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1/t01f390ed51034bfe1c.webp)
四坝滩文化遗址位于山丹县城正南约6公里大沙河东岸的来自四坝滩川口处。
- 中文名 四坝滩文化遗址
- 类 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发现于 1946年
- 地 址 山丹县
简介
分布在一条干涸的大沙河岸上,高要家争每子必导伤他新出河床2--3米。整个遗址范围为东西200米,南北210米来自,灰土层厚为0.5米。始发现于1946年,出360百科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多打制 ,有肩石斧、石刀、敲砸器,也有磨制的石斧和单孔石刀、石磨、石球、石坊则笑等。陶器多为夹砂红陶,器形杀急害多为双耳罐、壶为主。并有单婷没北耳罐、杯和器盖,协完缩大查呼小型器物较多。器大多素面,也有少量划纹、绳文穿胡滑在烟天纹,彩陶不多。彩纹效运久特点是将陶器烧好后,再加彩绘;纹饰由简单条文组成横、竖、斜交的图案花纹,着色浓现通右杀顾诗纸问但厚,因而彩纹附在器表呈凸起希海书代转战居处轴应状。属新石器时代四坝文化遗存。
四坝滩遗址是青铜器时代文化遗迹,位于山丹县城西南5公里,大沙河东岸的高台地上。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石器有打制的凹腰石斧、磨制的有肩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和砍砸器、石球、石磨等。陶器为夹沙红陶,器形有双耳罐、单耳罐、杯、壶等,器表多为素面,也有少量的划纹、绳纹。彩陶多深红色陶衣,烧制后再施以黑、红、褐色,附着于陶器表面,呈凸起状。纹饰为平行线和三角折线纹。遗址最初为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于1947年带领培黎工艺学校师生在此开荒时发现。1953年,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等人来此考察后认为是早于沙井文化的一种新打七的文化,被命名为四坝文化。四坝文化是陶、石器和铜器并存的时代,冶铜水平较高,不但冶炼出青铜而且还有砷铜。在随葬品中已有金器出现。经多是医重游顾凯单都素你项测定,四坝文化距今3900-3400年左右。195边溶核沿已5年,兰州大学何乐酸司此载充认源夫教授等人对遗址进行发掘。1957年,四坝滩遗址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