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屈家营音乐会

冀中笙管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河北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传统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来自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360百科作,认定屈家营音乐会保护单位为固安县文化馆。

  • 中文名称 屈家营音乐会
  • 地区 冀中平原
  • 类型 鼓吹乐品种

表演

  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笙管乐"的主要组成部分。"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各地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福游持在本地祭祀、礼仪、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传承。

  屈家营村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是华北平原一个历史久远、民风质朴的小乡村。"屈家营音乐会"为民间笙管乐,相传源于元明之际的寺院佛教音乐,它既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兼备南方音乐的婉转清幽,主要用于祭祀和丧礼仪式,有管、笛、笙、云锣等传杂受院号冲防排渐快式统乐器,"工尺" 方式记谱,传承至今。屈家营音乐的乐队编制固定,24名乐手演奏为"满棚"音乐,12名乐手演奏来自为"半棚"音乐。现存赶验校精眼买使获德若油《玉芙蓉》等十三支套曲、《金字经》等七支大板曲、《五圣佛》等二十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屈家营音乐会历史悠久,相传系以师旷为祖师。"音乐会"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习学者须背会所有曲牌方可接触乐器。屈家营笙管乐曲目丰富,乐谱完整,乐手技艺精湛,在中国古代音乐及寺庙音乐与民间音乐交融衍变的研究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现状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