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上冶镇

上冶镇,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地处于费县北部,东与东蒙镇接壤,东南与费城街道为邻,西邻平来自邑县卞桥镇,北接大田庄乡, 行政区域面积73.29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上冶镇户籍人口为64395人。

东周早期,境域360百科内已有以农业为主的安居村落出现;1985年9月,改为上冶镇。 截至2020年6月,上冶液到杀展镇辖2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上冶二村。

2019年,上冶镇有工业企业783个,其中规模以上4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五州假红口并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5个。

  • 中文名称 上冶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 地理位置 费县北部
  • 面积 73.29 km²

历史沿革

  东来自周早期,境域内已有以农业为主的安居村落出现。

  春秋时,属鲁国。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费县一区上冶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以后,属费北县上冶社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蒙山县第五区。

  1955年,划归费县为上冶区。

  1958年,成立上冶公社。

  1984年5月,改为上冶区。

  1985年9月,改为上冶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上冶镇辖38个行政单显临动控激矿村:许家庄、永兴庄、刘官庄、葛沿庄、上冶一村、上冶二村、上冶三村、上冶四村、上冶五村、埠后、里仁庄、石桥庄、兴国庄、大仲口、小仲口、曹家楼、翟家村、北村、东埠子360百科、岑北崖、万仓庄、民义庄、西毕城、古城、宁国庄、水湖、西鸭子沟、东鸭子沟、蔡庄、姚河庄、城南头、仲口屯、国庄、大青太庄、东岭、双丘、曲池等执依落陆套年、平安楼。

  截至2020候叫展福控右权果从错年6月,上冶镇辖2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上冶二村。

上冶镇区划详情

  据自广仲口屯村

  上冶二村

 指族严来题我 双丘村

  里仁庄村

  万仓庄村

  上冶一村

  大青太庄村

  顺合村

  民义庄村

  上冶三村

  永兴庄村

  古城村

  西毕城村

  上冶五村

  刘官

  东西沟村

  蔡庄村

  埠后村

  上冶四村

  城南头社区村

  姚河庄村

  翟家村

  兴国村

  平安曲池村

  东岭村

  北村

  仲口村

  坝前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上冶镇地处费县北部,东与东蒙镇接壤,东南与来自费城街道为邻,西邻平邑县卞桥镇,北接大田庄乡, 行政区域面积73.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冶镇地处丘陵平原,地势略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一般海拔40-138.8米,境内最高点塔山前大麦山顶,海拔175米;最低点位于水湖。

气候

  上冶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6℃,1月平均气温3.4℃,极端最低温度-14℃;7月平均气温2360百科7.4℃,极端最高气大英特艺报是端节输温42℃。生长期年平均216天,无霜期年平均198天,最长达218天,最短为看小后食普到味象黑变验159天。年平均日照数2659小时,年总辐射129.6井农记命清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32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989毫米(1976年)。

水文

  上冶镇境内主要河道有浚河、紫荆河,身啊除劳富与河流总长度16.5千米。

自然灾害

  上冶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自然资源

  上冶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灰石、石膏、铁、石英石等。

人口

  2011年末,上冶镇总人口5.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7万人,城镇化率32.3计民检%。另有流动人口2300人。总人口中,男性2.9继传论海另聚何左9万人,占51.64%;女性2.8万人,占48.36%;14岁以下0.93万人,占16.01%;15-64岁3.19万人,占55.09%;65岁以上1.67万人,占28.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族8人,占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般兰黄洋情销续‰,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61人。

  2017年末,上冶镇常住人口为61783人。

  截至2019年末,上冶镇户籍人口为6439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上冶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189.7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数哥温差附税646.4万元,增值税2522.8万元,企业所得税197.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15.5%。

  2019年,上冶镇有工业企业783个,其中规模以上4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氢线留刘决天功露超市115个。

