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秋夕》,明末清初屈大均所作的五言古诗,风格委婉,很含蓄,轻灵飘逸,表达了异乡孤寂,思归故里的情感。
- 名称 摄山秋夕
- 年代 明末清初
- 作者 屈大均
- 体裁 五言古诗
- 风格 委婉,很含蓄,轻灵飘逸
作品原文
摄山秋夕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①。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②。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③。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④。
作品注释
①"叶落"句:谓来自即使树叶落地,也会使360百科鸟儿受惊。写树林静极,落叶之声亦很明显会惊动宿鸟。暗喻生活在满族人统治下,人们坐立不安,一夕数惊的精神状态。别有深意。
②"一证后响印企式甲处皮无助夜"句:谓松涛阵阵,疑是风雨到来。不知句:谓不知月亮已升在山头。
③"松门"句:谓打开松木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句:谓潭水显得格外空阔明澈。
④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晋郭璞《玄中记》中载"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鸣。"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肥独这破查领再妒天鸡"即指此。远征:远途,远方,流落在遥远的地方。
作品简析
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市东郊,为江南佛教名山。山中有栖霞寺,旧称十大丛林之一,今存。栖霞寺历经兴废,现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又有栖霞山佛学院,极著名。今种游历江浙时,曾在此有较长时间的居留。这首诗写今种隐居于摄山时,某秋日之夜的见闻。作者用精炼的笔墨,描写了摄山秋夜的林木、归鸟、风雨、山月。其景自然清新、北延啊模金互生动诱人。主要却是抒写诗人异乡孤寂,思归故里的深挚情怀。诗写得很委婉,很含蓄,哪眼措背首下轻灵飘逸,娟秀隽永。在屈大均(今种禅师)大多骨力排奡、慷慨悲壮的诗篇中,别具一格,别有风味。
作者简介
屈大均
来自(1630-16话垂细括尽由培种能简96)明清之际诗人、诗论家。原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沙亭乡(今番禺新造镇思贤村)人。曾参加陈邦彦等发动的抗清队伍,360百科后为避祸,削发为僧,在番禺雷峰寺出家,法名今种。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曾在广州创立西园诗社,他总结了岭南诗歌发展的源流,使之得以弘扬。其诗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深厚的民族感情、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著作有《易外》、设服官客自《翁山诗外》、《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30余种。他撰写的《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