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1/t01a6393d087f6a6f3e.webp)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来自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胶胶刘马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当今也相当前卫,也是纳粹德国的末日奇迹武器设计之一。 该机由霍顿兄弟设计,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由戈达公司负责制造和试验。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战配青判阻阶书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只有世界上唯一未完成的3号飞机原360百科型在国家航空航天赶河博物馆展出。(注:由于制造商(戈达公司)的原因,包病程这架飞机通常被错误地称为go-229,但德国黄王娘空军的编号被确定为ho-229)
- 中文名称 霍顿229型喷气飞翼战斗/轰炸机
- 外文名称 Ho-229
- 类型 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 设计人 霍顿兄弟
- 所属国家 德国
发展沿革
有一种"理论"认为德国的Ho-229喷气式战斗轰炸机是美国B-2轰炸机的前身。飞翼机并不是来自什么特别新锐的东西,这个理论在1910年就被提出,然后各强国都在尝试将它实用化。如苏联的鲍里斯·I·切拉诺夫斯基、美国的约翰·K·诺斯罗普等人,鲍里斯·I·切拉诺夫斯基在1924年360百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翼机,1926年成功试飞了БИЧ-3型,1930年后又陆洋急味项女取言续有БИЧ-7/7A/1 等型号面世,约翰硫在味画因创考身乙座·K.诺斯罗普在1929年将"1929 飞翼"(X-216H啊止需)第一次次送上蓝天。诺斯罗普公司出品的B-2其实是他们自己的飞翼血脉,是他们产品序列中的N-1M 的延伸版YB49和XB35,实际上,在现代化的飞控计算机和线传系统成熟前,飞翼根本不具备实用价值--飞翼过于特化的气动布局导致在二战时期适松云换香束专的技术条件下连平稳飞行都很困难。不论是Ho-229还是诺斯罗普的XB35、YB微穿提策粮剂响语49都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战后包括德国在内,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再发展重连红表飞翼。而B-2则完全是诺斯罗普个人的感情(吸阶与九自投游东鸡修这货是超级飞翼控,曾有为了飞翼跟老板闹翻出走然后二次创业的经历)的结果,1981年诺斯罗普去世前看到B-2模型时感慨万分,在一张纸上写下了"现在明白了上帝为什么让我多活了25年"。当时在场的B-2项目设计师约翰·卡申后来在《飞翼终将飞行》一文里写道:"他用颤抖的双手握住模型,如果你仔细感觉,能属东图够果看到在他的脑海中正在回放着整个才圆手统承宜诺斯罗普的飞翼历史"--诺斯罗普一生以活白初件的心血以及几代设计师的智慧结晶,不是某些人出于狂热崇拜就可以抹杀的
美国人有着自己的飞机翼路线,就是前面提到的诺斯罗普,诺斯罗普为美国制造了两款飞翼机:诺斯罗普XB-35和YB-49,其中XB-35是螺旋桨动力,进许呼垂省毫按杆威外后安入了预生产阶段。而YB-49只有在原型机阶段。两者均在二战后不久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久技代末首飞。不过都没能投入现役。飞翼机在当时那个时代太过超前了,最终美军还是选择了传统布局的B-36和B-47轰炸机。
顺道一提的是,霍顿兄弟战后迁居阿根廷,由于阿根廷工业水平限制,兄弟俩虽然凭着名气可以谋个不错的职位,却无法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而霍顿兄弟并不满足这种混吃混喝的生活,其中一个去了美国到诺斯罗普公司尝试找工作,但是因为两者对飞翼的理念冲突而被拒绝,结果就是霍顿兄弟此后再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作不官概的品,也不能与B-2轰炸机有关系。
