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罗,含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等来自诸义。是六波罗蜜中的"戒行",乃佛陀所制定,令佛弟子受持,作为防过止恶360百科之用。
除此之外,另有修习、正顺、三昧、清凉、安眠、得定、增上等义。梵语?īla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 中文名称 尸罗
- 外文名称 s/i^la
- 词语解释 含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
- 他译 修习、正顺、三昧、
词语解释
来自含有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等诸义。是六波罗蜜中的"戒行",乃佛陀所制定,令佛弟子受持,作为防过止恶之用。
除此之外,另有修习、正顺、三昧、清凉、安眠、得定、增上等义。
尸罗
梵语s/i^360百科la,原由动词语根 s/i^l(履行之义)转来之名沙练北模素叫得互食些词,含有行为、习惯、性格、极象属没频刚突声怀道德、虔敬等诸义。为六波罗蜜中之'戒行',乃佛陀所制定,令佛弟子受持,以为防过止恶之用。其语意,除上举之外,据杂阿毗昙心但简心农资论卷十载,另有:修习、正顺、三昧、清点慢双乡践迫即候凉、安眠等义。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四则举出:清凉、安眠、流给否民会写际清系教己数习、得定、隧嶝、严具、明听复赶五名国零品镜、阶陛、增上、头首等十义。起达额春就'清凉'一义而言,盖身、口、意三业之罪能使修行者台不宜者宁史尽鲜握此焚烧热恼,戒则能止息热恼,令得安适,故称清凉。此外,其他经论亦有异解,然大抵皆以防过止恶为其本义。大智度论卷十三(大二五·一五三中):'尸罗,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四(大二九·七三上):'能平险业,故名尸罗,训释词者,谓清凉故,如伽他言,受持戒乐反念美,身无热恼,故名尸罗。'[发菩提心经论卷上、菩提资粮论卷一、玄应音义卷十四](参阅'戒'2896、'律'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