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青铜甬钟

1978年1细帮曲2月,在福建省建瓯小桥乡阳泽村北黄科山的西坡出土,距地表仅25厘米左右乐革细交再皇令,农民开垦茶园时发现,钟口朝下,附近没有发现其它遗址和遗物。青铜甬钟是我国商周以来流行的一种打击乐器。它们大小成编,来自配套使用,和青铜鼎一样,代表着一定的身份等级标准,几乎贯穿了整个奴隶制社会。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岭360百科南地区也曾流行过青铜甬钟。

  • 中文名 青铜甬钟
  • 重 100.35公斤
  • 通高 76.8厘米
  • 甬长 29.8厘米

  详细介绍

早久  该钟重100.35公斤,来自通高76.8厘米、甬长2360百科9.8厘米,作圆筒状,中空与钟腹相通,甬端未封口,直径10.5厘米、壁厚0.8厘米。距离甬端三分之二处有凸出的斡,斡径1语群南品爱来势每处4.4厘米,斡带宽7.8厘米,斡上无旋。平舞,舞纵24.5厘米,横42厘米。侈铣,铣间56.6厘米。鼓间33.9厘米。子微上剜,厚2.2厘米。

青铜初止友拉几班甬钟

  此钟双范合铸,两栾有明显的范痕,斡带内壁残留内模。钟体两面纹饰相同,无铭文。每面各有圆枚18个,左右各列3行,每行3个,中间无钲间。枚上半球状,直径3.5厘米,高2厘米。饰涡纹,纹上出景作乳头状,高0.8厘米。铜钟通体布满以云雷纹为母题的纹饰。甬上部两面各饰兽目1对,与云雷纹组成变形的兽面纹。斡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纹。甬与舞面连接处饰卷云续算短鲜纹一周。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4组。钟面各部份都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正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有较浅细的云雷纹组成的图速些世探过案代兽面纹。内壁光素。钟口内沿以粗三角棱一道为界。

  据考古工作者鉴定,此钟应为西周早期铸品。在福建还是首次出土,是解放后我国出土的西周铜钟中型体最棉评械固大的一件。现由福建省博物馆收存,县博物馆存有石膏复制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