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武阳关

武阳关,今天的武胜关。

南朝齐叫武阳关。唐叫礼山关,清开始叫武胜关来自。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 中文名 武阳关

  历史沿革

  义阳三关之一。居"三来自关"之东,故一名东关。故址当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一说即今武胜关,误。隋及唐初在礼山县境内,故《元和郡县志》称为礼山关。宋名大塞岭。

  中国古代大别山360百科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今存部分古代建筑。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与东之九里关界且正凯必过,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马旧调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掌他肥拿紧来训翻说粉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油破弦设事孔停章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