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狭义的生物肥来自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广义的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未丰专七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360百科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始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议儿半斤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 中文名称 生物肥料
- 通过 微生物生命活动
- 别称 接种剂或菌肥
- 特点 本身不含营养元素
简介
现有生物肥都以有机质为基础,然后配来自以菌剂和无机肥混合而成。为广泛改善这种一般性和传统性的状况,生物肥料产品则远远超越了现有概念。其将扩大破升差频互统迅至既能提供作物营养,又能改良土壤;同时还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即利用生物(主要是称拿老布每半委或械微生物)分解和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初春兵接树、除莠剂以及石油360百科化工等产品的污染物,并补末杂元同时对土壤起到修复作用。

狭义的生物肥料,即指微生物(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又称微生物接种剂。它是由具有特殊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人工培制)而成的,含有大量有究电律国落殖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或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植物父的营养环境,或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活性物行治器育考试背之失简一质,刺激植物生长似爱植除节段慢件够属矛的特定微生物制品。
广义的生物肥料泛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对作物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是特定的活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这种生物体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样,是农业真过语之振祖英苦次督望生产中的重要肥源。近年来,由于化学肥料和化学个酸响丰打觉少形举该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不仅耗费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农产品品质和环境,影响了人类的健康生存。因此,从短独现代农业生产中倡导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看,不污染环境的无公害生物肥料,必将会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
按目前微生物肥料的制品和种类来分析。
可以分为两类:
(1)通过其中所含微生书李于食千响距独判照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元素验价洲领滑垂连叶秋速喜营养的供应量,包括土壤和生产环十维文运孙黑充航境中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总量和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供应量,促使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这一类微生物肥料的代表品种是根瘤菌肥料。
(2)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作用促使作物增产,但是其中微生物生 命活动的关键作用不限于提高植物的并元素营养供应水平,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或者是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认作物病虫害而导致产量白高丝集依反地次内增加。这类微生物的种类和制品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此类微生物及主升海其制品将会有比较合理、比较科学的归属、分类。
种类
背材集提沉担上直丝原增1、生物有机肥料 农业和畜牧节推报实两核吗当架下失业的废弃物或有机垃圾经担沙发止针顾真甲富起有益微生物发酵、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称为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含大量有机质和大量活的有益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和有机肥料的作用。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菌种来源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也相应较多。生物有机肥料与其它生物肥料(如微生物来自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的菌种、生产工艺等方面各有不同。 首先,在菌毫映明集投我查农目川模种使用方面,微生物接种剂使用的菌种主要是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根际促生细菌芽孢杆菌和假孢菌。但这类菌种基本上没有发酵的功能。其次,在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生物有机肥料还没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农业部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生物有机肥料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要生产,应先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依据。建议360百科企业在制定标准时,把活菌数定为≥0.2亿个/克,有机质≥35%。
2、秸秆腐熟剂和畜禽粪便、有机垃圾发酵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识离五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处理这些有机废物一直是令环保部门头疼,被农业部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中国也有一些单位开始对固体有机废物进行试验和应用。
3、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接种剂是指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经液体发酵生产而成的液体活菌制品续道扩病,或菌液经无菌载体吸附而传攻术脸查工五增缺利成的固体活菌制品。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是微生物接种剂生产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菌种、载体和发酵设备方面。菌种方面主要表现在菌种混杂、菌种退化、菌种组合不合理。微生物生产企业大多农表何开切室磁万收规模不大,技术力量和检测能力有限,无法将菌种纯化后再生产,有的企业更是没有发现菌种已污染了杂菌。菌种退化也是企业在生产中经常遇到的轻接快非划难题,一方面是菌种供应方的问题,它希望企业长期购买它的菌种,因此在技术上进行了处理,另一方面是企业购买原种后进行了多次的转接传代,但又没有提纯复壮的技术。解决的方法是提纯复壮和更换菌种。发酵设备不完善,也是微生物接种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在无杂菌条件下发酵是接种剂生产的必备条件。许多企业采用敞口住计的影一设备生产,或虽有标准发酵罐但无空气过滤器,都不可能生产合格产品。吸附微生物的载体持水性差、载体偏酸偏碱、载体灭菌不完全和载体中的微量元素过高(主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的)。
