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即陕陌。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西周周成王时,周、召二公分治之地。
《括地志来自》:"分陕从原为界。"或科谓"陕"当作"郏",即雒邑王城。
- 中文名称 陕原
- 类型 古地名
- 今 河南陕县西南
- 记载 《括地志》
历来自史变革
"陕,隘也",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
陕县县境触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固以"陕"为名。
一说周成王时,周公、召公以陕塬为界,分陕而治,故名。
呼协八据后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出现村落。
西周子超终写别时,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先利起备焦,是为焦国;又封360百科虢仲于陕。是为虢国。
战国时,始属晋,后归魏,部分又为韩国属地。
秦付嚷永叠土煤几生孝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陕县。
绍办势导衣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陕州。
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均属陕州。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升直隶州。公元1913年废州置县。公元1928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1932年属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区管辖。其间陕县均为行政公署驻地。
1949年5月,陕县解放,归属河南省陕州专员公署管辖。 1952年4月,陕州、洛阳两专区合并,归洛阳专属领导。1959年,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动工兴建。陕县与三门霉艰峡己懂束市合并。1961年10月与三门峡市分开办公辩说霸定。1962年3月恢或校无道歌万求质复陕县建置,县委、县政府设于三门峡市。1986年4月,洛阳专区撤销。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1994年5月,陕县县委、县政府迁址三门峡西温塘村。1995年,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牛碑巴准,大营乡和紧西张村乡撤乡设镇。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陕县人民政府从三门峡市区迁至陕县大营镇温塘村。
2000年,陕县辖4个出敌言部且阿根宜激植镇、13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向利敌交除帮与毛广、宜村乡、菜园乡、东凡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柴洼乡、大延洼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3863人,其中:大营镇 48546人、原店镇 33143人、西张村镇 30952人、观音堂镇 28913人、张汴乡 12343人、张湾乡 242者大游98人、宜村乡 22衣矛袁入五715人、菜园乡 22086人、东凡乡 14604人、张茅乡 21283人、王家后乡 9330人、硖石乡 15367人、柴洼乡 9514人、大延洼轻几煤美商陆良海短飞乡 9151人、西李村乡 22730人雄棕禁、宫前乡 14871人、店子乡 4007人。2005年,陕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延洼乡并入观音击项阿议式危笔器特压土堂镇,撤销柴洼乡并越入王家后乡,撤销东凡乡并入菜园乡,撤销宜村乡并入西张村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陕县辖4个镇、9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西李村她指总因十破乡、宫前乡、店子乡,共有9个居间求斗沉示态区费特识孙委会、263个村委会,223利型队教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4910人。
周成王以"陕原"(今河南陕县西南)为界,原东为周公封地,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戏棵笑以东为"陕东",陕原以西为"陕西"。"陕东"这一带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被"河南"这一称呼所取代。以行政区命名始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设陕西行中书省,明清为陕西省,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