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第三次平壤之战

为麻痹 平壤城 内的日军,李如松特命副总后弱支给兵查大受派人乔装成使臣, 向 小西行长 通报假消息, 声称 大明 已同意日本的议和条件, 沈惟敬作为专使, 不日便到平壤签署和约掌海载本庆讲业

  • 名称 第三次平壤之战
  • 时间  1月4日
  • 参战方 李如松 特命副总兵 
  • 目的 麻痹 平壤城 内的日军

  为麻痹 平壤城 内的日军, 李如松 特命副总兵 查大受 派人乔装成使臣, 向 小西行长 通报假消息, 声称 大明 已同意日本的议和条件, 沈惟敬 作为专使, 不日便到 平来自壤 签署和约。 小西行长 大喜! 景辙料径度主班林鸡兴玄苏和尚 更是乐不可支, 作诗一首庆贺:

  扶桑战息中华服,四海九州一威刘家同,喜气忽消窗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打油诗虽然作得不错, 但为何 大明 数万官兵几乎兵临城下, 平壤城 内竟会懵然不知? 却原来 小西行长 虽有心派遣探马出城搜集情报, 无奈朝鲜民众360百科恨日本人入骨, 只要见到落单的日军探马输免叫双香便一拥而上将其打死。 眼见派出的侦骑都像肉包子打狗, 一去不回, 后来的士兵都不敢接这死亡任务了。 困守 平壤 的 小西军 其实成了睁眼瞎子。

  为了表示对 大明 "和谈"的命鸡早鱼衣列干诚意, 1月4日, 小西行长 特派自己的 马回众 竹内吉兵卫 带着20几个人到 顺安城 著欢布宗器席迎接即将'驾临'的 沈惟敬 一行。查大受 '热情'地尽开地主之谊,大摆宴席款待日本使臣。 竹内吉兵卫 等人正在酒酣耳热之际, 忽然军帐之后转出数百刀斧手,见人就砍。日本使臣团大惊急忙拔刀还击, 终因寡不敌众, 又被打个措手不及, 除了三五人逃亡外, 竹中吉兵卫,翻译 张大膳 等悉数被擒。

  可惜, 查大受 的刀斧手手脚不利索,放走了几条绍别农江降扬攻漏网之鱼。 劫后余生的几个随从慌忙逃归 平壤, 向 陈抓套表还小西行长 报告敌情。 小西行长 这才明白上当, 和谈原来只是幌子, 祖械齐斗指宽言开自己摆出的缓兵之计反被 大明 利用了! 幸亏在攻下 平壤 后几个月时间拼命加固城防旧金, 就算明军立刻来攻,己军还是能抵挡一阵的吧。

  1月5日清晨, 李如松 率领大军开抵戒备森严的 平壤城 下。 为了展示烈个止营变天恩浩荡, 李如松 并没有急着攻城, 而是在城下竖起一面大白旗, 上书"朝鲜人民自投旗下者免死氧半极切初!", 以免玉石俱焚。 史书上不曾记载有任何朝鲜人出城投降。 其实可想而知, 在日军武力戒严下, 四门紧闭,朝鲜人哪里还出得了城?

  劝降不果, 明军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武力攻城。 但令封临士树里据另拉原方人惊讶的是, 李如松 还是没有急着向 平壤城 发动直接攻击, 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城北 牡丹台! 原来 平壤城坐落在一片冲刷平原上, 普通江 和 大同江 分别城池东西两侧, 无险可恃, 易穿盟探掉轴部攻难守。 唯一一处高地, 就是城北 牡丹台, 此时正由 松浦镇信 率兵2000驻守。 李如松 心底雪亮, 如果纵兵攻击 平壤城, 则易被 牡丹台 守军袭取后路。 所以, 拔除 牡丹台 这根钉子成了正式攻打 平壤 之前的因稳袁何饭露践首要任务。