4、光合细菌肥料 光合细菌肥料发展很快,主要用于畜禽饲养备校鲁和水产养殖,也可以用于农作物拌种和叶面喷施。
5、复合微生物肥纸技额鸡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产品。此类产品的种类较多。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产品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物料、顾重校出置没殖占们变夫无机肥料混合后造粒;第二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肥料混合造粒然后与化肥复合肥混合包装;第三种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包装中附加一袋微生物接种剂,在田间施用前,将接种剂与有机无机复合肥混合。
6、"酵素菌"和"EM " "酵素菌"和"EM "均是从日本引进的微生物发酵剂产品。真正以"EM"为名获农业部登记的全国还没有一家,事实上"EM"本身在日本就未获日本政府的登记。发展EM和"酵素菌",首先要清楚"EM"和"酵素菌"所含的确切菌种类型,菌种的来源无论是自制的、还是从境外购买的都齐米要经过鉴定,而且要鉴定到种。在企业无确切的生产标准,产品无量化指标、无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垂景陆不宜组织大的课题进行研究、推广。
7、乳酸菌套会有机肥。代表是乳酸屎肠球菌"A话难越要称至庆np01"。把含氮有机物喷施屎肠球菌,堆积发酵7-28天,含氮有机质会被酵化,发酵分解率高达40%以上,完全满足有机肥的基本要求。乳酸屎肠球菌"Anp01"是为数不多的耐高温乳酸菌,在堆积发酵高温达到50度时,仍然可以有效繁殖发酵,这是乳酸菌发酵有机肥成功的重要因素。
特点
拉牛纸轴把被边便观知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活菌制品,它的效能无不与其菌类活性及使用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1)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指品种特定的有效的活微生物,任何一款产品的有效活菌数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效活菌数降到一定数量时,它的作用也就没有了。
(2)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农用活菌制剂,从生产到使用都要注意给产品中微生物一个生存的合适环境,主要是水分含量、酸碱度、温度、载体中残糖含量、包装材料等等。
(3)微生物肥料作为活菌制剂有一个有效期问题。此类产品刚生产出来时活菌含量较高,但随着保存时间和不同的运输、保存条件的变化,产品中的有效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当减到一定数量时其有效作用显示不出来。因此,规定产品的有效期和正确使用意义重大。
(4)注意适用作物和适用地区,是保证微生物肥料有效作用的重要保证。提倡有针对性地选育生产菌种,例如针对碱性土壤、酸性土壤的菌种,或是针对某特定作物的菌种。
除此之外,在施用技术上还要引起注意,同时也一定要看清产品是否有市场准入证。
生物有机复合肥是汲取传统有机肥料之精华,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加工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其营养元素集速效、长效、增效为一体,具有提高农产品品质、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其
主要特点是:
一是无污染、无公害。生物复合肥是天然有机物质与生物技术的有效组合。它所包含的菌剂,具有加速有机物质分解作用,为作物制造或转化速效养分提供"动力"。同时菌剂兼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活化土壤中潜在养分的作用。
二是配方科学、养分齐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一般是以有机物质为主体,配合少量的化学肥料,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肥料特性进行科学配比,与生物"活化剂"完美组合,除含有氮、磷、钾大量营养元素和钙、镁、硫、铁、硼、锌、硒、钼等中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大量有机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和保肥增效剂,养分齐全,速缓相济,供肥均衡,肥效持久。
三是活化土壤、增加肥效。生物肥料具有协助释放土壤中潜在养分的功效。对土壤中氮的转化率达到5-13.6%;对土壤中磷、钾的转化率可达到7-15.7%和8-16.6%。
四是低成本、高产出。在生育期较短的第三、四积温带,生物有机复合肥可替代化肥进行一次性施肥,降低生产成本。如大豆每亩施用生物复合专用肥30-40kg,玉米每亩施用专用肥50-75kg,一次性作底肥施入,不需追肥,既节省投资,又节省投工。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在等价投入的情况下,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10-20%。
五是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有害积累。由于生物复合肥中的活化剂和保肥增效剂的双重作用,可促进农作物中硝酸盐的转化,减少农产品硝酸盐的积累。与施用化学肥料相比,可使产品中硝酸盐含量降低20-30%,VC含量提高30-40%,可溶性糖可提高1-4度。产品口味好、保鲜时间长、耐储存。
六是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土壤供肥环境。生物肥中的活化菌所溢出的孢外多糖是土壤团粒结构的粘合剂,能够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
七是抑制土传病害。生物肥能促进作物根际有益
微生物的增殖,改善作物根际生态环境。有益微生物和抗病因子的增加,还可明显地降低土传病害的侵染,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连年施用可大大缓解连作障碍。
八是促进作物早熟。
作用
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是一种综合作用,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虫)有关。总体来说,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为以下几点:

1、增进土壤肥力施用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解磷、解钾微生物肥料,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转变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
2、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微生物在繁殖中能产生大量的植物生长激素,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株生长健壮,促进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3、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微生物肥料由于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抑制或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减轻作物的病害;微生物大量生长,菌丝能增加对水分的吸收,使作物抗旱能力提高。
