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云,广东海南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进士,同年出任盐城县知县,万历十三年卸任。他在盐城任职6年多时间,留下了许多让后人难以忘怀的业绩。第一部《盐城县志》,是他主持修纂的,他后来升任户部主事。
- 中文名称 杨瑞云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广东海南
- 代表作品 《盐城县志》
人物生平
来自盐城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职齐读香,地势低洼,人称锅底洼。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改道南行后,黄、淮经常交替为患,盐城境内水灾频频规种乎待育情前玉脱团用发生。在杨瑞云任职前及任职期间,就连年发生灾害。万历元年,淮水暴发,房屋农田被淹没,人畜伤亡无数。万历二年,海啸陡起,淮水并溢。万历三年,运础吗河于清水潭、高家堰决堤十多次,盐城境内一片汪洋东。万历四年,运河决清水潭,黄360百科淮交溢,海啸陡起。万历五年闰八月,水大溢,乡民的学房屋、田地淹没殆尽,百姓纷纷逃离。万历六年,大水灾。次年,大饥荒,田园荒芜,各业凋敝。杨瑞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任。
人物事迹
摆在杨瑞云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计筹措银两,赈济灾民,使灾民有个基本的生存条件。当年,他就筹银800两,赈济灾民万余人。第二年,又筹集2500两,赈济灾民28000余人,其中,多次自理赎金,并拿出自己的薪俸。万历九年六月大雨,禾稼几没,杨瑞云呈模肉二断太解接己座脸地请都御史凌云翼等筹赈数千,并决定宽赋税,有的田租打折征收,有的索性停征,本县所存积谷悉数拨出。除自筹赈金300革越标迫处川调0多两外,又呈请朝廷拨组等议乡云明缺浓宁够银1500两再赈。
除赈济银两外,他磁执粒草宗率河还为灾民解决幼畜、生产工具等困难,鼓励流民复归。仅万历八速会爱构想祖七年至九年,就招抚3461户排现息9696人,占全县总户数的一半以上。
盐城县境内射阳湖为古代泻湖的一部分,承担调节水源袁路太照、农田灌溉的任务。但至办使今赶黄河改道后,泥沙大量淤积江穿投止侵粉病。特别是嘉靖、隆庆之后,湖渐家孙载相热国音淤浅,水道堵塞,为害附近州县。万历九年,杨瑞云上报都御史凌云翼,呈请疏粮球唱很素官房浚,得朝廷批准,拨银30促就神苏教围00两。杨瑞云亲自勘查,督工还飞粉什分开浚,由庙湾新丰市入海,使诸水始有所归,其后,水灾渐轻。百姓为彰其功德,在射阳湖畔建杨公墩以示纪念。
为防海潮倒灌,万历八年,杨瑞云又于盐城东门外建石达闸,保护范公堤内农田不受海水漫溢之苦。盐城城池,宋时修土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砖城,但只有东西北之朝阳门、安泰门、拱斗门,唯无南门。而城之东南隅居民集中,生活诸多不便,杨瑞云决定另辟南门迎熏门,建楼阁三间,题匾"淮扬一览",为盐城一大景观。盐城城内原有正学书院,于是,于万历十一年建西书院。万历八年,建潘公生祠,纪念工部尚书兼总河大臣潘季驯。万历九年,重修陆秀夫祠,并题写了声情并茂的题词。万历九年,建便民仓91间,积存稻谷以备荒。同年,重修养挤院,使孤老无靠者有所养。
杨瑞云任职当年,及设局撰修县志,至万历十一年春,志成,刻印问世,这是盐城见之于史、现存于世的最早的一部县志。全志正文设地理、建置、民事、秩官、名宦、选举、人物、纶音、艺文志一、艺文志二共10卷,全志近6万字,体例完备,资料翔实,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