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又名巡抚都御史。明代开始,专设巡配入殖己座包载又冷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民政、军事、吏治、来自刑狱等,和总督一样直接向朝廷汇报。辛360百科亥革命后废巡抚职务,改称都督。
- 中文名称 江苏巡抚
- 外文名称 Governor of Jiangsu
- 始建时间 明宣德五年(1430年)
- 管辖范围 苏州府、淮安府、扬州府、等
- 废除世间 辛亥革命后废巡抚
江苏巡抚
对律置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即江苏(含今上海)和安徽全境)之下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府,归南直隶管辖。
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康熙六年(16构67年)由于江南省规马国重步模和实力过大,分设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前者之名取自当时全省最大的两个府城"江宁府"的"江"和"苏州府"的"苏",是为江苏命名之始。后逐渐简称江苏省和安徽省(名自"安庆府"与"徽州府")。
江苏省(巡抚衙门驻苏州)下辖苏州府、江宁府(今南京)、淮安府(包来自括盐城)、扬州府(包括泰州)、徐州府(包括宿迁)、常州府(360百科包括无锡)、镇江府影宜再艺展节求川比频、松江府(今上海)、海门直隶厅振沉今(今南通海门市)、太仓州(今苏州太仓市)、通州(原通州府降为直隶州)、海州(今连云港)。辛亥革命市维核张损后废巡抚,两江总督府驻地:南京,管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
巡抚衙门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位于今苏州市沧浪区书院巷左帮继慢巴管缺编效情陆20号,1982济叫止年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苏州卫生学校保护显翻管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2005年7月苏州市政府对江苏巡抚衙门旧址进行了保护性抢修。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原为鹤山书院所在地,明代永乐年间改为说件八察深丰第换衙署。自明宣德设巡抚到清末,480余年间曾有不小少名臣治事其中,诸如周忱、海瑞、汤斌、梁章钜、张伯行、林则徐等。林则徐在任前后达五年之久,政绩卓著,深受人民爱戴。末任巡抚程德全受革命力量推动,在此宣布江苏独立,脱离清廷,对促使清政府瓦解也起了一定作用。
巡抚衙门原来规模甚大,现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础阶战通通希重建的大门、仪门、后堂、后楼等建筑,原主体建筑大堂已于1980年被拆毁。大门为硬山顶,面阔五间23米,进深10米。
巡抚官员
康来自熙分江南省设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后,江苏巡抚驻扎在苏州,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在南京则设有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360百科。江苏、安徽两省的乡试,则始终共用江南贡院(在南京)。1760年以前,管理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长期寄驻在南京,1760年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以后, 在南京另设江宁布断益材许居准政使一职,管理江宁(南京)、扬州、淮安、徐州4府和通、海2直隶州;驻扎苏州的江苏布政使则管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州。江苏学政驻扎在江阴;在淮安府城驻扎有漕运总督,府城西北15千米处的清江浦(今淮安市主城区)则驻扎有南河总督(江南河道总督);两淮盐运使驻扎在扬州。
清代按场重质质文纸看吗布全江苏省在沿海地区增设了3个直隶州:太仓州、通州和海州,并将徐州由直隶州升为府。由于人口大量增加,江苏南部许多宁额抓或县都一分为二,造成讨首距胞济许多2个县共用1个县城的情况(民国以后消失),苏州城内甚至同时有3个县的县衙:吴县、长洲县和元和县,创全国最高纪录。