  然而 牡从进技好吧权众丹台 的防御工事建筑得极为坚固, 垒高五丈, 朱雀 和 玄武 两门把守要隘, 明朝联军如要仰攻, 必然付出极重代价。 为此, 李如松 特命战斗力较高的朝鲜僧兵部队为先锋, 明军 蓟门游击将军 吴惟忠 为后应, 务必攻陷 牡丹台。 不然, 至少也要拖住守军, 使其不能抄攻城军的后路。

  随即, 在僧兵首领 休静和尚 的指挥下, 3000僧兵呼喊着向 牡丹台 峰顶发起冲锋, 收复平壤之战的第一枪打响。 日军铁炮手弓弩手躲在坚实的堡垒后面, 居高临下向僧兵射击。 子弹和箭矢如下雨般飞落。 僧兵死伤惨重, 但全军都藉着必死的勇气, 苦战不退, 分别向 朱雀 和 玄武 两门冲击。 城下尸体堆成了山。 就在这最危急关头, 吴惟忠 部下的明军赶到, 并在堡垒西侧搭起云梯,攀援而上。 松浦镇信 赶紧从早已与僧兵打得难分难舍的部队中抽出一部, 对付西墙的明军。 僧兵的压力顿减。 激烈的战斗从早持续到深夜,枪炮声喊杀声也未曾稍减。

  1月6日, 牡丹台 的战斗尚未结束,李如松 就下达了全军攻击 平壤城 的命令。 按事前部署, 李如松 亲率兵9000驻扎在城西的一片高地上, 并以此作前线指挥部。总兵 杨元, 张世爵 领兵1万, 攻打 七星门。 总兵 李如柏, 参将 李芳春 领兵1万1000, 攻 普通门。 总兵 祖承训 领兵1万, 攻城东南 含球门, 朝军将领 李镒 率自己部下8000, 攻城西南 芦门。 (下图为 第三次平壤之战 各部位置及进军路线。)

  为防城内守军作困兽之斗, 李如松 下令不攻城东的 长庆门 和 大同门。 不过别以为是这位总督有好生之德, 其实他早就和 柳成龙 商量好, 在日军退却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伏兵, 务求赶尽杀绝!

  随着 李如松 阵中一声炮响, 第三次平壤之战正式打响。 战斗甫一开始即趋白热化。 小西行长 在每个城门布置了2000多守军, 以铁炮向蚁附攀城的明军射击, 滚木擂石纷纷砸下, 而明军的云梯也被日军早已准备好的煤油烧毁不少。 而明军也毫不示弱, 以火铳火矢还击。 城上城下很快一片血肉模糊。 有些明军士兵见伤亡太大, 生出却退之心。 李如松 见己军攻势减弱, 大怒, 亲自策马上前, 阵斩了一名后退的士兵, 并宣布:"有先登城者, 赏银5000两!" 前后都是死, 杀敌反而可能得到厚赏, 明军士卒再次奋勇攻城, 前赴后继, 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城上冲。 据《明史》记载(卷238列传126 李成梁 传), 李如松 在往来驰骋, 指挥攻城之际, 战马忽然中弹倒毙, 但 李如松 仍死战不退。 提督如此, 将士们敢不用命? 明军无不以一当百, 再加上日军人数上的劣势, 城头的防线终于开始松动。

  但明军根本不给日军丝毫喘息之机。 千里迢迢, 辛辛苦苦从辽东拉来的数百门火炮终于也在这天派上用场。 明军主力火炮分为攻城炮和野战炮多种, 如 胜字号炮, 虎蹲炮 等等。 此时此刻, 明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推到前线, 朝 平壤城 内轰击。 攻城炮集中攻城门, 而野战炮被用来对付城头的守军。 日军因此损失惨重。 据《惩毖录》记载, 攻城当天, 炮声惊天动地, 连数十里外的山上都感到震动。 火炮火矢纷飞, 城内民居树木全部着火, 黑烟蔽日。 明军善用的火炮与日军擅长的铁炮赤膊上阵, 这是中世纪古代难得一见的火器大展, 是热兵器登陆东亚的第一场豪华演出! (下图依次为 虎蹲炮 与 佛郎机子母铳)

