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鳍脚亚目

鳍脚亚目原为鳍脚目,现已归入食肉目。是水栖性的食肉动物,牙齿和考沿陆栖的食肉动物相似,但是成鳍状,身体纺锤型,非常适于游泳。鳍脚类平时生活在水中,在水中觅食,但是需要在陆地上繁殖,也在陆地上休息。鳍脚类通常在繁殖期成大群云集在岸边,为一雄多雌制 

  • 中文名称 鳍脚亚目
  • 拉丁学名 pinnipedia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总体介绍

  鳍脚类身上有厚的脂肪层或者毛皮来抵御海水的寒冷,而人们常为了获得脂肪和毛皮而对其大量捕杀,而鳍脚类在繁殖期云集在岸边的习性也使其容易遭到捕杀,因此现在不少种类均处于濒危状预其稳镇热甲队船哥态,有些种类可能已经灭绝。鳍脚类现存有三个科,这三个科可以归于两大类,海狮科otariidae和海象科怎轮脱信odobenidae又称耳海豹类,有小的外耳壳,来自肺活量大,氧气多储存于肺中,游泳时主要靠前肢360百科推动,在陆地行走针坏时后肢向前折叠,靠四肢行走,可能起源于熊类;海豹科phocid比友支费加陈检服绿ae又称无耳海豹类,无含期发输外耳,肺活量小,氧文探输市众察饭气多储存于血液中,适合深潜,游泳时主要用后肢推动,在陆地行走时后肢不能向前折叠,需要靠身体蠕动来行走,比较笨拙,可能起源于鼬类。鳍脚类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但豹海豹和某些海狮等也捕食海鸟或其它海兽。

鳍脚亚目

分类介绍

海象科(Odobenidae)

  仅1属1种,即海象Odobenus rosma压直马发信rus。分布于北冰洋海域。因其长达30~40厘米的上犬齿,突出口外形成獠牙,与象牙相似而得名。雄性体长330~360厘米,体重约1000~1300千克。雌性体长约换苏除饭族300厘米,体重仅及雄者之半;体型呈纺锤状;皮肤粗而厚、皮下脂肪厚达10~根千乐江探难跳院响需15厘米,皮上多皱,裸而无毛,灰黄色;四肢宽大,肥厚,呈鳍状,借鳍状肢支撑可在陆地上移重绍今管镇独夜动;颈部粗,吻部有很多硬毛。群居,常数1温以0只或100~200只同栖在一起。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在水中较活跃,力大又善于游泳,能在水中潜伏很久才上到水面呼吸。獠牙是自卫的武器,又可用以攀登冰丘和挖掘食物环呼专含色江命协径煤。从沙滩泥中掘出蚌、蛤、虾、蟹等作为主食,有时也吃鱼和水中的嫩植物,甚至捕争色食海豹。食量较大,每天可食鱼50千克。合群本能较强,当受到猎捕小艇攻击时,可以联合防御甚至使小艇覆没。数量逐渐稀少,分布范围缩小显攻味销到极地附近的海岸或浮冰上。

友领苏推肥皮算万万物绝鳍脚亚目

海狮科

  又名海狗科(Otariidae)。包括:海狗亚科 (Arctocephalinae)以及海狮亚科(Otariinae),有6属14种。主要分布温带海域。海生食肉兽,体型纺锤状;牙齿与陆栖食肉兽相似地大消万械激活,但犬齿、裂齿等分化不明显;肢呈鳍状,大部隐于皮下,后肢遥在体的后端与发达的尾部连在一起为主要游泳器官;趾间具蹼,前肢第一趾最长,后肢第一、五两趾较中央的三趾长陆地行动较灵活。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雌雄两性体型大小差别显著,雄性一般大于雌性一倍左右。繁殖时期在海岛岸边或浮冰上进行交配、育幼和换毛。多具集群性,一雄多雌制,雄兽往往为争偶尔相互争斗。我国有2属2种。北海狮(斯氏海狮)Eumetopias jubatus分布于北太平洋,是分布最北者,也是最大者,雄兽体重可达1吨。海狗(腽肭兽)Callorhinus ursinus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毛皮质量佳,我国称为海龙皮,雄兽阴茎作为名贵中药,称"海狗肾"或"腽肭脐",因此遭到大量的捕杀,处于濒危状态。有些种类是海洋馆常见的表演动物。

海豹科(Phocidae)

  身体肥胖而圆,皮下有厚脂肪层,体型呈纺锤状;头圆,颈粗,头上无外耳壳;四肢短而宽,具5趾,均呈鳍状,但后肢和尾相连在一起,永远向后,故上陆后不能步行;牙齿尖利。在水内能灵活上升到水面呼吸,俯仰均能游泳,但上陆后则行动缓慢、笨拙,只能匍匐蠕动,拖曳前进。以鱼类为主食,兼食贝类。在沿岸、岛屿或冰块上繁殖,每胎1仔,初生幼兽多遍体白色,为天然保护色。我国有3属3种。斑海豹(港海豹)Phoca largha为我国辽宁、山东等省沿岸最常见种类,体长1~1.5米,体重50千克。海豹皮和油脂均可利用,因此常遭捕杀,数量减少。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为最大的种类,雄性体长6米,体重达3吨,并有长30厘米的鼻子,可以自由伸缩,分布于南太平洋和南极,一雄多雌制。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