1840年代,江苏开州没罪是始受到西方的影响,江苏松石即景肉阿唱副室推江原来一个不知名的小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斤法预阶事慢混租界,迅速发展成贸易理燃浓宽手案候换总护派、金融和国际化的大都会,后来于1927年脱离江苏省成为独立的院辖市。镇江和苏州也设立过规模较小的租界。晚清时期,江苏南部还曾发生过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 – 1864年,发源于广西,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强烈影响达十余年之久。
历任巡抚
土国宾(1645年-1647年)
周伯达(1647年-1648年)
土国宾(1648年-1651年)
周国佐(1651年问染影云法为斤叫存乙称-1654年)
张中元(1654年-165解9年)
蒋国柱(1659年)
朱国治(1660年-1661年)
韩世琦(1661年-166
玛祜(1669年-1676年)
慕天颜(1676年-1681年)
余国柱(168尼胞厂增红探1年-1684年)
王了宽众棉导源货当具攻新命(1684年)
汤斌(1范委控汉取问一觉逐环684年-1686年)
这础剂距天屋行察赵士麟(1686年-1687年)
田雯(1687年-1688年)
洪之杰(1688年-1690年)
郑端(1690年-1692边汉年)
宋荦(1形692年-1705年)
于准(1705年-1709年)
张伯行(1709年-1715年)
吴存礼(1715年-1723年)
歌防 何天培(1723年-1725年)
张楷(1725年-1726年)
陈时夏(1726年-市甚星儿职七何奏圆叫1728年)
张坦麟(1728年)
尹继善(1728年-1729年)
王玑(1729年)
彭维新(1729年-1731年)
王国栋(1731年)
乔世臣(1731年-1733年)
高其倬(1733年-1736年)
邵基(1736年-1737年)
杨永斌(1737年-1738年)
许容(1738年-1739年)
张渠(1739年-1740年)
徐士林(1740年-1741年)
陈大受(1741年-1746年)
安宁(1746年-1748年)
鄂昌(1748年)
雅尔哈善(1748年-1750年)
王师(1750年-1751年)
庄有恭(1751年-1756年)
爱必达(1756年-1757年)
陈宏谋(1757年)
托恩多(1757年-1758年)
庄有恭(1758年)
陈宏谋(1758年-1762年)
庄有恭(1762年-1765年)
明德(1765年-1768年)
彰宝(1768年-1769年)
明德(1769年)
永德(1769年-1770年)
萨载(1770年-1776年)
杨魁(1776年-1780年)
吴坛(1780年)
闵鹗元(1780年-1790年)
福嵩(1790年)
长麟(1790年-1792年)
奇丰额(1792年-1795年)
费淳(1795年-1797年)
康基田(1797年)
费淳(1797年-1799年)
宜兴(1799年)
岳起(1799年-1803年)
汪志伊(1803年-1806年)
汪日章(1806年-1809年)
蒋攸铦(1809年)
章煦(1809年-1812年)
朱理(1812年-1814年)
张师诚(1814年-1816年)
胡克家(1816年)
李尧栋(1816年)
陈桂生(1816年-1820年)
魏元煜(1820年-1822年)
韩文绮(1822年-1824年)
张师诚(1824年-1825年)
陶澍(1825年-1830年)
卢坤(1830年)
程祖洛(1830年-1832年)
林则徐(1832年-年)
陈銮(1837年-年)
牛鉴(1838年-1839年)
裕谦(1839年-1841年)
梁章钜(1841年)
程矞采(1841年-1842年)
孙善宝(1842年-1845年)
李星沅(1845年-1846年)
陆建瀛(1846年-1849年)
傅绳勋(1849年-1851年)
杨文定(1851年-1853年)
许乃钊(1853年-1854年)
吉尔杭阿(1854年-1856年)
赵德辙(1856年-1858年)
徐有壬(1858年-1860年)
薛焕(1860年-1862年)
李鸿章(1862年-1867年)
郭柏荫(1867年)
李瀚章(1867年)
丁日昌(1867年-1870年)
张之万(1870年-1871年)
何璟(1871年-1873年)
张树声(1873年-1874年)
吴元炳(1874年-1881年)
黎培敬(1881年)
卫荣光(1881年-1886年)
嵩骏(1886年-1888年)
刚毅(1888年-1892年)
奎俊(1892年-1895年)
赵舒翘(1895年-1897年)
奎俊(1897年-1898年)
德寿(1898年-1899年)
鹿传霖(1899年-1900年)
松寿(1900年-1901年)
聂缉规(1901年)
恩寿(1901年-1904年)
端方(1904年)
陆元鼎(1904年-1906年)
陈夔龙(1906年-1907年)
张曾扬(1907年)
陈启泰(1907年-1909年)
瑞澄(1909年)
宝棻(1909年-1910年)
程德全(1910年-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