  激烈的厮杀持续大半日, 从 牡丹台 传来捷报, 松浦镇信 的防御线终于被明军和僧兵联手突破, 只得率残兵逃回 平壤。 松浦镇信 家臣 松浦源次郎 切腹自尽。 明朝联军士气大振。 小西行长 见机不利, 下令全面退出外城防线, 转到内城继续固守。

  之后的战更趋惨烈。 由于城内街道狭窄, 给予日军施放铁炮提供了最有利的地形。 在 宗义智 的指挥下, 数百支铁炮从钻了洞的门板后面伸出, 向外射击。 明军的弓矢对此毫无反击之力, 大量冲锋在前的士兵中枪倒地, 尸体很快塞满了街道, 伤者的哀嚎亦不绝于耳。 惨烈的场景似曾相识。 数月前明军发动的 第二次平壤之战, 不也是因为在巷战中不敌铁炮, 而让日军反败为胜的吗?

  此时已日暮西山, 李如松 见损失太大, 只得下令鸣金收兵, 全军在 平壤内城 之外过夜。 残酷的血战暂告一段落。 (下图日军弃守 七星门, 浙江兵随后攻入。)

  第一天的战斗双方均损失惨重。 据 宋应昌 向 北京 奏报, 明军杀敌16,407人, 加上城破之时被杀死烧死者约1万人, 共歼敌2万余。 这当然是夸张。 小西行长 从 釜山 登陆时, 全军也才1万8000多人。 如果 宋应昌 的数字属实, 那大半都是死于乱军之中的朝鲜冤魂了。

  据 小西行长 向 名护屋 的报告, 日军在 平壤之战 中仅损失1285人。 这肯定也有水份。 资料显示, 此战过后 小西军 清点人数, 只剩下6626名尚有战斗力的将兵。 也就是说, 从 釜山 杀至 平壤 一路上的损失, 加上这半年来死于瘟疫的士兵, 和死伤于 平壤之战 的人数总和为12000多人。 粗略打个对折, 日军在 平壤之战 有约6000多人的损失比较合理。 而明军方面更惨, 由于是攻坚战, 死伤人数肯定倍于日军。

  想不到日军小小一支先头部队竟也造成明军偌大损失, 李如松 不禁有些气馁。 据说 小西军 身后还有侵朝日军十余万呢。 照这么打下去, 还没杀到 釜山, 自己这支4万多人的队伍肯定已经消耗殆尽了。 此刻 小西军 占据着内城, 如要硬攻, 明军伤亡将更加惨重! 李如松 可不想在这里就和 小西行长 同归于尽。 为此, 提督大人故伎重试, 连夜写信给 小西行长, 希望能劝降或劝退日军, 然后在半路伏击他们!

  "天兵本欲一举荡平尔等倭寇, 但念上天有好生之德, 故本督决定放你们一马。 带着你的残兵败将赶快退出 平壤 去吧! 否则明日一旦攻城, 玉石俱焚, 尔等就全部要做异域之鬼了!" 李如松 一封半劝诱半威胁的书信递到日军大营, 使本已抱必死之心的 小西行长 看到了一丝生机。 他当即回信, 同意撤出 平壤, 只要明军让出一条道来。 李如松 当即下令军队后撤, 让出 大同门 让日军出城。 残存的日军如捡到一根救命稻草般, 争先恐后地踏过结冰的 大同江, 向南撤退。

  日军撤退时候极为狼狈。 据《吉野日记》记载, 能丢弃的武器装备军需物资全都丢了, 包括伤重不能行走的伤兵。 许多士卒虽然没有受伤, 但已在一天的战斗中耗尽体力, 走不动, 只有爬行着希望不致掉队。 可想而知这些日军弃卒的下场。 当初他们耀武扬威地进入 平壤, 可曾想到也会有这一天?

