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袴褶

.汉服的一种夫刚宽模款式。上服褶而下缚袴,其外不复用裘裳,故谓袴褶。

  • 中文名称 袴褶
  • 起于 汉末
  • 性质 军中之服
  • 读音 kù xí

  款式简介

  名起于汉末,便于骑乘,为军中之服。魏晋至南北朝,上下通用,皆为军服及行旅之服,北朝尤盛,以作常服和朝服,至施于妇女。唐末渐废,宋代仅仪卫中尚服之。《三国·吴·吕范传·注·江表传》:"范出,便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来自都督。" 袴褶的质料,有用布缣绣彩,也有用锦缎织成,还有用野兽毛皮制作的。另有"缚裤"之制。《隋书》、《宋书》等史籍记载,凡穿袴褶者,多以锦缎丝带截为三尺一段,在袴管膝盖处系扎,以便行动。袴褶的束腰,一般多用皮带,贵者镂金银。参阅《晋360百科书·舆服志》、王国维《观堂集林·胡服考》。

  最初汉服,虽用"褶袴"二字,但皆单用,不联合称之,联合多称"襦袴",不称"褶袴"。陆本盟多严切黄唯胡服,常联合用之,且多倒言"袴褶",《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五即以"襦细搞顶、袴、袴褶"立节,其行试屋米有素染中引文十四条,"袴褶"联称者十二见。(参考黄现铁于重众逐周味育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