°——340°和间距为2~3米70°~250°领定汽二组垂直节理发育的绝妙佳作。还有飞虎、天狮、麟角、五指、仙拳、石榴、天池……诸峰都因峰顶石象而得名。

  飞来峰东南侧、石印峰的两侧是一深切狭窄的箱状谷地。上方山峰岩石为各组节理切割,在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了船钟营地直画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块、江京适科良装比巨岩。它们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了频繁的崩塌现象,坠入谷中,错落有致,这就形成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谷。

  天狮峰西南坡腰,地处中山边缘。这里汇水面积大,流水下切特强,沿节理形成的沟谷不断扩展,山脊宽度不断减少。再沿脊部节理密集处,发生流水切割和重边崩塌作用,形成了如拱似虹的穿崖,这就是天柱山上一绝——“鹊桥”。“恐龙汲水”的成律职察因与“鹊桥”雷同,只不右显弦院过是竖形穿崖。

  “天柱晴雪”的成因与晴雪岭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有直接关系。这里由长石为主石英含量相对减少的混合花岗岩组成。位于中心地带,岩石湿润,有利于水对岩石的作用。加上太阳辐射强烈,日夜温差较大,使岩石表面层层裂开,逐渐松散成砂层。晴雪岭顶部坡度不大,砂状六题游九远层不易下滑,堆积成丘。

  低山。海拔5达张你号若试势00~1000米,比高400~600米不等。与中山相毗连的低山由混合花岗岩组成。南部贺家畈、吴宕一带与丘陵相连的低山,则由二长片麻岩组成。石龙、天书、降丹、天蛙诸峰与中山形态相同,呈陡坡峰林。这一区域也有石象分布。猪头石、混元霹雳、飞雁石、麒麟石、木鱼石、船石等巧石纷呈。

  玉镜山、驾雾山等,山势逶迤蜿蜒,主要由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山势都比较缓和,比高也较小,一般山脊较宽,坡度都小于15°左右。山坡也不像上述低山陡峭。多半在坡度20°以下。维妙维肖的巧石也不多见。二种低山形成鲜明的对照。

  丘陵。海拔小于500米,比高小于200米,主要由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分布在天柱山的边缘地区,如野人寨、白水湾一带。呈南北向和北东向条状延伸。地面切割深度和密度较中山和低山地区弱。地势缓和,超伏度不大。

  盆谷。又叫盆地。整个天柱山中散落的盆谷,规模较小。龙潭河谷地,为侵蚀构造,时断时续,沿龙潭河分布,最宽处仅500米左右,都由砾石层和砂层组成。中山的盆地,大致分布于400~500米、800米左右和900~1000米几个高度。因为天柱山在上升过程中,曾有数度明显的停顿,因而流水作用由下切而转为旁蚀作用为主。尤其在断层通过或节理密集地段,河流旁蚀作用较强,这样就塑造了山间盆地,如茶庄盆地(400~500米)。马祖庵盆地(750~800米)、蛇形坦盆地(900~1000米)。

  溪涧。天柱山为长期隆起地区,整个溪涧呈放射状特征。河流都自抬升中心的天柱峰、飞来峰、迎真峰、天狮峰、覆盆峰、思婆尖、铜锣尖、仙鼓峰等山峰之间的凹地源出,向四周倾泻,分别流入潜水、皖河。天柱山的溪涧都属于潜水和皖河的一、二级支流。它的发育严格受断层构造和垂直节理控制。如山体东北部的皖水上游龙潭河段,就沿北西——南东向断层发育;山体南部九井河的源头飞来涧、青龙涧等都沿南北向垂直节理发育;而另一分支牧羊河,则主要沿北东——南西向断层发育。山体西南部的溪涧,上游作西南流向,下游都转为近南北流向,都是适应垂直节理组别变化的结果。山体北部的河流受菖蒲——黄柏断层控制,呈北东流向。它的支流,受垂直节理制约,多作南北流向。

  另外,天柱山地区流出的溪涧,受到差异性抬升和岩性不同的影响,河谷的纵剖面呈阶梯状。如九井河纵剖面可分明显的五叠。其它如黑虎涧、林家河等,纵剖面也呈明显的3~4叠。天柱山遍布流泉、飞瀑和龙潭。每逢春潮、夏汛,到处银练飞舞,银河倒悬。河谷横剖面呈深切峡谷和谷中谷的特征。两岸奇峰夹持,古松掩映,更显得分外灵奇险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