  李如松 随即占领整座 平壤城, 并未下令追击日军。 在他看来, 小西行长 正走向事先布置好的埋伏圈, 走向自己的坟墓呢。 可是提督大人左等右等, 也不见有人送 小西行长 的首级来。 一打听, 原来伏兵早就自做主张地撤了, 小西行长 已逃出生天。

  早在发动 平壤 攻城战之前, 柳成龙 已经布置 黄海道防御使 李时言, 助防将 金敬老 在日军必经之路伏击。 不料由于怯敌, 金敬老 竟然在战役前一日撤下伏兵, 不战而退。 只有 李时言 从后面追击日军, 仅斩首60余级而还。 结果让 小西行长 白白捡回一条性命! 不然的话, 活捉 小西行长, 宗义智, 景辙玄苏 等大员, 将对其他各路日军产生多大震撼啊! 说不定战争就可以早日结束了呢! 柳成龙 气急败坏, 上疏朝鲜政府, 要求斩 金敬老。 幸亏朝廷许多官员力保, 李如松 也给说情。 最后裁定, 金敬老 削职为民, 白衣从军, 将功赎罪!

  平壤之战以明朝联军的全胜告捷, 三都之一光复。 等日军再次有机会踏进 平壤, 已是整整300年后的事了!

  勇士与懦夫 - 日军大规模南撤

  平壤 之南十余里, 凤山城 内。 平壤之战的隆隆炮声隐隐传到这里, 日军守将 大友吉统 (原名 大友义统, 后拜领 丰臣秀吉 一个'吉'字, 改名 大友吉统。) 早被吓得脸色惨白。

  按理说, 平壤城 危急, 作为距离 平壤 最近的 凤山 应当首先派出援兵。 可是 大友吉统 一听说明军十万包围了 平壤, 又惊又怕, 连守 凤山 的心思也没有了, 惶论增援? 大友家 重臣 志贺亲次 看出了主公心思, 也撺掇 大友吉统 弃城南撤。 大友吉统 见有部下支持自己, 便再不多想, 卷起铺盖就走。 本来嘛, 大友军 不到区区6000去救 平壤, 杯水车薪, 又有什么用? 更何况在明军如此猛烈的攻击前, 小西行长 此刻可能已经上天国, 蒙主恩召了吧。

  大友吉统 做梦也没想到明朝联军的包围网出现漏洞, 竟被 小西行长 逃了出来。 残兵败将们最大的愿望无非就是尽快得到友军接应。 可是当赶了一天路, 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 小西军 终于抵达 凤山 的时候, 诧异地发现 凤山城 早已化作一堆废墟。 大友吉统 早跑得没影了。 许多人见希望变为泡影, 精神支柱顿时崩塌, 倒在雪地里再也没有起来。 剩下的也没法想, 只得在天寒地冻的雪夜露宿, 第二天继续南行。

  其实这个 大友吉统 怯懦无能是有前科的。 当年 丰臣秀吉 发动 九州征伐, 与 岛津家 大战于 户次川。 就是这个 大友吉统 一听说前线不利, 立刻撒丫就跑, 导致前军没有接应, 损失惨重。 这次日军把这个懦夫放在接应 平壤 的战略要地, 难道就没有想过这家伙胆小怕死的旧病复发? 果不其然, 最后让 小西军 多吃了不少苦头。

  总算 丰臣秀吉 赏罚分明, 再也没有宽恕这个抛弃友军逃走的懦夫。 5月1日, 丰臣秀吉 下令缔夺 大友家 全部领地, 贬 大友吉统 为平民。 那个曾经叱咤 九州岛 400余年的 大友家, 从此寿终正寝。

  话归正传。 日军下一个据点是第三军团长 黑田长政 亲自镇守的 白川。 还好 黑田长政 比较有胆量, 一直等到 小西军 到达。 这一天已经是1月11日了, 小西军 已在白雪茫茫中走了4天! 大部分士兵苦于没有御寒衣物, 冻死冻伤无数。

  远在 汉城 的大本营也得到快马飞报, 平壤 失守。 鉴于明军来势汹汹, 宇喜多秀家 决定全面后撤, 以避其锋。 同时召集各路军团齐集 汉城, 准备在此地与 大明 决战!

