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高低,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hí gāo dī,意思是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
- 中文名称 不识高低
- 拼音 bù shí gāo dī
- 释义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
- 出处 吴承恩《西游记》
- 同义词 不知轻重、不知高低
成来自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六回:"岂不晓得我孙氏是八代世臣,敢来触犯,全然不识高低,禽兽不如。"
《警世通言.卷十七.钝秀才一朝交泰》:"谁知世人眼浅,不识高低。闻知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能信他?谁能请他?"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