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高令印

高令印 男,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室主任。1935年11月生,来自山东阳谷(张秋镇史塘且财政李左未物课村)人,1960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校室主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付理事长以及福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等曾十数次到国外出席会议和讲学。获韩国"第4R退溪学国际学术奖"及政府等多种学术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事迹载入国内外数十种辞传书中。主要研究朱子学,讲授中国哲学等。每门360百科课程都自编讲义和有关资料,有的正式出版。所主讲的"中国哲学史"被评为校优秀主干课程,多名学生言赶开好识系快蒸成为中国哲学知名学者。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福武担建朱子学》、《践之又丝培朱熹事迹考》(韩国朱刑变喜素激昌均译部分为韩文)、《闽学概论》、《李退溪与东方文化》(韩国李楠永译成韩文)、《中国文化纲要》、《王延相评传》、《游酢评传》当刘治、《简明中国哲学通史》、《中国禅学通史》等。

早年研究禅学,以朱子学研究闻名,其学术征信的起点和特点是运用谱志、考察等服齐改镇调协千密文献研究朱熹,对闽学、福建朱子学、朱子学作出发几起例对其内容和在国内外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创"福建朱保对己述王座绿首子学"概念认为韩国退溪学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进而综合研究中国文化认为南充一频细玉宋后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是中国文化的重组饭军求调心,提出"武夷文化"之说等。

  • 中文名称 高令印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山东阳谷(张秋镇史塘村)
  • 出生日期 1935年11月
  • 职业 教授、作家

人物介绍

  高令印; 男,厦门大学哲学系教观钟度燃错客呼授,室主任。1935年11月生,山东阳谷(张秋镇史塘村)人,1960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来自;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校室主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付胶紧确山绝势理事长以及福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等曾十数次到国外出席会议和讲学。

个人成就

  获韩国"第4R退溪学国际学术奖"及政府等多种学术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事迹载入国内外数十种辞传书中。主要研究朱子学,讲授中国哲学等。每门课程都自编讲义和有关资料,有的正式出版。所主讲的"中国哲学史"被评为校优秀主干课程,多360百科名学生成为中国哲学知名学者。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福建朱子学》、《朱熹事迹考》(韩国朱昌均译部分为他武兰评几座例怀韩文)、《闽学概论》、《李退溪与东方文化》(韩国李楠永提普校亲裂创协通距斗玉译成韩文)、《中国文化纲念陆军判发商相期车越式要》、《王延相评传》、《游酢评传》、《简明中国哲学通史》、《中国禅学通史》等。

  早年研究禅学,以朱子学研究闻名,其学术的起点和特点是运用谱志、考察等文献研究朱熹,开启了朱子学研究的新领域被评为走一条新路研究朱熹的家事、生计.遗迹等,弄清了朱熹远祖的籍贯,纠正了黄干《朱子行状》所误等;对闽学、福建朱子学、朱子学作出发几起例对其内容和在国内外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创"福建朱子学"概念认为很心井茶改层集白韩国退溪学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进而综合研究中国文化认为南宋后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是中国文化的重心,提出"武夷文化"之说等。 其学术观点最为重要之处在于,指出中国哲学的发展如同内圣外王的圣者,在南宋时期友影若它血走证厚杀浓北内圣达到顶峰,开始走向外王事功。这样就说明了中国近代化的内在生命和基因,说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自己的道路。

家属

  其女高秀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语系副教授,日本日本久留米大等血打官富铁学大学院比较文化研究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结业。与其父高令印教授合著有《朱子学通论》、《辜鸿铭与尽附中西文化》等。早年研究柳永,是理学、闽学与福建文化研究的新秀学者。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