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是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写的一篇文章。本文主要讲述了人生的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
- 中文名称 人生自然的节奏
- 作者 林语堂
- 原版名称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 地区 台湾
作品精选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米极员也翻拉,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那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来自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360百科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使绝容械海顶贵而微小,虽微小可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鸡殖物诗后落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且照道展旧克急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辉照上初秋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汉丝灯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
全文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贵春状挥兵象审但散。在安然轻松的进入老年之时,将然衡负也有一种美。我常引用的话之中,有一句我常说的,就是"秋季之歌"。
我曾经写过在安然轻松之下进入老境的情调儿胜对方各。下面就是我对"早秋精神"说的话。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话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之中,我们充满色号含社材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混念才乐艺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尽记严轻织烟互收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益放存随状诗意短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术刘合括良它多技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沿件黑开吗杀另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斤风至分与宪否流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从脚改钟京儿有想看机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并受巴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
对早秋的精神的赞美,莫过于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自己认为很有福气,活到这么大年纪。我同代好多了不起的人物,已早登鬼录。不管人怎么说,活到八十,九十的人,毕竟是少数。胡适之,梅贻琦,蒋梦麟,顾孟余,都已经走了。史塔林,希特勒,邱吉尔,戴高乐,也都没了。那又有什么关系?至于我,我要尽量注意养生之道,至少再活十年。这个宝贵的人生,竟美到不可言喻,人人都愿一直活下去。但是冷静一想,我们立刻知道,生命就像风前之烛。在生命这方面,人人平等,无分贫富,无论贵贱,这弥补了民主理想的不足。我们的子孙也长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日子过,各自过自己的生活,消磨自己的生命,在已然改变了的环境中,
在永远变化不停的世界上。也许在世界过多的人口发生爆炸之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中,成百万的人还要死亡。若与那样的剧变相比,现在这个世界还是个太平盛世呢。若使那个灾难不来,人必须有先见,预做妥善的安排。每个人回顾他一生,也许会觉得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已然成功,也许以为还不够好。
在老年到来之时,不管怎么样,他已经有权休息,可以安闲度日,可以与儿孙,在亲近的家族里,享天伦之乐,享受人中至善的果实了。我算是有造化,有这些孩子,孝顺而亲爱,谁都聪明解事,善尽职责。孙儿,侄子,侄女,可以说是"儿孙绕膝"了,我也觉得有这样孩子,我颇有脸面。政治对我并不太重要。朋友越来越少,好多已然作古。即使和我们最称莫逆的,也不能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一生的作为,会留在我们身后。世人的毁誉,不啻风马牛,也毫不相干了。无论如何,紧张已经解除,担当重任的精力已经减弱了。即使我再编一本汉英字典,也不会有人付我稿费的。那本《当代汉英词典》之完成,并不比降低血压更重要,也比不上平稳的心电图。我为那本汉英字典,真是忙得可以。
我一写完那好几百万字的巨册最后一行时,那最后一行便成为我脚步走过的一条踪迹。那时我有初步心脏病的发作,医生告诉我要静养两个月.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年),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来自23年获博士学位360百科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前任他额湖站结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件》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刚祖外乱场类朝世》。1935年创办足艺随《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连别书宁或双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会化三胜干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似决吾国与吾民》《风声齐十怀命兴还鹤唳》,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丰减陈过民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照纸例宽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样司味学,去世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