农业

  2011年,上冶镇农业扩小怎笔风总产值达18.7亿元。

  上冶单工真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9万吨,人均319.9千克,其中小麦1万吨,玉米0.9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大棚担怕雷觉担蔬菜。2011年,蔬菜静过河通密球己官务确种植面积为2.3万亩,产量10.8万吨,主要品种有西葫芦、大葱、西瓜,其中西葫芦6.8万吨,西瓜3.1万吨,葱1万吨。

击爱序眼准  上冶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量明、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5万头,年末存栏1万头;羊饲养量2.5万只,年末存栏量1.1万只;家禽饲养量131.6万羽。

工业

  2011年,上冶镇工业生产总值达36.2亿元。2011年,工业企业786家,职工896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个。

业外贸

  2011年末,上冶镇有商业网点65个,职工799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亿元。外贸产品生产企业2家,2011年,出口总额12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0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高档多层板,销往欧亚等国家和地区。

金融业

  2011年末,上冶镇境内有3家银行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各项贷款余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  
  •  
  •  

社会事业

教育事

  2011年末,上冶镇有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30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13所,在校生27处扩执讨生84人,专任教师1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你世于走名防胜后甚航船628人,专任教师12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上冶镇有市级科技人才13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上冶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2个,各类图书室56个,藏书30万余册,老年艺术团、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00人。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6000户,入户率58.9%。

  2011年末,上冶镇有体育场2个,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上冶镇有各级卫生机构30个,门诊部(所)29个;病床80张,固定资产总值27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6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上冶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43户,人数1966人,支出1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1.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5人,抚恤事业支出108万元,比上年增长8%。社会福利费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2人。社区服务设施4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9.5万元,使3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基金支出合计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8万人,参保率达99.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上冶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38个;征订报纸、期刊40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8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0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95%;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000户。

基础设施

  • 水利

  2011年,上冶镇有中型水库上冶水库,库容量3428万立方米。

  • 给排水

  2011年末,上冶镇有自来水厂1座,深水井6眼,年供水19万立方米。排水管道7770米。

  • 园林绿化

  2011年末,上冶镇有花坛2200个,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3.3万平方米。

交通

  上冶镇有日兰高速公路过境,有出入口。文泗公路、沂蒙公路、兴郝公路等公路干线交汇。

  •  
  •  
  •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上冶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上冶二村而得名。

  • 文物古迹

  费国故城

  费国故城位于上冶镇驻地西南西毕城、古城、宁国庄村一带,分东周城和汉代城。汉代城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22.8万平方米。

  玉泉观

  玉泉观位于上冶镇东岭村。据清光绪《费县志》载:"泉自石罅涌出,深七、八尺许,澄沏见底,荇藻交横,流如碧玉",故得名"玉泉",向西流入紫荆河。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在蒙山之阳享有盛誉。泉周砌一池,池长9.5米、宽5.6米。池中泉水喷涌,清冽透底。池西立一碑,高1.12米,宽0.57米,厚0.17米,题"枕流"两个大字,为明代大学士、东阿于慎行书。池东约3.8米有一配殿,座东面西,南北3.25米,东西3.6米,高约4米。石基,砖墙,硬山,起脊,上覆灰瓦。泉池南侧有石砌房址数处,均为玉泉观遗址。

  枕流亭

  枕流亭位于泉北,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礼部主事周京(沂州人)所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秋贡生任敏秀(上冶人)重修。1984年秋又进行了加固维修。此亭座北向南,砖壁瓦顶,四角飞檐,亭内北壁嵌有石碑三通。居中碑高0.4米,宽0.79米,刻有隶书"枕流亭"三字,清代书法家翟云升(莱州人)书;右下方碑高0.4米,宽0.8米,刻有《重修枕流亭记》《题玉泉观》诗两首,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高密人王烻作并书;左下方碑高0.4米、宽0.76米,刻有《浚玉泉并重建枕流亭歌》,任毓秀作并书。

曾获荣誉

  2022年4月,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