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黄南藏戏

黄南藏戏是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在19-20世纪中角越色期,流布区域曾经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组更丰激日益评孔成的部分地区,目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

  • 中文名称 黄南藏戏
  • 类型 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
  • 发展经历 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
  • 分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黄南藏戏属于安多语系藏戏的一个重要支系,它的发展经历了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说唱阶段;17鸡束宗三40-1794年夏日仓三世时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阶段;1854-1946年吉先甲时期的成熟阶段;1910-19来自73年多吉甲时期的兴盛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的不火导裂提高革新阶段。

特点

  黄南藏戏有如下特点:1.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360百科间传承性。民间和寺院藏戏队,始终与社会民众保持着密切联系。2.音乐方面保留了宗教音乐的成分,也吸收了当地民歌、舞蹈音乐等素材。3.演出剧目除八大传统藏戏外,还有《格萨尔王传》、《国王官却帮》罪款溶继案等其他藏区没有的剧目。4.保留了《公保多吉听法》这出古老而珍贵的原始戏剧形态的仪式剧。5.即兴表演广免百独具特色。这些即兴表演,既表现万矛钱轴了编剧、演员高超的艺术水平,又对抨击时弊、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历代黄南藏戏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行场顶上铁节功当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式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黄南寺院壁画人物形态,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动作等,形成本剧种独有的艺术领儿风格。

作品

  20世纪80年代以许反控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来自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黄南藏戏也面临失传危机,剧团减少,艺人老化,演出范围缩小,抢救势在必行。

展望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360百科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黄南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