霍顿兄弟
提到Ho-229,就一定要提起Ho-229的创造者,早期飞翼机设计的先驱霍顿兄弟--瑞玛·霍顿和瓦尔特·霍顿。霍顿兄弟从小就对脱飞翼布局情有独中。他们的设计思想是,只有飞翼这种单纯以机翼容纳乘员和动力系统,取消机身.水平尾翼和垂直操纵面的布局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阻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飞机的速度。至于飞行的稳定性和方向控制,可以通过副翼、襟翼和扰流片等部件的组合作用来实现。为此霍顿兄弟进行了大新误简农相量试验。他们需要的只是官方的支持。结果机会很快就来了。纳粹上台后为重整军备而对航空业的大力支持为他们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1936年,霍顿兄弟的飞翼试验机Ho V-B控培去口试飞成功。
1936年,霍顿兄弟加入德国空军,开始为德国空军纳粹党服务。这使他们可以接触到当时纳粹空军很多最新科研技术并结交纳粹空军用祖适取参课丰船高层人物。这对于他们的飞翼机研制有很大帮助。1死燃约秋且主酸防二943年,霍顿兄弟开始军用大型飞翼机的研制。他们的工作得到纳粹空军最高指挥官戈林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到1944年,面临美.英空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焦头烂额的戈林对霍顿兄弟的飞翼机全力支持。同时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性能要求--必须达到载弹量1吨、时速10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1000公里,而且要求同时具备对空和对地的作战能力。如此性能也不好做到。尤其是飞机的心脏动力系统。当时的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根本达不到要求。幸运的是到1944年,德国在喷气式发动机技术方面已经成熟。霍顿兄弟立刻敏感的意识到这种革命性的动力装置对飞翼机的巨大价值。他们通过Me262等项目了解喷气发动机的各种性能。开始研制喷气动力军用大型飞翼机。1944年,在德国哥廷根正式开始研制工作。计划被命名为"Ho Ⅸ"。
试验结果
1944年3月1日,"Ho IX"计划第一架无动力的原型机取得无动力滑翔试飞成功。试验证明飞机飞行品质完全满足技术设计要求。在试验成功的鼓舞下,纳粹空军开始进行有动力试验。以容克Jumo 004涡喷发动机为动力。动力机试验代号为"Ho IX v2"。1945年2月2日,代号为"霍顿ⅨV2"的喷气动力飞翼机在德国奥拉宁堡进行第一次升空试飞,试飞员艾尔温.齐尔勒。其间发现飞机的横向稳定性还有些问题,这是无垂尾飞机的一个固有缺陷。第二天的试飞项目则完成得比较成功,但着陆时刹车太快造成主起落架损坏。 修理飞机使得第三次试飞被延迟到2月18日,但这一次却以悲剧收场--升空仅45分钟后试飞员告左发动机熄火,必须返航,并试图用爬升-俯冲的方法重新启动发动机但没有成功,飞机在迫降机场的时候翻滚着冲出跑道,最终机毁人亡。V2 的飞行时间总共也就 2 小时。
技术特点
作为历史上第一架实用喷气动力的飞翼机,"霍顿Ⅸ" 的设计安全使用过载为7G,其座舱位置相当靠前,两侧各安装一台容克Jumo-004涡喷发动机,尾喷管突出在机翼后表面上。翼身中部采用传统的焊接钢管结构,整机基本以多层胶合板作蒙皮,当然在发动机喷口附近位置用的是金属以承受高温。机翼外段部分则是全木结构,其重要边缘用由薄木片与树脂压合而成的特殊强化材料制成,只有翼尖是全金属的。最初曾经有人怀疑木质机身能否承受强大的喷气动力,但试验的结果表明这样的设计在减重的同时完全能满足强度要求,而且由于战时重要金属资源的缺乏,以木为主也是有些不得已而为之,再说木工对人力的要求也比较低。
与当时另一个项目"飞碟"比起来, "霍顿Ⅸ"更现实得多。于是,在仅仅飞行了一次的情况下,纳粹空军就迫不及待的订购了40架。这些飞机被交给一直配合"霍顿Ⅸ"计划的戈塔公司来生产。正式生产型号被定名为Ho-229。为适应作战需要,厂家对原形机进行了适当修改。设计了新的座舱,加装新型电子设备。同时为即将装备的机载雷达系统预留了空间;增大了发动机室的空间;调整进气口几何形状和加强起落架结构强度等。同时,由于预计Go-229的飞行升限太高,而德国无力制造可靠的座舱增压系统,所以专门研制了一种专用飞行服,这种专用飞行服乍看起来非常像后来的太空服,也成了一段趣事。不过因为该机试验中从未飞行超过千米高度,所以这种飞行服也没有上过飞机,试飞中飞行员仅穿着普通飞行服。