4、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提高作物品质使用微生物肥料后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如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的含量上有一定作用,有的可以减少硝酸盐的积累。在有些情况下,品质的改善比产量提高好处更大。
发展生物肥料的重要意义
1 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徽生物肥料可将无机元素转化为有益植物生长的有机化合物,改善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减低氮素脱氧和氧化过程,从而降低硝酸盐含量。多项试验表明,施用生物菌肥,蔬菜硝酸盐含量减少25.44~4.3mg/L,平均降低19.09%;vc含量平均提高9.96mg/l009;糖分含量平均提高0.66mg/l崛。施生物菌肥的稻米蛋白质比对照组提高0.05%~0.65%。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是徽生物肥料的生命力所在,其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是产生生长素、抑制病原菌、根际固氮和分解难溶性磷钾元素等。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在豆科作物上施用根瘤菌制剂,不仅可提高收获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还使大豆和花生平均增产10~20%;紫云英和苕子平均增产40%以上,在新开垦地中甚至可增产1~2倍;豌豆增产15%;蚕豆增产17%;柽麻增产13~30%。但施用不当,则可能增产效果很小或甚至无效果。使用其它类型的生物肥料,亦可使作物增产10%左右,且其品质也较单施化肥有一定改善。又据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有关研究,如果施用方法得当,施用生物复合肥肥力高(用量7.5~15kg/ hm2)亦可使水稻增产5~15%,小麦增产3.1~10.0%,棉花增产7.8~30.2%,甘蔗增产约14%,油菜增产2.6~17.5%,蔬菜作物增产10%以上。而且,同时还节省了10~30%的化学氮肥,并同时使作物品质得到改善。
可见,施用生物肥料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效果,而且其经济效益也是较大的。
2 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有关报道,用哈伯氏制氨法合成氨时,每制造含1kg纯氮的肥料并输送到用户,其所消耗的燃油约为1.5kg,而固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利用光能生产氨,且这种生产是就地发生的,不仅节约了肥料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劳动力,而且又不必花费将所生产的肥料运往田间撒布的代价,同时亦节省了建造化工厂的费用等,可谓是一举多得。对磷、钾矿的开采也是一样。开采磷、钾矿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也要耗费大量能源,酸制法生产磷肥还要消耗大量的硫酸等,并占用很大的场地,在肥料的搬运中亦将消耗掉大量能量。上述结果,使得农民每施用1kg纯氮、P2O5和K2O,就分别约需花费4.00元、4.50元和4.00元,同时,农民将肥料买回家后,还必须花大量的劳动力将其运到田间并施入农田中。
相对而言,生物肥料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征,以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为目的,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且施用生物肥料的同时还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因而节约了施肥成本。当然,由于生物肥料中微生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如自生固氮菌每固定27kg氮素就需要消耗100kg碳,共生固氮菌更是每消耗100kg碳只能固定1kg氮素,所以,生物肥料必须是在施足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其增产效果,或者说生物肥料只能是作为辅助肥料,而不能代替化肥和有机肥。
3 有效地利用了大气中的氮素或土壤中的养分资源
据有关资料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素大约为130×10kgN/年,而工业和大气的固氮量则少于50×10kgN/年,即依靠生物所固定的氮素是工业和大气固氮(如雷电对氮素的固定等)量之和的2.6倍,因此,开发和利用固氮生物资源,是充分利用空气中氮素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微生物的固氮效率因土壤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这种作用的存在无疑是氮肥工业的一个有力补充。作物对土壤中磷、钾等矿质养分的利用能力较差,且磷、钾等肥料的利用率也较低,据有关研究结果,磷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大多不到20%,钾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一般亦在40%以下。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磷钾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钾肥大量依靠进口,所以,如何将土壤中的无效态磷、钾转化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养分,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关注,生物肥料的应用,无疑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
4 减少了环境污染
当前,施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资料,在我国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中,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化肥施入土壤后,除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外,还有相当部分通过渗漏、挥发及硝化与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大气、水体及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在能量和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而施用生物肥料如固氮类生物肥料,不仅可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如前述施用肥力高可减少10~30%的化学氮肥),而且因其所固定的氮素直接贮存在生物体内,相对而言,对环境污染的机会也就小得多。
5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施用生物肥料,由于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养分、结构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同时又使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得到增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提高了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含量和有效性。同时施用生物肥料还可促进土体"三化"的形成,即使土壤腐殖质含量明显提高而达到"腐殖化"、形成多功能的生理群微生物区系而达到"细菌化",显著改善土体结构使水气通畅而达到"结构化"。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根瘤菌肥、固氮菌肥和固氮蓝藻等。
