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永靖傩舞

永靖傩舞戏俗称跳会,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传统民俗舞蹈。目前主要流传于小积袁设每章绝行汽石山一带的杨塔、王台、红泉等乡村。永靖傩舞队由会首、旗手、锣鼓、面具等六十多人组成。四名会首,一般来自都是跳会的能手。他们身着八卦360百科衣,手握"开天斧",走在队形最前面。旗手们头戴红缨鞑帽、身穿长袍彩服,随着会首的方位变化,口中不时地发出"好好呀呀、好好呀呀"的喝声。锣鼓奏"舞会"音乐。旗手的队形变化有"三回九转"、"跑大圈"、"跳方阵"等。

  • 中文名称 永靖傩舞
  • 俗称 跳会
  • 目前主要流传 小积石山一带的杨塔、王台
  • 功能 驱鬼逐疫、祭祀功能

起源

  傩,由来已久,《论语乡党》说:"孔子见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阶",可见其对傩的敬重。《续修导河县志》载:"遇丰年,则扮演社火,即乡人傩之遗意。"清康熙时汪元綗有诗云:"社鼓逢逢禳赛时,青旗白马二郎祠。踏歌游女知多少,齐唱迎神舞拓枝。"诗中描写的正是来自傩舞戏的盛况。

  另据明《河州施蒸护志》记载和永靖民间传说:古时,永靖黄河以南地区气候凉,无夏粮。每当河北地区的微底谁麦熟时,河南的吐蕃人乘天黑之机,渡河来抢收麦子。当地人便想出一个对付的办法:戴上牛头马面的面具来进行吓唬,吐蕃人见之以为是神兵天将相助,慌忙逃回南岸,再也不敢来抢收麦子了。从此,每当丰收年景,这里形成了戴面具跳会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是进行人类学、宗教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活化石"。永靖傩舞,与遗存于四川、云贵地区的傩文化非常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脸子(面具)有刘备、关羽、张飞、360百科周仓、曹操、蔡阳、吕布、貂脚则活到蝉、三眼二郎、李存孝、笑和尚、阴阳、猴、老虎、场前良死专导片领推牛、马及红、绿二鬼等24面。面具是傩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架否但玉威职这非意所民谚云:"松树湾的《武将》、焦家庙的《杀虎将》、三角庙的《独戏》、果园四庙的《四不像》。"这说明永靖傩舞戏表演的剧目丰富,形式多样。从其演出的内容可胞要陈敌感投金践认续分为歌舞型、戏剧型、杂耍型3种。歌舞型以歌唱舞蹈和锣鼓伴奏为表现形式,有《斩貂蝉》《二郎降猴》《方四升水娘》等。戏剧型用人秋美怀烈生刚次仍罗物之间的道白及简单唱腔展开故事,交战时用锣、鼓、钹助威。每剧演出时间较长,保留着早期戏剧的雏形。主要剧目有《五将》《李存孝打虎》《出五关》等。杂耍型的面具造型滑劳米维满仅高你宗策运稽,人物插科打诨,内容幽默可笑,观之令人捧腹。主要有织曲差件今划训氢《笑和尚赶过雨》《庄稼人》《小鬼》等剧目。

现状

  永靖傩舞钟周海范环黄河三峡之灵秀,展现出华夏民族的古风。2005年,永靖县傩舞表演队应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组委会邀请,赴南昌表演,荣获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展演银奖,并在艺术周大型民间艺术踩街活动中获优秀表演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