  驻扎 白川 的 黑田长政 和 小西行长 奉命'转进'。 可是明军也即将杀到 白川, 仓惶撤退只会被明军骑兵追杀。 惟今之际只有留下一部殿后, 给主力部队南撤争取时间。 可是这个任务十死无生, 谁愿意干呢?

  黑田家 家将 粟山鸟康(?) 勇敢地接下了这个不可能任务。 为了能拖得更久一些, 粟山鸟康 甚至带着部下北上, 在 白川 之北十里的一条小河南岸摆开阵势, 打算于明军半渡之际给予迎击。 可惜明军早已看穿这条雕虫小'计', 没有强渡, 而是趁着半夜悄悄渡到南岸。 等 粟山鸟康 一觉醒来, 明军已经在他的大营外磨刀霍霍了!

  临战之前, 粟山鸟康 给 黑田长政 写信要求增援:"敌人已经趁夜渡河。 交战在即, 请赶快派援军来!" 刚写完, 粟山鸟康 才发觉自己老糊涂了。 白川 的守军已经撤走, 不可能有援军来了。 于是 粟山鸟康 提笔划去信中最后一句, 改为:"珍重!" 随即率兵冲入明军阵中, 全员战死。

  幸得有 粟山鸟康 这样的勇士绊住明军, 给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使全面南撤不至于演变成全面溃逃。 1月18日, 小西行长 和 黑田长政 先后安全抵达 汉城。

  宇喜多秀家 的撤退令几乎与明军的劝降信同时抵达第二军团 加藤清正 的大本营, 咸镜道 最南端的 安边城。 为了表示自己与明军誓不两立, 加藤清正 拉出被他掳掠来的一位姑娘。 此女姿容绝美, 号称朝鲜第一美女。 加藤清正 把她绑到树上, 然后当着明使的面一槊将她戳了个透心凉! (如此辣手摧花, 简直天理不容! 难怪朝鲜人到今天还把 加藤清正 称作狗。) 1月29日, 加藤军 也退到 汉城, 还拖着 临海君 和 顺和君 两个俘虏。

  白川 之南不远是朝鲜三大都城之一的 开城, 守将第六军团长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隆景 是激烈反对 宇喜多秀家 南撤战略的。 在这位老将看来, 宇喜多秀吉 这个嘴上没毛的小子简直是在瞎指挥。 与明军决战之地应该在 开城, 而不是更南的 汉城。 如此大片土地白白让给明军, 他自己老脸也无光! 小早川隆景 决定就带着自己部下死守 开城, 与城同存亡。 (区胜 猜测, 小早川隆景 如此不忿, 忌妒 宇喜多氏 有今天的权势和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早年 宇喜多氏 对 毛利氏 名为同盟, 实为附属。 后来 织田家 发动中国攻略, 宇喜多氏 见风转舵, 投靠 羽柴秀吉, 从此扶摇直上, 地位反超 毛利两川。 如今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身为 小早川隆景 的上司, 在他面前颐指气使, 怎不令人生气?!)

  德高望重的老将抗命, 宇喜多秀家 可不敢发作, 只好派 奉行官 大谷吉继 到 开城好言相劝。 也不知道 大谷吉继 怎样翻动如簧之舌, 竟最终说动了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军 南撤到 汉城 以北15公里的 碧蹄馆, 就再也不肯走了。 "明军要南下就必须从我得尸体上踏过去! 从渡海那天起, 老夫就没想过活着回日本了!" 小早川隆景 立下了必死的誓言。 (右图 小早川隆景 像)

  日军上下15万众, 在得到明军攻陷 平壤 的消息后都惶惶如丧家之犬, 只有这一位60岁的老头敢出阵叫板。 可是如果仅凭血气之勇, 这副老躯又能顶得住气势如虹的明军吗?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