质量
一种好的生物肥料在有效活菌数、含水量、PH值、吸附剂颗粒细度、有机质含量、杂菌率以及有效保存期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根据中国NY227-94农业行业标准规定,液体生物肥料每毫升应含5亿~15亿个活的有效菌。固体生物肥每克含活的有效菌为1亿~3亿个,含水量20%~35%为宜,吸附剂细度在0.18毫米左右,吸附剂的细度越细吸附的有效菌就越多。PH5.5~7.5,杂菌率低于15%~20%,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有效保存期不低于6个月。
中国政府针对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产品质量、推广应用等方面非常重视,监管方面实行生产许可制度并由农业部审核并发放,"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首家获证企业。随着生物肥料的发展,少数地方在生产生物肥料时出现了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工艺落后、用未通过鉴定的菌种进行生产、有效菌含量低、杂菌超标等现象。还有些厂家在生物肥料中加入不适量的化肥或其它添加剂,使肥料中化肥的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有效菌死亡,而失去生物肥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生物肥料时要注意产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以避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是发挥生物肥料作用的重要保证,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当地的土壤条件等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的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常用于拌种、作基肥和追肥等,在使用方式上,生物肥可作叶面喷施,沾根等。总之,生物肥是发展起来的一类特殊肥料,农民朋友在应用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注意方法,使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演变
生物肥料在中国生产,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但从总体速度来看是较慢的。20世纪50年代大力推广应用大豆、绿肥根际固氮菌。当时全国各地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菌肥厂。这个时期的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顾及质量,持续时间很短。
20世纪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中国许多地方又恢复生物肥料生产和推广细菌肥料,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质量有了提高,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降,农民就不愿意使用了。这两个阶段的生物肥料生产有一个共同点--产品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生物肥料生产及应用由于其增产明显,品质改善、特别是对环保的特殊作用,又呈上升趋势,开始出现了固氮、解磷和解钾生物肥料极其由此演变出来的各种名称各异,千奇百态的生物肥料。

还不断有新的企业投入生产,有新的产品出现。国外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和产品也开始拥入中国市场,中国生物肥料的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问题
1、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发展过快过多,但多数是小规模企业,作坊式生产,设备工艺落后,职工素质不高,因此生物肥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中的成分构成不科学。
2、生物肥料种类很多,但多数还是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有的甚至还在用酵母菌,缺乏新型高效产品。菌株目标效能不稳定,配方不尽合理、抗逆性差。生物肥料本身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不够,科研人员相对不足。有些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基础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实际,生物肥料的推广未能遵从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
3、市场监督管理缺乏必要的条件,少数企业在宣传上夸大使用效果,使用不正当经营手段,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给农民造成损失,降低了生物肥料的声。管理不够规范,国家虽然实行了登记证管理制度,但管理力度不够,不少未登记的企业或产品甚至假冒劣产品还在大张旗鼓的宣传,生产和销售,片面夸大生物肥料的作用,把生物肥料当作是能医治百病的"神仙水"。
4、对生物肥料的正确宣传和引导还不够,其好处和效果还没有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生物肥料在全中国肥料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
5、生物肥料试验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带来试验结果的不真实。检测标准不科学,带来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不真实。
使用
生物肥料,采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配合,并伴有多种微生物或高能化合物的的面市,很受农民欢迎,效应比较明显,一是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持续供肥能力;二是能显著抑制棉花、瓜类的枯萎病和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增强抗逆能力;三是能改进农作物的品质,特别是对提高西瓜、甘蔗、草莓等水果的甜度十分明显;四是能促进农作物增产,一般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的比单一施用化肥的增产10%左右;五是能减轻农业环境的污染,可大量生产无公害的食品。虽然生物有肥料有很多显著的优势,但在市场占有的份额还比较有限,各地运用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有的地方反映销售价格偏高,农民难以承受;有的反映肥效启动较慢,作物显性效应较弱;有些采用塑料大棚种菜的农户反映有烧苗的现象。一是选用生产肥料的原材料价格过高,销售的中间环节过多,层层加价;二是单一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忽视了其它肥料的作用,或是施用量过低;三是施肥时土壤墒情不足,或者是当时气温太低;四是一次施用量过大。对此,为了充分发挥生物有机复合肥料的肥效,应该采用增产节支、正确引导、科学使用的方法加速推广运用。