Ho-229属于单座喷气式战斗轰炸机。乘员1人,固定武器计划为4门Mk108或者2门MK103型30毫米机关炮。可带两枚500公斤SD500炸弹或者55mm R4M火箭。计划中还包括加装雷达的夜战型和双座教练型,以及无武装的侦察型。
预计生产型机长7.47 米,高2.8米,翼展16.75米,空重4.6吨,全重9吨,动力装置采用两台容克JUMO-004B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900公斤;设计最大航程3170公里,作战半径1900公里,最大速度997公里/小时,升限计划达到惊人的16000米!所有这些理论上的设计性能在当时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超越了当时盟军所有活塞螺旋桨战斗机,而且超越了德国另一种喷气式战斗机Me262。不过结果是所有的一切都最终只是设计师们的狂想--由于该机在第三次试飞时就坠毁,而所有试飞仅验证了飞机能飞起来,所以是否能达到计划中的性能完全无法确定 。 此外,比较有趣的是由于整个机体外部由大量胶合板构成,使Ho-229意外的获得一点点的雷达隐身性,颇为类似英国的蚊式战斗轰炸机。
性能参数
(Ho IX V2):
乘员:1名
长度:7.47米
翼展:21.3 米
高度:2.8米
空重:4.8 吨
最大起来自飞重量:9吨
360百科最大飞行速度:997 千米/高度 12,000 米 (估计值)
巡航速度:632 千米(估计值)
爬升率:1.3 千米/分钟(估计值)
实用升限:1.6千米(估计值)
作战范围:1900千米(估计值)
军械系统:4门MK108 30mm机炮(每门备弹90发)或2门MK103 30mm机炮(每门备弹140发)
注:因Go-229仅成功试飞过两次,所脚罪通鲜海孩花有性能都仅为估计值。
服役事件
二战发展到1944年,战局对纳粹德国越发不利。尤其是对战局至关重要的制空权,完全掌握在美.英空军的手中。这让纳粹空军司令戈林焦头烂额。为了在天空被盟军占据的情况下依然能对敌人造成伤害,戈林把希望寄托在新式武器上。其中就包括Ho-229。
战后
检掌建 战后,霍顿兄弟中的瑞玛·霍顿和其他许多德国人一样去了阿根廷,继续对飞翼的研究和设计。于1994在阿根廷验抓升怕校七去世。而瓦尔特·霍顿留在德国而黑水合顺距洲。后来加入西德空军,春不超牛天序农与1998在德国逝世。霍顿兄弟在飞翼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不过他们希望加入诺思罗普公司参与飞翼研究的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能力不足--实际上诺斯罗普试飞YB-49成功后才从军方拿到3架霍顿滑翔飞翼,而且还都是坏的,小修过程中大致了解了这些霍顿飞翼之后诺斯罗普就失去了兴趣,把这些霍顿飞翼丢在了一旁直到还给军方,从诺斯罗普对霍顿飞翼的态度可以看出,瑞玛·霍顿的水平根本就不入他的法眼。
结局
1945年春天开始,Ho-229在仅制仅试飞了两次的情况下准就开始在戈塔公司的工厂投产,同时进行了后续改进计划。如果一切顺利,1945年8月双座装甲加强型Ho-229B就可以投产。但当Ho-229A开始顺利进生产的时候。纳粹德国的末日也来临了。1945年4月14日,美军第9装甲师攻占戈达公司位于弗雷德里奇斯洛达的工厂。20架末他速打江力号式还没有来得及完工的Ho229A和它的最新改进型"霍顿Ⅸ"V3.V4.V6 一起落入美国人手里。同时落入美国人手里的还有整条生产线和"霍顿Ⅸ"计划的全部技术资料。事实上,这样的结局对Ho-229A再好不过。因为这避免了它像纳粹其他秘密武器那样被纳粹自己销毁。
免总体评价
Ho唱益来-229在全世界只存留一架。有创脚香外但图丝约做措就是1945年4刻于费早动激领星缩伟月14日被美国缴获的"霍顿Ⅸ"计划的V3试验机。该机被珍藏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成为举世珍品。它见证了纳粹末期德国的科学家们所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也见证了人类航空史上曾经的辉煌。在电影中的身影
《美国队长》中曾出现过改版的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