首先,要降低生产成本。一是就地采用有机原料,不要远距离调运,增加成本;二是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生产与销售近距离对接;三是搞好售后服务,组织科技下乡,使肥料快速发挥肥效。
其次,要足墒适温施用。无论在何种土壤上施用,都要有充足的墒情促其迅速分解转化。气温在10℃-30℃的范围内肥效较好,当气温低于10℃或高于35℃时,肥料转化、吸收就会产生障碍。
第三,要配套正确施用。一是为了使肥料体现长效与速效的持续效应,凡是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大田,每亩要配施碳铵30公斤左右,然后再根据不同作物需要配施其它营养元素,不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取代其它肥料。二是作基肥施用,每亩用量不超过50公斤。特别是塑料大棚种菜的更不能超量施用。三是土壤墒情不足时,施用后要及时抗旱调墒。
现状
国际上已有很多个国家生产、应用和推广生物肥料,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等。中国也有300多家企业年产约数十万吨的生物肥料应用于生产,使用面积已超过167万平方千米。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许多国家更认识到生物肥料作为活性微生物制剂,其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生命活动旺盛与否是质量的关键,是应用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生物肥料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生物肥料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生产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条件,配方,工艺,设备,提高职工素质。注重职工的在职培训,与高等院校合作,与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基础研究力度,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
2、 根据市场需求,提倡创新,研究多种类型的高效产品。无论是对哪种类型的生物肥料,均应深入研究其所适用的土壤条件、作物类型、耕作方式、施用方法、施用量以及与之相应的化肥施用状况等,即深入探讨增产效果最大时的施用条件和施用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和推广,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增产效果。
3、建立良好的市场管理秩序,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登记管理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对生物肥料的质量监督,保证其生产质量,提高市场监督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阻止伪劣假冒生物肥料流入市场,坑害农民,鼓励人们举报伪劣假冒产品,让农民群众来监督,对生物肥料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适当改变现有的化肥流通体系,加快生物肥料的流通速度,使其在活性最高的状态下销售到农民手中,以取得最佳的施用效果。
4、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应用培训,对应用地区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向农民传授正确使用生物肥料的知识,通过必要的田间试验示范,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其施用效果。另外,还要让农民知道生物肥料既不能代替化肥和有机肥,相反,由于生物肥料本身所含的养分较少,因此没有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和合适的化肥其效果也不能充分显示出来。所以,在施用生物肥料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对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当然,考虑到生物肥料具有固氮或活化土壤养分等特性,适当减少有关化肥的施用量,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对改善作物品质、防止环境污染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5、根据市场营销学原理,设计出适合当地农民使用的产品,定价要注重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加强宣传促销,特别要加强门外广告的宣传,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肥料从最初的根瘤菌剂到细菌肥料,再到今天的生物肥料,从名称上的演变已说明我国生物肥料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国际上已有70多个国家生产、应用和推广生物肥料,我国目前也有500家左右企业年产约数百万吨生物肥料应用于生产。这虽与同期化肥产量和用量不能相比,但的确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需要,应不断扩大生物肥料新品种的开发,其发展趋势如下:
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一是不要单纯去追求营养元素供应水平的提高,要追求多功能,例如抗病、避虫等,如5406菌种可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联合菌群的应用可使菌种某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复合或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共生、加强、同位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二是要延长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微生物存活的时间越长,生物肥的特效期越长。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土壤中可利用的碳源水平,可在生物肥中加入一种能够分解土壤中含碳化合物的菌株,以不断供应其它微生物碳源营养,达到延长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的目的。

由单纯生物菌剂向复合生物肥转化。由过去单纯的硅酸盐菌剂、土壤磷活化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等向生物菌剂与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肥、抗生素等复合的复合生物肥转化。这种转化有利于实现生物肥与生物药的结合,增强肥料的多功能作用效果。
由单一剂型品种的向多元化转化。为适应不同的条件,生物肥料除有液体剂型、草炭载体的粉剂,还有颗粒剂型、冻干剂型、矿油封面剂型等。生物肥料作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正在酝酿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由低级向高级、由低效到高效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1世纪,生物肥料开发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肥料将与化肥、有机肥一起构成植物营养之源。因此,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它不仅是化肥数量上的补充,更主要的是性能上的配合与补充。生物肥料只有与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同步发展,才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